[三国]袁家玉树

《[三国]袁家玉树》

第 11 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袁基发出调兵的指令后,响应最快的是韩馥。

在袁基上任之前,他马上就要被袁绍逼死了。

他本来就讨厌袁绍,不想加入会盟,无奈袁绍这边死死地占据了天下大义。让他不得不屈从形势,派兵出征。

袁绍果然不负他的讨厌。

做的每一件事都踩在了他的雷点上。

是他最初提议,想要拥立刘虞,但不知道被袁绍怎么得知了,立刻兴致勃勃地来找他讨论——

“文节兄,我与你有一样的想法啊!”

然后这个学人精就立马把“一样的想法”变成了“他的想法”。把袁绍两个不要脸的大字置于他前。

就算拥立了刘虞,韩馥也只能跟在袁绍屁股后面喝汤。

这还不算,袁绍居然还想谋夺他的冀州!

他先是和自己的将军鞠义里应外合,把他打了一番,然后又和公孙瓒联手,派大军来吓唬他。

还好就在这时,本该死去的袁基突然复活了!

活得好啊!

袁绍的这些行为只能暂停,蛰伏起来盘算他下一步要做什么。

收到袁基要来的消息时,他险些哭了出来。

他已经打定了主意,要把冀州献给袁基。

他韩馥,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宁愿算把冀州让给一条狗,也绝不给袁绍!

更何况袁基还不是狗。

在见到袁基时,韩馥就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欢迎。

袁基并没有因为他的态度而自傲,而是非常谦逊地执起他的手,温柔地叫他“文节”。

即使袁基上任后,大力整改联军每天聚在一起喝酒打牌的活动,他也没有像其他只想来划水的诸侯一样恼怒。

在袁基说“要去打董卓”时,立刻拨了自己的一万五千精兵,前去支援孙坚和袁昭箜。

又把冀州的授印恭恭敬敬地献给了袁基。

袁基封了他一个将军,未夺取他的军权。只是派了几个精兵强将去给冀州军练兵。

袁家的训练员真的很能干,短短几日,冀州军军容一新。

韩馥开心地做起了一条咸鱼。

兼任袁基的头号粉丝。

谁要是说袁基不好,他会立刻冲上去和那人打一架。

其余的诸侯也都各自派兵,但大多是敷衍了事,派了些最不能打的兵士。

他们都已经习惯了袁绍的“宴会式会盟”,一开始兴复汉室的初心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开始打起了别的心思。

如今汉室衰微,而诸侯割据,和春秋战国有何区别?

他们都是各地领袖,假如天下一直乱下去,难保不会有“秦王扫六合”的机遇。

之前信服于袁绍,也是看出袁绍除了袁家的名头外,其余能力并不太高。

虽然也不太低,但给他们的是一种“我上我也行”的感觉。

但袁基不同。如果抛开想要称霸的野心,袁基是一个非常好的主公。

诸侯们就又开始消极怠工了。

假如他们努力出兵,最后自己的兵力折损,岂不是直接便宜了袁基?不如让袁基的人去打董卓,打到两败俱伤才好呢。

袁基在屋中枯坐了半日。

他不明白这些汉臣的脑子里都在想什么。如今天子危在旦夕,董卓横行无道。他们怎么还有精力每天吃吃喝喝?明明好机会就在眼前,却斤斤计较得失,表面恭敬,背后使坏。

“太仆,”韩馥挤进了帐内,“听闻你一天都没进食水了?我来给你送点,刚做好的糯米糕呢,可好吃了!”

逃难时见惯了面黄肌瘦的百姓,看到一身肥肉的韩馥,袁基还是不太习惯。

“文节来了?快坐。”相处下来,他已经对韩馥有了一些好感。

韩馥虽然胆小贪吃,有时有些愚蠢没主见,但却单纯的很。

“文节,我实是痛心啊。”袁基不由和韩馥感叹,“灭董之计眼见可成,为何他们……”

“一群酒囊饭袋而已,”韩馥满不在乎地回应到,“这些人里,有多少是真想讨董的?”

袁基也知道答案。

袁绍是为了盟主之为,弟弟、韩馥、还有很多诸侯都是受天下大义的裹挟,不得不加入联军。

这么一盘散沙凑在一起,能将董卓逼出洛阳已属不易。

袁昭箜得到军令后,心中热血沸腾。

她没想到自己当初救下袁基,会有这样的后续。

不再是袁绍做盟主,也许盟军会不一样呢!

转瞬她就否决了自己的念头,联军终究是各为其主,没有统一的调度,难以同心协力讨伐董卓。

果然,在她和孙坚行军两日后又接到了新的战报,大军被耽搁在路上了,只能先派韩馥的冀州军来。

“有总比没有好。”孙坚并不在乎,他早已知道盟军是什么德兴,能来韩馥的一万五千人,已经在他的意料之外了。

袁昭箜也不纠结,跟着点头。

行军无聊,孙坚有闲暇之时就会教导袁昭箜武艺,袁昭箜的武艺进步飞快。

二人之间也有了半师之谊。

其实对于袁昭箜而言,最需要提升的的不是身体素质或武功招式,是她战斗时的心理。

袁昭箜自幼习武,底子非常扎实,又天赋异禀,除了吕布等一流武将,可以说是罕逢敌手。但她在战斗中并不能完全发挥实力。

她不愿对人下刀。

“袁家的祖坟真是选的好。”孙坚站在营帐内,观察舆图,看了半天,没说什么进军形势,反倒和旁边的黄盖说了这样一句话。

“袁公路这辈子最大的成就,也许就是袁贵人那样的女儿。”

黄盖赞同,这么久的相处,他们早已摒弃了以往的偏见,不再将袁贵人当作弱质女流来看,也不当她是宫中贵人。

将她当成了真正能够托付后背的战友。

“袁太仆一回来,恐怕天下又将再起风云了。”孙坚摸着面前的纸,说着袁基,心中想的却是孙家的事情。

本来袁术无能,他已经想好,讨董之后就和他一拍两散,南下去占自己的地盘。

但袁基回来了。

他和袁术是亲兄弟,据说目前鲁阳的大事,都交给了袁基做判决。韩馥将冀州也献给了袁基。

是否要叛出袁家,他迟迟未定。

还是等打完这场仗之后再说吧。

吕布败走,董卓留了兵马在前方拦路。

虽没有大军协助,好歹也没有后顾之忧。这已经是最好的局面了。

在和韩馥的兵马会和后,孙坚和袁昭箜决定继续追击。

向渑池迎战董越。

袁昭箜推算,董越应当也有近两万的兵马,和他们人数相当。

问题在于舆图上所画,渑池地形复杂,崎岖多山,易守难攻。

她和孙坚都比较擅长在空旷的地形上作战,以迅猛取胜。

打这种多山的仗还是有些挑战。

韩馥这次派来的将军名为高揽,同样身材挺拔,英武不凡。

袁昭箜不禁感慨,在三国想要成立事业,脸还是很重要的。目前她所接触到的将军,就没有特别难看的。

对她的眼睛来说实在是一件好事。

孙坚、高揽、袁昭箜各自带着自己的谋士聚在一起开会。

孙坚带着程普,高揽带着田丰,袁昭箜带来了赵休原。

除了赵休原外,其余五人都在壮年。

赵休原一头雪白的头发十分醒目。袁昭箜不免有种虐待老人家来干活的负罪感。

她一定要多找几个谋士了!

等有了封地,就一定招揽贤才,把后世有名的什么诸葛亮贾诩都纳入囊中。

此时十岁的诸葛亮和正在苦哈哈赶往长安的贾诩齐齐打了个喷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