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袁家玉树

《[三国]袁家玉树》

第 13 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董越的兵马跪了一地。

如今日悬高天,春晖遍洒。

这是一场大捷。

“早知道董越这么不中用,我就不去西边等候了。”孙坚收到信号后,带领人马赶了回来。

如董越的谋士所料,孙坚真的带兵在唯一的缺口处拦截。只待董越逃跑。

“当初是谁非要去截人?说最喜欢追击?”大胜之后,袁昭箜心情很好。

高览也在旁边微微一笑。他性格腼腆,这便是嘲笑孙坚的意思了。

当初分配任务时,是孙坚主动提出,要去做埋伏到最后的奇兵。他以为这样能打一个痛快的顺风仗。

却没想到连敌人的影子都没见到。

“我听闻董越平时性情就残暴,对周围人动辄打骂,如今有此下场,也是应当。”袁昭箜感慨道。

孙坚点头称是。

他出身微寒,对同甘共苦的兄弟向来宽和慷慨,才能收拢这么多部下甘心为他卖命。

“打完这场,我们也要班师了。”孙坚叹气。

他们几日前收到的消息,无论胜负,都不能再打下去了。

原因很简单——

没粮。

大军争斗实在是一个耗费钱财的事。

这几年征战不断,各个州府都少钱少粮,穷的叮当响。

盟军聚集已有近一年,当初所带的粮草都所剩无几。

虽然各个诸侯肯定有家资,但他们纷纷表示:没了。

要钱没有,要粮也没有。建议是别打了。

袁基气愤非常,但也看清了当下的局面。

这群朝廷官员,根本就不在乎汉室的安危,他们现在所考虑的,都是怎样发展自己的势力。

就算他能命令孙坚高览继续打下去,接过又会如何呢?他岂不是就成了第二个董卓?

还是让他的兵力全都回来,安心发展冀州和东南。

董越投降后的兵马打散分入了三人的帐下,袁昭箜的兵马从来时的三千人不减反增,增到了五千多人。

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袁昭箜肯定,只要袁基袁术不是傻子,就不会找她的麻烦。

有了这场大捷,传国玉玺应当也派不上用场,她就能获得一块封地。

果然如她所料。但封地的位置又有些超乎意料。

盟军在讨董结束后四散离开。

袁绍没有得到冀州,暗中却勾结了刘表,往荆州去了。

得知此事的袁术砸了好几套珍贵的茶盏。

“他倒是好意思!”

那可是他先看中的地盘!刘表这个小人居然偷偷摸摸趁大家不注意,占据了荆州!

虽然荆州有点穷,但地方很大。刘表和袁绍各据一半。

袁基倒是无所谓。毕竟他们现在能力有限,就算能打下荆州,也没办法治理。

夺得地盘容易,但能守住地盘却困难。

袁昭箜、孙坚、高览回冀州复命。

孙坚已经想明白,他能有今日,一半是有赖于袁术。假如袁术是个草包也就罢了,他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出去单干。但袁基来了,袁基可不是蠢蛋。

假如他背信弃义,先不说难过自己心中的关卡,亦会被天下人耻笑,被袁基所记恨。

他还是在袁基手下做事为好。

高览更不用提,他是温和勤勉、不爱居功的性子,之前在韩馥手下都能任劳任怨地打工,换了袁基这种好老板,他肯定更尽心尽力。

袁昭箜走入袁基的营帐,行了一个晚辈礼。

侄女长大了。

袁基在心中想。

按理来说,他和袁昭箜没什么深刻的感情,但看着袁昭箜那双袁家人独有的狸眼,他就很难升起除了亲情外的其他情绪。

血液的羁绊就是这样。没有来由但难以割舍。

他轻轻拍了拍袁昭箜的背,没有说什么话。

这是他们袁家最为出色的后辈了。

袁基心中既有酸涩,又有欣慰。

自己的长子早夭,次子又在逃亡中染病去世,只剩下一个幼子,今年不过五岁。

弟弟只有一个儿子叫袁耀,能力……有些低下,怎么夸也只能夸出一句孝顺来。

而袁昭箜,先是从昭狱救下了家人的性命,逃亡路上又举了义兵,去帮助阿獴,随后更是和孙坚一起击退吕布,大败董越。

据士兵们所说,袁昭箜并没有跟在后面抢功,也没有大出昏招,胡乱指挥。

她的所有功绩,都是靠自己的能力所得。

“袁贵人。”袁基低头,却看到了侄女起满了水泡和茧子,夹杂着疤痕的手,有些哽咽。

“叔父,”袁昭箜不太适应这样的氛围,一时有些手足无措,想了半天决定和袁基闲聊,“你们一路来此,可还安稳?”

袁基想到其他的家人,眼眶慢慢红了,“虽有磨难,如今却平安了。还要多谢昭昭了。”

“你一个小女孩,在外面打仗,肯定很辛苦。”袁基整理着自己情绪,“这些年,委屈你了。”

委屈吗?袁昭箜有些愣住了。

她很久都没有委屈的情绪了。如果是十岁的自己,听到叔父的安慰,肯定会触动清肠,然后和他一起哭泣。

但她已经长大了。

她知道,叔父的眼泪是真心为她而流。他们也是真的有血缘羁绊的亲生叔侄。

但她更知道,叔父的疼爱和共情是有前提的。

假如她碌碌无闻,没有现在的能力和功绩,或者打了一个大败仗。

谁又会为她哭泣呢?

即使懂这个道理,袁昭箜还是不可控制的觉得有些感动。

这个世界的很多东西是黑白混在一起的,情绪也是这样。罕有绝对。

“昭昭,你愿不愿意,领兵驻洛阳?”袁基看着侄女的眼睛。

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首先,袁昭箜身份特殊。既是皇帝的贵人,也是袁家的女郎。

算是半个天家之人。入住前都城洛阳也无可指摘。

且假如袁昭箜驻守洛阳,就能把他和袁术之间的地盘从北到南打通。

如今他和弟弟算是诸侯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人。有他们在,董卓不敢来打洛阳。

只是洛阳……名义虽好,内里却是真正意义上的百废待兴。

没有人,没有粮食,甚至连房子都没有几间。

洛阳啊。

虽然汝南为袁家祖地,但在袁昭箜眼里,洛阳才是她的故乡。

“好。”她坚定地答道。

有她在,定不会让洛阳再重蹈昨日之覆辙。

袁昭箜占据洛阳一事传出,众人反应不一。

“袁士纪真是下了一步好棋。”一个留着长须、身量不高的大汉感叹道。正是时任东郡太守的曹操。

他是袁绍的好友,对于袁基的观感也很复杂。

他不信世界上会有袁基这样没有缺点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他觉得袁基这人有点能装。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袁基的才华和能力。

让皇帝的贵人驻兵守洛阳,远在长安的皇帝非但不会怪罪,也许还会给这位贵人封个官位。

因为董卓知道,袁家不是不能打长安。而是不愿打。

他也同样不愿打,所以一定会尽力安抚袁贵人。

周围的其他诸侯,看在天子的大义上,也不可能主动出击,去讨伐袁贵人。

洛阳,也落入袁氏之手了。

正如他所料,在袁昭箜刚要带人去洛阳时,就收到了天子的诏书。

先是用名不副实的话语夸奖了她一顿,将她说成“超级得宠美艳无双品德高尚的皇帝最爱”,然后加封她为洛阳侯,赐封号珩,后面的就不用看了,是一堆说的好听但其实一个也实现不了的赏赐——加封食邑、同享皇后待遇,给她八字没一撇的儿子封爵位…….

洛阳侯珩贵人,带着她刚刚从洛阳回来的五千多兵马,以及袁术袁绍新分给她的人手,共一万人,踏上了重返洛阳的道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