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第137章 国债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黄毅阳想过苏谨会告状,但没想到他会这么赤裸裸的讲出来,一点技巧都不讲。

苏谨撇撇嘴“跟你玩,还需要爷耍心机?凭咱和老朱的关系平推就完了。”

老朱因为粮草的事情本就烦躁,听到这些破事更是心烦。

他冷着脸问黄毅阳“粮草的事有着落了?”

黄毅阳战战兢兢地答道“回陛下,国库空虚,需等到各地税赋上缴后,才能...”

“税赋到了,咱还要你作甚?”

“这...”

“不将心思放在本职工作,只会欺压下官,咱要你又有何用?”

黄毅阳心神俱裂,万万没想到自己不过为了拍拍皇孙的马屁,顺手给苏谨使个绊子,结果反而绊倒了自己。

他颤抖着双腿终于站不住了,一跤跌倒在地,却正好呈一个跪姿

“陛下,臣知罪,请陛下给臣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将功补过?好啊,那你现在去把粮草找出来吧!”

下...臣...”

“无能!刻薄!咱要你何用!”

“着令!免去黄毅阳职务,交由锦衣卫审问!”

苏谨心知老朱这是动了真怒,借题发挥罢了。

这位黄大人倘若为官清廉还好,最多也就是个夺职处理,倘若手脚也不干净的话...

啧啧,那就只能怪你为啥要在洪武朝当官了。

苏谨看向黄毅阳的眼神,已经犹如看一个死人。

户部的郎中,又管着仓科,说他手脚干净,恐怕他自己都不信。

这次下了诏狱,基本上就是个有去无回。

“陛下,冤枉啊,饶命啊——!”

看着黄毅阳被拖下去,赵勉眼观鼻、鼻观心,全当没看见,更没打算替他求情。

现在老朱正在气头上,别说他黄毅阳了,一个不小心自己都得跟着完蛋。

老朱很心烦。

凤阳的武器一批批运到,除了武装禁卫之外,其中一部分已经发往北平。

武将的任免,朝中基本已经讨论出了一个章程。

此次北征,朝中已无多少能征善战的大将,

还在任的那些人,大部分都有自己的防区,不能轻易擅离。

最后商议的结果,除各地卫所的总兵不能动外,由宣大一带卫所出兵,参将听由调度,统一指挥。

总指挥权交给燕王朱棣。

相对的,朱元璋也采纳了朱棣的奏疏,派出兵部文官、南军、及部分亲卫,全面接管北平的城防。

接管北平城防的人是兵部左侍郎,及禁卫指挥使,以及锦衣卫副指挥使,三方互相监督。

洪武年间,老朱不信任太监,自然也没有派太监去监军。

可现在接管北平城防的人都出发了,粮草却迟迟凑不齐,如何不令老朱烦躁?

“苏谨,你凤阳可有余粮?”

苏谨早想到这一出,笑着道

“陛下,凤阳存粮倒是有一些,可举凤阳全县之力,也难奉养北征大军啊。”

老朱点点头“不管有多少,先凑一些出来吧。”

赵勉斜睨着苏谨,略感不满。

不管如何,你苏谨现在是户部的人,怎么说都是自己的下属,

不和自己商量,不经过自己同意,就擅自和陛下奏对?还敢应下来差事?

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上官?

“哼,你应的倒是痛快,可你凤阳的其他官员就没有意见?到时候捅了娄子,可别怪本官不管你。”

可赵勉恐怕想不到,别说是凤阳县,就算苏谨跑到中都找知府杜峰要粮,杜峰都不会说一个不字。

苏杭、庐州这些地方有粮吗?

有。

而且大大的有。

但是赵勉却不能动,甚至都不能问。

其中牵扯太多人的利益,而这些人所组成的势力,连他这个户部尚书都要忌惮。

“陛下,凑粮是小事情,臣回去修书一封,让人押来便是。”

“但是陛下,臣有一策,或可解陛下之忧。”

“苏谨,这是君前奏对,莫要胡说!”

赵勉闻言赶紧拦住他!

这个楞头青哟,真的是对官场的事一窍不通啊!

别说你上的策能不能成,就算能成,不也得先回来和我商议?

若是中间出了差池,是你苏谨一个人的事吗?

到时候整个户部都要跟着你吃瓜落!

然而老朱压根不理他,目光灼灼地看着苏谨“说!”

“陛下”,赵勉上前一步

“臣以为苏谨初到户部,还不熟悉户部流程,请陛下容臣回去先与苏谨沟通一二,再来上奏。”

老朱斜睨了他一眼,心说苏谨既然说有想法,那八成又是有了什么蔫招,不趁着现在往外套,先交给你调教?

万一被你调教成黄毅阳那狗东西的样子,咱找谁哭去?

“赵爱卿劳累一天,先回去歇歇吧。”

老朱嫌他烦,直接下了逐客令。

赵勉一愣,刚刚您还一个劲的向我问策,就差没把我拴在这了,如今新人胜旧人...就要赶我走?

他尴尬的挠挠头“陛下,臣对苏谨所说之策也颇为好奇,还请陛下容臣旁听。”

“听可以,把嘴闭上。”

“是。”

老朱懒得继续搭理赵勉,将目光放回苏谨身上“说吧。”

苏谨笑笑“陛下可闻一物,名曰国债?”

“国债?”老朱一愣。

“正是”,苏谨继续道“顾名思义,国债就是国家通过衙门、钱庄向百姓借贷,

并许诺战胜之后,不仅原款奉还,且给他们高额的利息,这是一种能够快速筹集资金的法子。”

老朱闻言马上就想通了其中的道理,一拍额头“好办法啊!”

但是想想又觉得有问题“可是...百姓愿意借这...国债吗?”

“这就要看宣传的力度了。”

苏谨嘿嘿一笑“陛下,难道您忘了臣办的《应天早报》了?

只要臣‘适度’的宣传,让百姓知道其中的好处,自然愿意。”

老朱嘿嘿一乐“好小子,你当初办这报的时候,是不是就想到今天了?”

苏谨笑而不语。

舆论,永远是控制人心最好的办法,哪怕没有今天的国债,在其他地方一样会显露其霸道的威力。

“陛下,臣不同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