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学里的亿万富翁

《重生:大学里的亿万富翁》

第151章 做实习生,顶头上司居然是同学?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早上八点半的时候,李西已经赶到了公司。

这是他从入职以来一直保持的好习惯,只要不是去出差,他总会准点出现在公司。

学校方面他除了去参加考试,已经基本不回去了,而是将所有的精力放到了工作上。

“李总?早啊。”人事专员宋新月敲了敲李西办公室的门,随即笑眯眯的走了进来。

跟在她身后的是三个年轻人。

正在喝水的李西放下杯子,笑着道:“是刚来的实习生?”

“对的,麻烦您签下字。这三个人就交给你了。”说完,宋新月回头对身后三人道:“这位是人人网事业群副总裁李西李总,负责公司市场方面的业务。”

李西摆了摆手,对其中一人笑着道:“不用介绍,那是我同学。”

在另外两个实习生惊讶的目光中,莫维栋苦笑着摸了摸鼻子,按照职场的规矩,恭恭敬敬喊了一声:“李总。”

“郁风,东江大学。”

“自我介绍下?”

最后,陈平江还是放弃了使用花名,统一中式称呼挺好。

就比如现在全公司上下没几个人敢喊陈平江全名,更多的叫做陈董。

主管高庭笑着送走了宋新月,转头回来和三名实习生聊了起来。

“孔彦则,东江理工大学。”

莫维栋苦笑:“当时我和李总的确是约好了一起来人人网面试的,可学生会那边还有不少事,最终没能成行。等到我彻底把学生会工作放下后,人人网已经几乎不招在校大学生了,更多的则是招社会人士。”

这不是所谓的官僚主义,而是表达尊重的同时,简化称呼和强调地位。

只能说选择大于努力,选择决定人生。

出了李西的办公室,莫维栋心中感慨,眼下的李西很难让人联想起以前那个到处打零工,相较而言比较沉闷的李西。短短一年时间,他变的更加开朗,也更有上位者的气场。

李西哈哈一笑:“老样子,叫我李西就好了,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你们先去工位熟悉下,中午一起吃饭。”

陈平江倒不是没想过搞个花名,毕竟现在互联网企业很流行这玩意儿,仿佛不起个花名和英文名就不是互联网企业似的。

走在莫维栋旁边的理工大实习生孔彦则用胳膊撞了撞莫维栋:“兄弟,以后都靠伱照着了啊。我靠,部门老大是你同学,你转正几乎板上钉钉。”

其实,莫维栋在见到李西的一瞬间,何尝不是肠子都悔青了。

孔彦则两人闻言直接傻眼,心说这人是不是脑子有病,居然为了学生会那点破事放弃这么好的远大未来?

“这位是你们以后的主管高庭。”到了部门后,宋新月开始交接:“那,高经理,他们就交给你了。”

现在的人人网再也不是当初的草台班子,在组织架构改革和董事会成立后,特别是那么多的新人入职后,大家不会喊全名,更多的还是喊职位。

另外一个实习生也加入了话题:“话说,你当初怎么没跟着你同学一起应聘人人网?否则的话你现在也是个‘总’了吧?”

当然,用花名最出名的两个地方,其一是阿里;其二是洗浴中心。

名义上花名可以促进扁平化管理、去除官僚化,营造开放氛围,防止竞对挖角。

但实际上花名并不能防止官僚,反而用花名来装平权很可笑,风清扬扫地僧本身就带着强烈的姓名暗示。除此之外,还会给合作方造成困惑,我到底是喊你“马总”还是“风总”,人为的造成撕裂。

“莫维栋,东江财经大学。”

作为三人当中唯一一位出自985高校的郁风正准备接受高庭某种程度上的恭维时。

没想到高庭转而细细的打量了一番身旁的莫维栋,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热情的招呼:“哦?没想到你居然是东财的?”

同处于仙林大学城理工大的孔彦则一看主管的表情,就知道他为什么欣赏莫维栋。旁边的郁风还有些懵逼,这画风有些不对啊。

不过下一秒,给他带来了更多的震撼。

似乎“东财”两个字打开了机关似的,不断有老员工或直白或含蓄的跟莫维栋套近乎。

像是看出了郁风心中的不解,孔彦则嘻嘻哈哈凑了过来:“你是不是好奇作为985的你没受到重视,反而是莫维栋更受欢迎?”

郁风好奇的点了点。

“这家公司老板是东财的,知道吧?陈平江。”

“我当然知道了。”郁风觉得如果仅仅是因为陈平江和李西,大家也不至于对莫维栋这么热情吧?

孔彦则继续说道:“刚才见过的李西李总,财大的。除此之外,高层当中百分之七十都是财大的,所以你能理解为什么财大学生在我们公司那么受欢迎了?”

郁风终于不再好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

不得不说,公司内部财大派当权,走到哪都会让同级同事高看一眼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

就连陈平江都注意到了这种现象,所以他现在基本不会招聘在校大学生,几乎都是社招,努力淡化掉财大的身份和圈子。

这并不意味着陈平江在打压财大的招牌,而是基于客观存在的事实,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

管你财大东大,进来人人网,都是平起平坐的。

………………………

在各家VC/PE在研究人人网和陈平江的时候。

陈平江又何尝不在观察他们。

到目前为止,红杉资本、IDG、软银、经纬创投、今日资本等几条大鱼都已经上钩了。

从2006年,中国互联网浪潮大爆发开始,各种国际风险投资也开始随之南征北战。

尤其是Facebook的崛起以及时代的到来,更加剧了热钱涌入互联网行业。

奇虎网2006年2月获得2000万美元的风投资金。

aBBS同时获得3000万美元的风投资金。

陈一舟的猫扑和Donews同样于2006年3月获得GeneralSAalantic、DCM、Accel8Partners等国际投资机构的4800万美元风险投资。

经过互联网寒冬的摔打,在风险资本对创业公司重新恢复了宽容与耐心之后,用户的忠诚就像从前的“眼球”一样,成为了资本衡量网站价值的标尺。而社区类网站恰好具备这样的特征———他们有庞大的用户群,这些用户对社区或社区相关应用高度忠诚。

这点从BBS、Blog、SNS几种类型的社交类网站纷纷获得各种投资就能管中窥豹。

活跃在中国市场上的70家风投机构对于表现出了更多的热情。

毕竟,时代,创业者失去的可能是机会,风险投资则可能失去财富。

数字显示,2005年,在中国从事创投的境内和境外机构共募集40亿美元的新基金,成为中国创投历史上募资最多的年份。

www.youxs.org,成为创投募资最大的赢家。

IDG和硅谷著名VCAccelPartners共同发起成立IDG-Accel成长基金。双方各自投入2500万美元,www.youxs.org。

此外还有鼎辉创投、IDG、TDF、IntelCapital等近20家创投机构完成新一轮基金募集。

2006年1月,创投DCM公司宣布,计划在未来10年向中国投资40亿元人民币。

2006年2月,唐越宣布辞去E龙CEO一职后公布,在未来两个月内将组建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投资基金。

2004年被称为中国的网络游戏年,2005则是搜索引擎年,2006年则是年。

而这个概念还是太大啊,到底是BBS、BLog、还是SNS杀出重围呢?

这个疑问在2007年,随着以facebook为代表的SNS网站崛起后,终于得到了正确答案。

Facebook在B轮融资时,www.youxs.org。

更吓人的是,脸书C轮融资前不久已经开始启动,而扎克伯克认为的估值居然高达150亿美刀。

是的,你没听错,仅仅一年的时间,www.youxs.org。

值得说一声的是港岛的李嘉诚分别2007年11月和2008年3月分别投资了6000万美刀,www.youxs.org。

Facebook太贵了。

于是乎,风投机构们将目光锁定在了中国。

此时,除了校内网还有正在闹翻天的人人网。

校内网虽然有先发优势,可是人家暂时不缺钱,并且客户群体单一。

人人网就不一样了,瞄准了白领市场,并且开发了第一款社交游戏,随之大火。

如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人网会让各家投资机构乐此不疲前赴后继了,毕竟对投资机构来说,目前的人人网A轮都没开始,是个chu女啊。

当然,这其中还有个大背景。

不管是美国的Myspace还是韩国的赛我又或者陈一舟的猫扑都找到了可靠的盈利模式。

这就进一步坚定了投资者信心,提高了社交类网站的估值。

此轮创业大潮来势凶猛,就算人人网不是看起来最可能成功的那一个,但也是手里牌最好的那一个。

软银孙正义是一只大肥羊,而且这家伙是真他妈不缺钱,财大气粗的很。

其投资风格就以激进和具有前瞻性闻名。

陈平江倒是很想拿他的钱,不过软银玩的太大,要求占股太多。

说实话陈平江既不需要太多的钱,也不想转让太多的股份。

可把软银拒之门外也不可以。

现在拒绝了孙正义,按照历史进程,www.youxs.org,占股35%。

那不啻于给陈一舟送上子弹,一发专门干人人网的子弹。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