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郭责

《曹髦郭责》

第247章 全怪那弟弟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曹髦对王经的感情是有些复杂的。

在一周目的时候,曹髦忍无可忍,决定带头冲锋,杀掉司马昭。

他招来三位大臣密谋这件事,只有王经没有出卖他,劝说他忍耐,可曹髦没有听从。

王经明知道其余两个人会出卖皇帝,却没有跟着他们去告密。

最后被司马昭所杀。

用性命守护了自己的德操。

因此,这一次,曹髦会听他的话。

在曹髦的眼里,这人跟毌丘俭一样,都是值得信任的忠臣,他是被司马家一手提拔上来的,那时的司马昭势力滔天,无人能治,群臣都已经归顺。

其余两位大族出身的贤人,瑟瑟发抖,招呼王经一同去告密,王经却义无反顾的拒绝了他们。

面对这样的情况,王经依旧选择跟着皇帝一同赴死。

最后等司马炎上位的时候,司马炎说起王经这个人,说他是难得的忠臣,就赦免了他的罪行,并且召他的孙子担任郎中,陪在自己的身边。

“王公,您觉得这件事该如何谋划呢?”

曹髦询问了起来。

王经此刻皱起了眉头,严肃的说道:“陛下,朝中群臣虽有争斗,可倘若是陛下对他们出手,他们定然会联合起来。”

“先前在尚书台的时候,群臣曾多次商谈要对付陛下的事情。”

“司马孚说要替换您身边的人,将您送到玄武馆,将您囚禁起来,不能与外联络。”

“您如今有镇护将军相助,因此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他们不敢更换镇护将军,就派人去更换其麾下将校,那些从中军逃离的无能之人,都被群臣安排到了皇宫宿卫之中,企图通过他们来架空镇护将军。”

“一旦群臣觉得足以抗衡镇护将军,他们就会即刻动手,将陛下囚禁起来,陛下只怕难以与外联络。”

“陛下可以联手卫将军,卫将军如今也不愿意看到群臣把持朝政,倘若有他盯着,群臣就不敢这么对待陛下。”

“一旦陛下与外无法联络,以太后的性格,定然是倒向群臣,群臣有了太后在手,就可以直接跳过卫将军来治理天下,甚至还能将他再次罢免。”

“卫将军自以为有军队在手,可军队的维持,都是需要庙堂相助的”

“况且,太后的诏令若是被群臣传到军中,将校们就未必会听从卫将军的命令。”

王经分析起了如今的局势。

曹髦点着头,“您说的很有道理。”

“等卫将军回来,朕会跟他好好谈一谈这件事。”

王经长叹了一声,无奈的说道:“陛下,想要完成这样的大事,绝对不能着急,陛下尚且年少,等陛下到达亲政的年纪,很多事情都会变得容易很多。”

曹髦也知道王经说的很对,可问题是,群臣也得让自己成长到那个时候吧?

就以大族如今的作风来看,只怕自己熬不到那個时候,不是被罢免就是出意外。

原先是只有一个权臣,现在这就是满朝权臣。

但是曹髦也没有跟王经明说自己的诸多想法,这并非是信不过对方,主要是怕对方暂时还不能理解自己的意思

尚书台的混乱已经扩散到了整个洛阳。

太学变得乌烟瘴气。

有数百人聚集在太学的门口,分成了两派,彼此对骂。

“不孝!不孝至极!自古以来,就不曾听闻小辈可以去辱骂大人的道理!”

“大逆不道!”

“忤逆小人!”

有太学生脸色赤红,对着周围的太学生们大声辱骂着。

东堂宴所带来的影响还在发酵,最先席卷的就是太学了,自从皇帝亲口点评了荀家的那两个人,又有司马炎大义灭亲,堵在太傅的门口破口大骂之后,整个洛阳的氛围就变得诡异了起来。

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宗旨,诸多年轻的士子们开始刷自家长辈的名望。

其中当然也有翻车的,例如高柔的孙子高韬,就因为当面训斥高柔,被高柔挂起来一顿打,打完就给丢进中军磨砺去了,还是直接送到了马隆的营,扬言敢跑就打断他的腿!

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成功了,这里头也有长辈对他们的纵容。

毕竟如今世道不同了,往上爬需要名望,自己都到这个位置了,被骂几句又不会掉下来,帮着自己晚辈提一提名声,让他们日后好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持续了多年的高压政策忽然被松开,士人们顿时变得亢奋了起来。

先前司马师执掌大权的时候,是不允许士人们谈论国事的,甚至在曹髦书写了空城雀之后,直接下令禁止士人们谈论这首诗,谈论者要被治罪。

而如今,已经没有人管他们会说什么了,皇帝都亲自要求他们直言上谏。

在群臣看来,其实这并不算是什么坏事,毕竟原先的高压政策不只是针对那些年轻的士人,就是他们这些大臣,也遭受此政策的迫害。

群臣跟年轻士人没什么不同,他们都是士大夫,而曹髦想要解开士大夫身上的枷锁,这对群臣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

或许会对他们如今的统治有些不利,但是并不致命。

再怎么闹,毕竟还是自家的晚辈。

而这种对长辈的重拳出击,在某些群臣看来甚至是一件好事,这可是你亲自让我们上书劝谏的?

既然我们的晚辈可以直言劝谏我们,那我们自然也可以直言劝谏皇帝。

这是将利刃主动递给我们。

或许是因为沉默了太久,当士人们开始说话的时候,整个洛阳变得极为热闹。

而太学内部也是分出了多个派系。

如今指着众人谩骂的,就是传统派,他们还是推崇汉朝的德治模式,对礼法看的很重。

哪怕是在司马师执政的时候,他们的地位也是很高的,毕竟统治天下还是需要礼法来辅佐的。

何曾就是这类名士的代表性人物,何曾严格的遵守礼法,他的礼法遵守到了什么地步呢?

他按着礼法,一年跟妻见三次,他去见妻的时候,总是衣冠整齐,相待如宾,自己南面,妻必须要北面,上酒,方才做些别的事情。

阮籍的母亲逝世之后,阮籍没有遵守礼法,大吃大喝,完全不将这件事放在眼里,何曾极为愤怒,请求司马昭将此人流放,他认为阮籍“污染华夏”,破坏了华夏的道德社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