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小姨带娃日常

《清穿之小姨带娃日常》

第 80 章 打脸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寒暄过后,大福晋和佟佳氏一直盯着郝如月的下巴看,郝如月就知道一定是常泰回去说了什么,笑道:“没有大碍,不过是与皇上说话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

见女儿并无外伤,且面色红润,大福晋这才放下心来,又关切地问:“听说娘娘还闪了腰,腰伤可好了?”

“扭了一下,尽好了。”

大福晋还要问,被佟佳氏扯了一下袖子,三福晋还在呢,问这些做什么。

大福晋闭了嘴,佟佳氏跟郝如月说起了常泰升官,和纶布后补銮卫队的事,最后道:“托了娘娘的福,家中都好。”

郝如月颔首,细细问起家中诸人的身体,和成衣铺与香料铺的经营,总之都是些家长里短的琐事。

之后大福晋和佟佳氏又问起太子的身体,郝如月让人把太子领来见过外家人。

虽然每年都能见到太子,可长房女眷是进宫来拜年的,每回见面不过匆匆一瞥。

再加上太子身份尊贵,年纪又小,从不往人多的地方去,唯恐染上时疫或天花。

直到今日大福晋和佟佳氏,才有机会近距离与太子接触。看着太子越发长开的眉眼,都想起了早逝的仁孝皇后。

太子见到这么多人也不怕生。不必郝如月说什么,一上来就要给大福晋行礼,慌得大福晋忙起身去扶:“好孩子,可不敢,折煞臣妇了!”

太子看了郝如月一眼,就靠在大福晋怀中,朝对面的佟佳氏道:“听说舅母家有两个表兄和一个表妹,下回外祖母和舅母进宫把他们一并带上。”

大福晋笑着说好,佟佳氏起身便要谢恩,被芍药扶住了,听皇后说:“太子种痘之后,皇上便要给他启蒙了,到时候少不得要选几个伴读,我瞧着阿林就很好。”

常泰与佟佳氏育有两子一女,长子宝树,次子阿林,女儿金珠。郝如月穿过去的时候,宝树已经住到前院读书了,不是很熟,倒是阿林,她亲自带过。

那时候她带阿林可不是因为喜欢孩子,而是为了赚积分兑换鸡血草,拯救仁孝皇后。

可怜小阿林才出满月就沦为她刷积分的NPC,每天被她这个生手折磨,却也不哭不闹,笑呵呵的。

哪怕过去很多年了,郝如月还记得小阿林可爱的样子,很想见一见他,给他些补偿。

能得太子恩典带着孩子们进宫见见世面,佟佳氏已经很满足了,并不敢想次子给太子做伴读的事。

毕竟宫规摆在那儿呢,外戚子女不能进宫伴读。

当着三房的面,佟佳氏谢过皇后,婉拒了:“阿林读书不灵光,很怕耽误了太子。”

看着长房一家过得风生水起,其乐融融。尤其见到太子之后,三福晋眼睛都要红了,可她还有事要求皇后,并不敢表现出来。

其实她今日能跟着来,还是老爷去求了大老爷,主动向大老爷示弱。大老爷宅心仁厚,这才答应让她跟来。

即便如此,大福晋和佟佳氏对她总是淡

淡的,不怎么爱搭理。

进宫之后,皇后也是淡淡的,只照例问候一句,便没了下文,权当她不存在。

想起从前三房照拂长房的时候,三福晋就恨得牙根儿麻,觉得长房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白眼狼。

可就算眼睛红得滴血,心里恨得冒泡,三福晋还必须对着长房一家子微笑:“皇后娘娘爱重子侄是赫舍里家的福分,阿林若不合适,多尔倒是与太子年纪相当。如今长房与三房分了家,也不怕有人拿规矩说事。”

一笔写不出两个赫舍里,两家便是分了家也比别家亲近。

听见三福晋抽冷子插话,想要推荐自己的孙子进宫给太子当伴读,郝如月淡笑着说:“三福晋也知两家是分了家的。本宫便是爱重子侄,也该爱重自家的,断断爱不到别家去。”

老爷子才没了几年啊,老太太还健在呢,三房怎么就成别家了!三福晋气得心口疼,可她今日进宫另有所求,不能跟皇后翻脸,只得期期艾艾地看向大福晋。

郝如月看看三福晋,又看大福晋:“额娘有事要说?”

佟佳氏咳了一声,用眼神示意大福晋别管。可大福晋受了老爷之托,不能不管:“是你三叔求你阿玛面前,想……想……”

佟佳氏干脆接过了大福晋的话茬,转头对三福晋说:“不是我一个晚辈要说三道四,册立皇后的圣旨才颁下多久,婚礼和典礼还没办呢,三房就急着往宫里塞人,是不是有些不妥当!”

郝如月了然。原来是三房见她成了皇后,眼红滴血,也想送个女儿进来碰碰运气。

刚才三福晋推荐自己的孙儿不过是个引子,想要试探她的态度,重点应该在这儿。

三福晋知道佟佳氏泼辣,而大福晋心软,也不理佟佳氏,只淌眼抹泪地看向大福晋:“大嫂,当年若不是……芙蓉的亲事何至于蹉跎到今日,三房何至于寥落至此。”

郝如月以手扶额,她都熬成皇后了,三房的五妹妹还没嫁出去呢。

三福晋故意停顿的部分,郝如月也自行脑补上了,说的肯定是当年她搅黄了五妹妹和纳兰结亲的事。

在三福晋的逻辑里,三房不会错,错的永远是别人。

当年若不是她出面搅黄了五妹妹与纳兰的亲事,明珠绝对不会站到索额图的对立面。

如果明珠不站在索额图的对立面,就不会有明党与索党之争。没有党争,索额图就不会败给明珠,交出内阁第一人的位置。

总之,索党失势,不是明珠简在帝心,也不是索额图自持叔国仗的身份和曾经的从龙之功屡屡忤逆皇上,更与皇上的帝王心术无关,全是因为她蝴蝶掉了五妹妹的亲事。

郝如月被三福晋“无懈可击”的强大逻辑震撼了,槽多无口,都不知从哪里说起好。

佟佳氏显然也被震撼到了,一时竟没接上话。

倒是大福晋长年累月受三福晋的强悍逻辑荼毒,很快就接受了:“皇后娘娘,长房从前到底受过三房的恩惠,芙蓉也是你的堂妹,她一头

哭到老爷和老太太面前,臣妇瞧着也可怜。”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有些话皇后说出来会影响贤名,佟佳氏不怕,大不了当场撕破脸:“当年长房确实受过三房的恩惠,可三房就没受过仁孝皇后的恩惠吗?若没有这一层姻亲关系,三老爷未必能青云直上。”

佟佳氏连三叔三婶都不叫了,只求与三房划清界限:“芙蓉亲事不顺,那是她眼界高,总想找一个比纳兰公子更好的!”

说着冷笑一声:“这会儿又瞧着皇后娘娘入主中宫眼气,削尖了脑袋想要进宫争宠!”

又看大福晋:“额娘忘了芙蓉扑到老太太怀里是怎么说的了?她说皇后娘娘侍寝一年都生不出嫡子,她想进宫给皇后娘娘固宠!她那是为皇后娘娘固宠吗,她是在拿刀捅皇后娘娘的心窝呢!”

都是千年的狐狸,在这儿给她唱什么聊斋!

三福晋被怼得脸色发白,“哎呦”一声就要晕倒,然后听太子带着哭腔说:“额娘不生小弟弟小妹妹全是因为我,是我不让额娘生的!”

“……”

刚刚三福晋的逻辑实在强悍,把郝如月给震惊了,忘了太子还在现场。

这会儿听见太子哭,忙从大福晋怀中接过太子,温声哄他。

大福晋听见太子这样说,眼圈都红了,再看三福晋时眼睛便立了起来:“你可听清楚了?”

皇后不是不能生,而是为了太子暂时不想生。

三福晋失去最后的倚仗脸更白了,却在心里给长房打了一个叉,看来送芙蓉进宫得换一条路走了。

大福晋和佟佳氏很快告辞离开,连帝后大婚的事都没说上,三福晋也跟着灰头土脸地走了。

郝如月半晌才哄好太子,太子软软趴在她怀里:“额娘,你不生小弟弟小妹妹她们都说你。保成喜欢小弟弟小妹妹,你生一个好不好?保成不想让她们说你!”

郝如月就问他:“保成当真喜欢小弟弟小妹妹,还是不想让额娘被她们说?”

太子声音小小:“不想让额娘被她们说。”

郝如月抱着他笑起来:“好,以后她们再说额娘,额娘就凶回去。额娘是皇后,谁也不怕!”

太子也笑起来,奶呼呼说:“以后谁敢说额娘,保成跟着额娘一起凶!保成是太子,可凶了!”

晚上康熙过来用膳,太子就把今天上午发生的事都说了,康熙蹙眉。等郝如月走进来,父子俩如常玩笑,好像刚才的相对无言并不存在。

没过几日,索额图的次子因为当值期间脱岗被踢出銮卫队,回家自力更生了。

“銮卫队那么多人,经常有人在操练的时候外出,也不是只我一个!”

回家面对阿玛的怒火,阿尔吉善振振有词:“纶布递补进来,我被踢出去,可见是一个换一个了,谁让人家的姐姐都是皇后呢!”

阿尔吉善不知道三福晋进宫的事,索额图却是知道的,闻言看了三福晋一眼,又被三福晋给瞪了回去。

翌日请安过后,郝如月留了贵妃说大封六宫之事。说完正事,贵妃轻声对郝如月道:“臣妾最近听说一事,好像赫舍里家三房走了慈宁宫的门路,想要把娘娘的堂妹送进宫。”

原来还没死心,郝如月承了贵妃的情,却听贵妃又道:“太皇太后本来答应了,事到临头又反悔了。”

佟家号称半朝,人才济济,消息自然比较灵通。郝如月也没跟贵妃客气,问她可知为何,贵妃摇头:“臣妾只知道太皇太后在反悔之前见过两个人,一个是皇上,一个是宜贵人。”

也不知是谁发挥了作用。

贵妃自己猜多半是皇上的意思,可无凭无据不好说与皇后知道。

无独有偶,三福晋也在纳闷:“太皇太后与皇上说起这事,皇上都没说什么,怎么让宜贵人给拆了台!她什么意思!”

不管宜贵人什么意思,是真心为芙蓉着想也好,还是怕芙蓉进宫之后,福晋专心扶持自己的女儿,将她抛弃,索额图都不想送女儿进宫了。

“宜贵人所说不错,赫舍里家再出一位皇后,确实不适合送女入宫。”

便是与明珠平分秋色,索额图也依然是内阁大学士,妥妥的权臣一枚:“否则皇上固然会忌惮皇后,害怕长房与三房联起手来,同时也会忌惮我,得不偿失。”

自古以来,皇后+太子+权臣的组合都是帝王最忌惮的。

哪怕秦皇汉武都没有例外,更何况是当今呢。

如果不是芙蓉亲事不顺,再加上她眼热长房,也舍不得送女儿进宫争宠。这会儿听老爷如此说,三福晋也就作罢了。

三福晋这边做罢了,郝如月那边还没完呢,她求了太后给芙蓉指婚。

太后对宫斗和宫务都不感兴趣,却极其喜欢给人做媒,尤其上回给纳兰家做媒有了成功的案例。

至少太后本人觉得还算成功。

所以郝如月把芙蓉的情况一说,太后非常感兴趣,一口一个可怜见的。

本朝崇尚早婚,女子一般十几岁成亲,耗到二十出头就算大龄剩女了。

在这个时代,大龄剩女找小鲜肉是不可能的,只能配大龄剩男或者鳏夫。太后思前想后,把三福晋叫来问话:“听皇后说你还有一个女儿尚未婚配?皇后贤德,很是为她着急,不得已求到我这里。”

谁都知道太后是满蒙之间最后的纽带,但凡让太后指婚,男的要娶蒙古姑娘,比如明珠的儿子,女的恐怕就要嫁到蒙古去了。

三福晋闻言两眼一黑,却不敢表现出来,含含糊糊说:“多谢太后娘娘挂怀,小女有寒症,臣妇还想多留她几年。”

“有寒症就是肉吃少了,为了苗条天天啃菜叶子啃的。”太后给三福晋举例,“你看科尔沁的姑娘,天天吃肉喝奶,就没听说谁有寒症。”

完了完了说到科尔沁了,三福晋腿都软了,一时竟没接上话。就听太后热心道:“皇后难得求我,又是她娘家的事,我自然要管。昨儿已经给科尔沁那边写过信了,很

快会有回音,你且回去等喜讯吧。”

三福晋:问都不问就定下了?

自古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父母还没表态呢,媒妁就给安排好了?

话又说回来,太后这个媒妁还真不是一般的媒妁。太后指婚是恩典,不满意也得接着。

且不说三福晋带着喜讯?_[(”,再次白着一张脸出宫去了,只说太后这边将人送走,也是长出了一口气。

心腹宫女问太后:“奴婢瞧着索相的福晋并不是很想嫁女儿,好像与皇后所说不一样,太后为何要管?”

太后喝下一口茶润过喉咙才道:“可不是只有皇后求了我。”

若当真只是皇后来求,事涉外戚,太后还真不一定会管。可皇上也说起此事,太后就少不得要管上一管了。

其实最关键的还不是皇上,而是太子私下对太后说,三福晋当面挖苦皇后生不出嫡子,给太后气得不轻。

当年太后还是皇后的时候,也曾被人这样挖苦过,至今记忆犹新。

不仅如此,太后也是嫡母,也当过后妈,还曾经亲自抚养过当今。

她当时被人这样挖苦,是因为不得宠。先帝那时候独宠董鄂妃,看都懒得看她一眼。

但凡先帝肯分给她一点宠爱,太后必定会生下自己的孩子。

反观皇后,圣眷隆重。皇上明里暗里给她的宠爱,与先帝给董鄂妃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皇后为了太子,居然选择不生嫡子或者晚生嫡子,太后还是很佩服的。

最最难得的是,皇后还说服了皇上。

毕竟事后留与不留,都是皇上说了算的。

皇后为了太子做出这样的牺牲,太后本人都很佩服,却被赫舍里家三房当成把柄反过来对付皇后,太后真的生气了。

尤其太子说三福晋态度恶劣,极会挑拨,把他都吓哭了,太后的怒气终于到达峰值。

不管是为了皇上、太子还是皇后,这事她都得好好管一管。

话说三福晋回家之后,很快把“喜讯”分享给了索额图,索额图都惊了。

他深深看了三福晋一眼:“太后从来是个不管事的,你怎么把她得罪了?”

都是与蒙古联姻,明珠那是娶儿媳妇,他可是嫁闺女。

把蒙古姑娘娶到京城,合适最好,不适合就养着,谁家也不缺这一口饭吃。

嫁女儿就不一样了。

公主、郡主和亲蒙古都没有几个如意的,更何况是朝臣的女儿。

所以索额图没像明珠那样病急乱投医,让女儿变成满蒙交好的桥梁,而是在索党里自己扒拉出一个乘龙快婿来。

“快四十岁的鳏夫?”三福晋只问过年龄,就把鸡毛掸子抄在手里了。

索额图脑门冒汗,福晋从来都是“堂前教子,枕边教夫”,只会在卧房用鸡毛掸子。如今是在厅堂,他连个躲的地方都没有。

“年纪大些稳重。虽是鳏夫却没有子女,况且此人是

个有本事的,人品才情都不输纳兰容若。索额图赶紧解释,罗列出一大堆的好处。

三福晋这才收起鸡毛掸子,哭起了自己苦命的女儿。

翌日,索额图叫了自己选中的乘龙快婿上门,三福晋带着芙蓉在暗中相看。三福晋还好,芙蓉一看差点哭出来。

回到内宅就一哭二闹三上吊,说人家老还丑,嫁给这样的人不如死了干净。

老是老了点,丑却不至于。毕竟礼部侍郎也是要过皇上眼的,有皇上的审美严格把关,容貌不会差到哪里去。

不过分跟谁比,跟纳兰容若一比就算丑的了吧。

可老爷极为看好此人,说他有能力也有手腕,很会做事,打算成亲之后把他从礼部调到户部去。

六部之中吏部居首,仅次于吏部的便是户部了。

若此人真有能耐,在侍郎的位置熬上几年,再加上老爷的扶持,很快就能坐到尚书之位。

三福晋暗暗点头,年轻好看有什么用,纳兰容若再好看,也不过是个扬州的学政,跟未来的户部尚书比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任凭芙蓉闹腾,三福晋都不松口,最后实在闹得不像,三福晋才喝道:“你嫁给伊桑阿还能留在京城,不然就等着太后指婚,去科尔沁伺候野蛮人吧!”

曾经的满洲八旗和蒙古一样,在汉人眼中都是野蛮人。等到满洲八旗入关,深受汉文化影响,便觉得自己高雅起来,视蒙古为野蛮人了。

果然野蛮人的标签把芙蓉吓住,再不敢在三福晋跟前闹。

三福晋很快收拾心情,递了帖子进宫给太后赔罪。太后目的达到,也没为难,问过男方的情况,笑呵呵说:“年纪大的好啊,年纪大的会疼人。”

转头把郝如月叫过来八卦:“那人快四十了,跟我差不多的年纪,也只比索额图小几岁,怎么舍得啊!”

郝如月也惊呆了,她知道索额图有个女儿嫁给了伊桑阿,却没想到这人原来已经快四十岁了,还是个鳏夫。

从前三福晋再泼辣刁钻爱算计,对自己的儿女还是极疼爱的,尤其是芙蓉,简直就是掌珠一般的存在。

没想到在利益面前,三福晋也是什么都能舍的。

果然一个被窝里睡不出两种人,索额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三福晋也是。

如今芙蓉火速订亲,三房想送女进宫争宠也没有了合适的人选,郝如月便将这事丢到脑后了。

过了中秋,她就要为太子种痘做准备了。

太子虽然不是皇室中第一个种痘的孩子,种痘的吉地和吉时都是钦天监早算好的,具体种痘事宜由太医院负责,郝如月还是不放心,每日都要将所需之物盘点一遍,每日都有新鲜出炉的细节叮嘱保姆和乳母。

有一回皇上看见了还打趣说:“不如你跟去算了。”

郝如月真想跟去,不过种痘有风险,便是她愿意,皇上也不会答应。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郝如月为太子种痘焦虑的时候,宫外出了一

件不大不小的事。

自从皇上大力推广种痘,砸了不少真金白银在这上头。太医院也很给力,很快拿出了比较稳妥的两套种痘方案,推广开来。

?想看蒹葭是草写的《清穿之小姨带娃日常》第 80 章 打脸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成功在疫区建立了包围圈,将疫情按死在了疫区之内。没有造成大规模传染和恐慌,减少伤亡的同时,也将因疫情而造成的不稳定因素降到了最低。

在疫区实验成功之后,皇上命太医院分期分批给旗人的孩子种痘。

旗人不比汉人,旗人地位高,居住地相对安全。如今又没有闹天花,很多人反对,在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对抗情绪。

为此皇上很是头疼。于是裕亲王福全站出来,让太医院给自己目前唯一的嫡长子种痘。

皇上没让,而是选了荣宪公主作为皇室第一人,交给太医院种痘。

公主都种痘了,旗人的命难道比公主还珍贵不成。

不出意外,荣宪公主种痘很成功,脸上几乎没落疤。

荣宪公主之后,便是裕亲王家的孩子、恭亲王家的孩子、安亲王家的孩子……

把本朝亲王家的孩子轮了一遍,除了个别人因抓挠脸上落下些疤痕外,几乎没有失败的案例,更没死过人。

皇家的孩子用了都说好,旗人也就不再抵触,甚至踊跃报名给自家孩子种痘,唯恐晚了朝廷不管了,或者不免费了。

旗人开始种痘之后,汉族官员请求朝廷兼顾。皇上准了,种痘同时在汉人中间推广。

不过因为汉人数量实在庞大,这种推广只限于汉族官员,并未在民间实施。

郝如月问过皇上的意思,皇上打算等三藩平定之后,再考虑汉人种痘的问题。

毕竟南边战事还在继续,朝廷财力有限。郝如月也能理解,便想自己出钱给京城周边的汉人百姓种痘。

就在这时,礼部官员家的两个儿子因种痘感染天花,不治身亡了。

这两个孩子一个三岁,一个五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