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76章 小鞋子的反响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燕京大学校刊》是周刊,每周二出刊,每刊四版内容。

虽然只是校刊,但它的发行范围并不限于燕大校园,燕京市内的多所高校和学术、文化单位都有订阅。

五月的第三个周二,新一期的《燕京大学校刊》正式出刊。

陶父上完了课,信步回到办公室,刚坐下喝了口茶,坐在他隔壁的邓广明就拿着一份报纸走了过来。

“小陶,快看看!”

“看什么?”

“你那个女婿,上校刊了。”

邓广明比陶父大了十岁,他的研究方向是宋史,被誉为二十世纪海内外宋史第一人。

他称呼陶父“小陶”倒不是倚老卖老,而是几十年来的老习惯。

陶父接过报纸,前几天他倒是听女儿提了校刊采访林朝阳的事,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对于他们这些老资历的教授来说,上个校刊只是平常事而已。

不过他也能理解女儿的心情,自家这個女婿人品、性情、才华都是一时之选,唯一可惜的是出身低了一点。

可也正因为出身低,才显得他的名字出现在燕大校刊上的不容易。

欣慰的同时,陶父的眼神快速的扫过报上的文字。

“嗯?”他的眼神停在一段采访内容上,仔细审视。

这个臭小子,倒是挺会拍马屁。

看完了这一段采访内容,陶父脸上露出几分会心的笑容。

林朝阳在校刊的采访里把妻子杜若慧好一顿夸奖,虽然不太符合实际情况,但陶父也能明白他的苦心。

过去这半年多,妻子对待女婿的态度他是看在眼里的。

这孩子能做到这个地步,难能可贵,当得上一句温良忍让、顾全大局。

晚上吃完晚饭回到屋中,陶父将校刊翻出来递给妻子,“看看吧!”

陶母不解其意,接过来看了好一会儿才明白丈夫想让自己看什么。

“他还怪会做好人的!”

陶母嘴上依旧不饶人,但语气和缓了不少。

陶父沉声道:“人心都是肉长的。你这个人,坏就坏在这张嘴上。”

被丈夫训斥了一句,陶母不高兴的转过身,不再搭理他。

陶父无奈苦笑,妻子的脾气从年轻时就是这样,有点大小姐脾气,大部分时候都是嘴上厉害,称不上是“刀子嘴,豆腐心”,但确实没什么坏心思。

成年人是很难被说服的,孩子的态度妻子都看在眼里,陶父也没有办法强逼着她,他只希望妻子能够从心里接纳这个女婿,一家人和和美美。

最近这一两个月,关于图书馆的管理员林朝阳就是写《牧马人》的许灵均这条消息一直在燕大校园内流传着。

前段时间,《燕京文艺》再次刊发许灵均的作品《小鞋子》也引来了学生们的关注和热议。

这两天《燕京大学校刊》又刊发了编辑部编辑对林朝阳的采访,一时之间,让林朝阳的名字成了燕大校园里的热词,学生们私下里对他的讨论声甚嚣尘上。

从出身农村,到燕大教授女婿,再到新锐作家,林朝阳的经历堪称励志传奇。

借着校刊上的采访热度,陈健功代表五四文学社找到了林朝阳,向他提出了一个要求。

“让我演讲?”

林朝阳看着陈健功,脸上满是惊讶。

“对啊,学生们现在对你特别感兴趣,大家都希望你能来给我们做个演讲。”陈健功兴冲冲的说道。

“演讲这事我可不擅长,再说也没什么东西可讲。”

“就当是一次交流嘛!你别有压力,你的经历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很有激励作用,讲讲经历就可以。”

林朝阳沉吟着考虑要不要答应这件事,不想陈健功却说道:“玉书同志肯定希望伱参加。”

闻言,林朝阳恶狠狠的看向陈健功,知道他这是拿陶玉书向自己施压。

林朝阳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邹仕方告诉他的。

那天管青松和邹仕方要采访林朝阳,陶玉书比林朝阳这个受访者还要积极,任谁都能看出她内心望夫成龙的希望。

83最新地址

晚上回家,林朝阳把五四文学社的邀请讲给陶玉书听,她果然一脸兴奋的撺掇他去参加,还热心的启发林朝阳的演讲内容。

有个这么追求上进的媳妇,我可真是太难了!

五四文学社是燕大最早一批学生社团,赶上文学蓬勃发展的年代,号召力在燕大校内自然不言而喻。

伤痕文学作家许灵均将应五四文学社邀请进行演讲的消息在社员们的热心传播之下,没用两天时间便传遍了燕大校园。

不仅如此,这个消息还在不断的向周边的几所高校扩散。

最近半年,《牧马人》刮起的伤痕文学旋风仍在持续,许灵均的名字伴随着的传播,在国内文坛已经越来越响亮。

这个月《燕京文艺》又刊发了《小鞋子》,这部呈现了完全不同于《牧马人》的风格和内容,抛弃了伤痕文学元素,也没有去借最近正兴起的反思文学的东风,而是扎扎实实的将目光对准了乡土、对准了现实。

虽然风格有所变化,但内核却是一脉相承的,所有看完《小鞋子》的读者都能够一眼看出来,这正是他们所熟悉的那个许灵均。

《小鞋子》发表不到一个月,文学界的反响尚来不及传开,但《燕京文艺》已经收到了上千封读者来信,这在《燕京文艺》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哪怕是三月份,杂志上发表了方志的《内奸》,广受读者和评论界好评,最开始的半个多月里,编辑部也不过收到了几百封读者来信而已。

并且这些来信当中绝大多数都是读者对于和作者本人的溢美之词。

温暖、阳光、积极……

这一类正面的词汇频繁的出现在信件当中,也说明了读者们从当中所汲取的正能量。

通过读者来信数量来看,读者们对于《小鞋子》的热情要远超《内奸》,让编辑们不由得想到《牧马人》发表后的盛况。

一部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正是在这样一封一封的读者来信当中建立起来的。

这年头读者们阅读文学作品,给杂志社、出版社、编辑部、作者写信的热情非常高。写信的读者来自各行各业,其中也包括了燕京许多高校的学子。

跟大多数读者看个热闹不同,不管是因为文化的原因,或者是身份的原因,让这些高校学子们在看待文学作品时总带有一种挑剔的目光。

相比在普通读者群体当中一面倒的好评,《小鞋子》在燕京高校学子群体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大家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了中所展露的温情脉脉的乡土社会是否失真。

现在燕大传出要邀请许灵均演讲的消息,许多大学生闻风而动。

这些人里不仅有发自真心喜欢《牧马人》和《小鞋子》的读者,也有许多想借此机会与许灵均交(tai)流(gang)的杠精。

本来五四文学社邀请林朝阳做演讲,只打算做个小型的活动,社内一百多个社员,了不起来个二三百校内的文学青年。

可自从消息传开之后,张友华、邹仕方、陈健功等几个人陆续收到了燕京各大高校学生团体的消息,说有不少学生都希望参加这次的演讲活动,希望他们能够扩大规模。

“这可怎么办?”

几个人聚在一起讨论了一下,以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这场演讲活动的规模恐怕要远超他们的预料,之前预备的场地包括他们的组织能力根本不足以应对。

“找学校吧!”张友华是社长,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向学校求助。

商量了一番,邹仕方和陈健功也认为这个办法最为稳妥,几人直奔副校长张龙翔的办公室,张龙翔主持的校务包括了燕大的学生活动。

放在后世,很难想象几个学生敢为了一个学生活动就敢闯到副校长办公室直陈需求。

但放在现在的燕大却不是什么问题,几个不速之客的到来让张龙翔略感意外,但还是客气的招待了他们,并且认真的倾听了几人的诉求。

了解完情况之后,他也没打官腔,直接告诉几人。

“6月3日上午,大饭厅给你们用,保卫处再派十个保卫人员配合你们文学社的活动,怎么样?”

陈健功几人闻言大喜,忙不迭的向张龙翔鞠躬致谢,“谢谢张校长!”

张龙翔的笑容敦厚,充满了谦谦长者的风度。

“举办这样的演讲活动可以增长学生们的见闻,这是好事。不过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太高,尤其是还有外校的同学们参加,确实需要学校的参与,这一点你们做的是对的。”

受到了张龙翔的肯定,几人心中更加高兴,回去后更加卖力的组织这场演讲。

本来只是一场学生社团组织的小型演讲,有了燕大的参与,直接被搬到了大饭厅,得知消息的文学社成员们欢呼鼓舞。

大家之所以这么激动,是跟大饭厅在燕大的特殊地位有关系。

大饭厅建于1952年院系大调整之后,它除了承担燕大学子的食堂任务之外,同样也是燕大学子最为难忘的活动场所。

燕大常引领社会和时代之先,大饭厅连接着宿舍和教学区,整日熙熙攘攘,是校内外信息交换的枢纽。

1957年4月马寅初曾在此作《新人口论》的演讲,提出节制生育,控制人口,是社会发展刻不容缓的选择。

此后凡有此类重要活动演讲,大饭厅都当仁不让。

每逢大型会议、放电影、文艺汇演和舞会,大饭厅也兼任礼堂功能。

五四文学社组织了这么多次活动,还是第一次用上大饭厅,大家普遍认为这次的活动对于五四文学社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83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