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163章 转行当编剧?(三更万字求月票)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今天家里来了三位客人,章德宁和周燕如就不用说了,都是林朝阳之前在德宁道:“你看看人家老汪同志的格局,再看看你,狗肚子装不了二两香油。”

章德宁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正打算反唇相讥,周燕如不想听着二人吵架,问道:“朝阳最近写了什么没有?”

“有个构思,不过才刚开头。”

“《赖子的夏天》你写完也都有快一年了吧?是不是没灵感啊?”章德宁揶揄道。

陶玉书替林朝阳解释道:“他今年写了两部电影剧本,又抽出了些时间来看书学习,所以一直没时间写新东西。”

“两部电影剧本?你要改行当编剧啊?”章德宁惊讶的问道,她看向陶玉书问:“谢靳要改编《牧马人》这事我知道,还有一部是给哪个制片厂写的?”

陶玉书笑着说道:“不是给制片厂写剧本,是合拍公司。香江的导演李翰祥想回内地拍电影,合拍公司负责牵线搭桥。李翰祥在人艺看了朝阳的《天下第一楼》,非要让他当这个编剧。”

陶玉书陈述情况的时候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骄傲,任谁都能听出她语气中的炫耀之意。

听着她的话,在场几人脸上难掩惊讶,给香江导演写?

这年头改编电影很常见,作家兼任编剧的情况也有很多,每年国内各大制片厂制作的电影当中有一大批都是改编自近期发表的,之前谢靳要改编《牧马人》就是个例子。

但给香江导演写剧本,大家还是头一次听说。

“这个李翰祥,我好像有点印象。”章德宁皱着眉头迟疑的说道。

周燕如说:“好像是香江的名导演,作品拿过国外大奖,前些年的《大众电影》上还登过消息。”

“没错,他的电影在国际上拿了不少奖。”陶玉书肯定道。

如今的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尚未崛起,在国际上拿过的电影奖项也很少,有这种荣誉加身的也就是谢靳、谢非等少数几位导演,也因着这样的荣誉,让这几位导演在国内拥有了远超一般导演的地位和影响力。

单以国际知名度而言,李翰祥丝毫不逊于国内的几位名导,甚至犹有过之。

因为他的作品是真的走出了国门,除了在香江、湾岛、濠江这些地区之外,在东南亚地区也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听着两人的话,章德宁咋舌道:“这么说朝阳还真厉害啊,连着合作两位名导演,以后难道要转行当编剧?”

林朝阳笑道:“只是恰好有这个合作的机会,还能赚点稿费。”

章德宁幽幽道:“你还真是什么时候都不忘稿费。”

“我靠创作赚钱,你上班是打白工的?”

林朝阳的反问让章德宁哑口无言,汪曾琪附和道:“当作家的写作不就是为了稿费吗?”

此言一出,林朝阳好似找到了知音,与汪曾琪热烈的交流起关于稿费点那些事。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社会上但凡是有点身份的人就耻于谈利,他们开口主义、闭口思想,好像是活在空气里。

林朝阳和汪曾琪显然都不是这样的人,后世曾有人研究汪曾琪与朋友、编辑之间的书信,发现其中在293封信件中,提及稿酬的书信有42封,占据了全部信件的约六分之一。

而汪曾琪更是在信中直言不讳的提到了写信的目的——他在一封与家人的信当中说:为了伱,你们,为了卉卉我得多挣一点钱。

为了家人,为了更好的生活多赚稿费,这其实是许多人开始写作的目的,只是碍于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多人并不会这样说。

相比之下,林朝阳和汪曾琪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坦然处之,反倒是显得洒脱。

汪曾琪又聊到了过两天人文社要给《赖子的夏天》举办作品研讨会的事,他说他还收到了邀请。

聊了好一会儿,陶玉书的饭已经焖上了好一会儿,林朝阳掐着时间准备去做菜。

汪曾琪挽起袖子,说道:“我也来帮个忙。”

林朝阳早起出门,买了不少菜,但跟后世情况不一样。这个时候的冬天燕京的菜市场里蔬菜种类很少,肉油又都限量,所以在有限的条件里如何能烹饪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其实很考验厨师的功力。

“这豆腐要怎么做?”汪曾琪问。

“打算拌着吃,现在没香椿、没小葱,用韭菜花、青椒糊拌着吃吧。”

汪曾琪调侃道:“这吃法有点侉,不如松花蛋拌豆腐。”

“你那吃法也没比我高明啊!”

两人的吃法一南一北,谁也说服不了谁,林朝阳说:“那干脆不拌了,做麻婆豆腐吧。”

“麻婆豆腐得用郫县豆瓣才好,你们家有吗?”

“瞧你这话说的,没有我敢做麻婆豆腐?”

林朝阳从柜子里掏出一小罐豆瓣酱,冲汪曾琪炫耀道:“这么点玩意儿可不好弄!”

汪曾琪会心一笑,“有了它,味道指定错不了。”

今天的重点菜是林朝阳从副食店买回来的四只猪蹄,因为骨头多、难收拾,副食店的猪蹄并不受老百姓待见,大家一个月就那么点肉票,谁会浪费在这东西上面。

不过也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了猪蹄的便宜价格,正常猪肉八毛一斤,这玩意才三毛多。

搭着买,还可以买点猪头肉,这玩意不要肉票,很抢手。用来做下酒菜,再合适不过了。

林朝阳买完菜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把猪蹄收拾完了,用明火将杂毛烤得干干净净,又焯水去了腥味,腌制过后再以花椒大料、肉蔻、白芷、肉桂等佐料小火慢炖。

到快吃午饭的时候,厨房和客厅里已经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香气。

章德宁馋的咽了口口水,“真香啊!”

忙活了半个小时,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被端上了餐桌。

汪曾琪指着刚端上桌的土豆丝饼问道:“朝阳,这是哪里的做法?”

装在盘子中的土豆丝饼被煎的色泽金黄,外焦里嫩,一看便让人食欲大震,刚才林朝阳在做的时候汪曾琪就一直盯着这道菜。

土豆丝饼的起源林朝阳也不清楚,反正都是后世夜市经济火了之后才出现的东西。

“自创的。”

烀猪蹄、凉拌猪头肉、麻婆豆腐、大葱炒鸡蛋、土豆丝饼、拌白菜心,林朝阳一共置办了六道菜。

等菜都上桌了之后,他朝汪曾琪几人拱了拱手,“家里这个月肉票没了,就这么多荤菜,大家多担待。”

“这就很好了。”章德宁说话的眼睛都快掉进菜里了。

落座吃饭,众人动了筷子,章德宁第一筷夹的就是烀猪蹄。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焖煮,调料和香辛料的味道完全融入猪蹄之中,肉质经过长时间的高温变得软烂。

一口下去,骨肉分离,肥而不腻,肉质饱满,连皮带筋,香得章德宁忍不住发出了一声赞叹。

“嗯~香!”

跟章德宁狼吞虎咽的表现比起来,汪曾琪的吃法就斯文多了,他最先动筷子的,反倒是桌上看起来最不起眼的拌白菜心。

在北方的冬天,在蔬菜大棚尚未普及之前,白菜、土豆、萝卜这三种蔬菜是最常见的,一整个冬天三四个月的时间基本就是这几种蔬菜轮换着吃,有时候都能把人吃吐了。

但也因为这样高频率的食用,让老百姓们开发出了这些蔬菜各种各样的吃法。

白菜心顾名思义,是取白菜最嫩的部分洗净切丝,盐、糖、醋、味精、蒜末、小米辣等调味料搅拌均匀。

口感又嫩又脆、清爽可口,对于北方蔬菜匮乏的冬季来说,这其实是一道很奢侈的菜肴。

因为北方的大白菜一颗可能有三四斤重,可能用来做凉拌的只有最中心的那么一小撮,需要几颗白菜心才能做出一盘拌白菜心来。

尝完了白菜心,汪曾琪又夹了一块土豆丝饼。

在林朝阳做这道菜的时候,他便充满了好奇,仔细的观察林朝阳的手法。

土豆丝饼的做法是土豆擦丝,加入葱末和面粉,再加适量盐、胡椒和味精调味,搅拌成土豆丝糊。

然后起锅烧油,取适量土豆丝糊,用手稍微握成形,放锅里慢火煎至两面金黄。

做法看起来与很多面食很像,就是材料不一样。

汪曾琪夹起一小块煎得金黄的土豆丝饼,放进口中。

口感酥脆,外焦里嫩,有一股吸满了油脂的咸香,一下子就打开了味蕾。

“好吃!”

汪曾琪在作家里是出了名的爱吃、会吃,自己也爱做,寻常菜肴在他这里是决计不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的。

听到他的评价,周燕如也好奇的尝了一口土豆丝饼,眼角都因为尝到美味而多了一些皱纹。

“这土豆丝饼做的太好吃了!朝阳,这个是怎么做的?”周燕如忍不住问道。

林朝阳将方法简单的告诉她,周燕如点了点头,“做起来倒是简单,可惜就是太费油了。”

“如此美味,费点油算什么?”

汪曾琪吃土豆丝饼吃的摇头晃脑。

“别光吃土豆,别的菜也尝尝。”林朝阳说道。

不用他说,这几位客人也不会客气。

之前李拓把林朝阳的手艺夸的天上少有,地下全无,今天一尝确实不一般,大家哪里还会客气?

餐桌上筷子飞舞,众人吃的眉飞色舞,连说话都顾不上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