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的三国

《鹅的三国》

第二百三十二章 各谋前程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襄阳城郊,马氏庄园。

诸葛亮与马良捉杯浅饮,听诸葛亮要带妻子去关中,马良也是暗暗恼恨,低声骂道:“庞士元未免无情。”

“此刻不进则退,退则万事皆休,怨不得士元。”

诸葛亮心态平稳,笑说:“妇翁也同意此事,我来就是想邀请季常同去关中。季常一族自茂陵迁入南郡前后不过三世,虽薄有产业,可终究一日不如一日了。”

马良听着也不反驳,他和诸葛亮关系亲近如似手足兄弟,诸葛亮自然清楚马家的产业状况。

当年茂陵马氏出了个南郡郡守,期间遗留繁衍发展出了马良这一支。

自天下大乱以来,马家的产业就开始收缩。

也就能供应马良兄弟几个脱产读书,两代人不入仕,当年遗留的人情旧交也都过世。

马家也没有搞武力兼并之类的事情,就人力成本来说,很难与蔡氏、黄氏竞争。

因为是茂陵马氏的近世分支,所以算不得寒门,可这两世人也没取得什么有意义的官职,正处于青黄不接。

马良听了皱眉,面露犹豫,说:“自士元出仕伏波将军后,刘镇南颇为忌惮鹿门山。不瞒兄长,弟有意隐居虎牙山,治理一份产业,也专心攻读典籍。观时局变化,再伺机出仕。”

他是家里老三,未来分家要分出去的。

也就现在没有结婚,所以家里还在供着他读书、交游。

诸葛亮听了分析说:“虎牙山位于夏水、汉水汇流处,舟船往来频繁,的确是个好地方。”

大家族看不上,小寒门又无法独占,可以插一只脚进去。

见马良神情犹豫挣扎,诸葛亮就说:“季常先去虎牙山,等到明年形势明朗,我若在关中不顺,退回荆州,也可避居虎牙山中。”

荆州有两个有名的虎牙山,一个在汉津之南、夏水汇入汉水的水口附近;另一个在亭附近,与荆门一南一北封锁长江。

马良正要应下,边上为他们两人斟酒的马谡开口:“兄长,弟以为虎牙山产业不要也罢,岂不见司马芝之事?以兄长之才器,又有马寿成举荐,出仕关中,岂会低于司马芝?”

司马芝也是出任商雒令后,名声才被荆州人知晓,之前的经历也被挖了出来。

隐居荆州山野七八年,靠抄书奉养老母亲,这种孝行,举个孝廉也是理所应当。

至于马腾会不会举荐马良?

这不存在问题,彼此都是扶风马氏的外地分支,马良求上门,马腾于情于理都会出面。

见马良犹豫,马谡又看向诸葛亮:“大兄,弟听闻中庐杨威方暴病,这荆襄之事已非我等能涉足。就是庞士元,出行也有百余甲士护卫。今时不比往日,当思长远。”

马良瞪一眼处于变声期,身子才开始发育的马谡,就听诸葛亮说:“士元让我远离荆州,也是担心我被误伤。”

之前他刷脸就能游历荆州各处,谁都会给他丈人黄承彦、姨夫刘表一个面子。

可现在不同了,有可能被敌对势力谋害,也有可能被不相干的人设计谋杀,以激化矛盾或搅浑水。

诸葛亮顺着马谡起的头,又劝马良:“季常,荆州之未来,最好也不过是伏波将军治下士民殷实,也有庞士元居中策划。士元素有壮志,可荆州之兵向西难以攻掠益州,向东也非江东诸将敌手。而南方,袁谭若是坐稳,也非士元能动。”

“刘伏波生性宽和,非好战之人。有他在,士元十分手段使不出三分;若无刘伏波,那黑镇北势必发兵侵扰,绝不会放任士元做大。”

诸葛亮诚恳看着马良:“我等同去关中,也可与士元遥相呼应。就算不图什么权位,也能保荆州稳固,使吏民安乐于一方,也不负师长教诲。”

“容弟思索。”

马良说着举杯示意,诸葛亮也举杯,饮酒入喉。

马良沉眉思索,目光专注望着桌上的清蒸鱼,思索这半年里荆州和庞统的变化。

荆州的变化很大,庞统的变化更大。

黑熊鼓动刘琦发动兵变,几乎瓦解了刘表的统治。

刘琦以伏波将军领南郡郡守,实际上刘表目前控制的就一座襄阳城。

原本以刘琦宽和的性格是很难长期维持这种状态的,可黑熊撤离荆州后,在关中的攻势过于猛烈,而且战争规模越来越大。

旬月间统一三辅就已经很吓人了,更恐怖的是两月时间里斩首匈奴十万级,更是攻破了二十万大军的围攻、夹击。

让当世之人,见识到了什么叫做中心开花。

所以弄的刘表一方很压抑,明明稍稍用些手段就能从刘琦那里夺权,可就怕引来黑熊。

真把黑熊引进来,以现在黑熊麾下源源不绝的关中兵,足以占据荆州,让刘表成为丧家之犬。

敢参与算计刘琦的,王允三族、太原、河东从叛家族就是前车之鉴。

对抗的成本太高,许多人也就放弃了,将刘表、蒯越这些核心首脑架在高处,骑虎难下。

这种形势下,这些人不敢对付黑熊,也不能对付刘琦,难道还动不了眼皮子底下的鹿门山?(www.)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