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莽夫

《大明第一莽夫》

第271章 宗室造反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朱?”

“是个什么东西?”

朱厚照看向了左右。

他确实对这位安化王没有什么印象。

朱沉声道:“朱,太祖高皇帝第十六子、庆靖王朱曾孙。”

“弘治五年,封地在安化的安化王朱秩去世,其孙朱作为安化王长孙正式袭爵。”

“据闻这朱性格狂妄,经相士和巫师的挑唆,产生了觊觎皇位之念,招募了一批忠诚支持者宁夏指挥周昂、千户何锦、丁广、卫学诸生孙景文、孟彬、史连等在自己周围。”

朱之所以知道这些,是因为入京之后他隐约猜到了自己的归宿,所以立刻着手调查这些藩王宗室,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这些藩王宗室里面,最不安分的两个人,就是宁王朱宸濠和这个安化王朱!

其他藩王宗室或许在封地内兼并田地鱼肉百姓,但是这两个家伙却是明着豢养死士培植党羽,一看就是心怀不轨。

紧接着熊绣也从惊愕之中回过神来,下意识地开始叙述了一遍前因后果。

“大理少卿周东等一批官员被派到宁夏巡抚边镇,因周东其人贪婪成性,敛财很多,驻宁夏的士兵对其痛恨异常。”

“巡抚都御史安惟学屡次杖责折辱士兵妻子,将士恨他入骨,分守参议侯启忠也来催促征税,人情大为纷扰,军民苦不堪言。”

“贼子朱见有机可乘,开始与不满的军官谋反,令孙景文请他们饮酒并出言刺激,武将们多愿意追随朱,朱又令人结交平虏城戍将及素日所厚待的千户徐钦等人。”

“正好边地有敌情,鞑靼部落来袭,参将仇钺、副总兵杨英率军出防,总兵官姜汉选锐卒申居敬等六十人为牙兵,令周昂领之,周昂于是与何锦秘密定约,与丁广合谋,让朱借宴请之机杀掉周东等官员们,夺其符印,传檄起兵。”

“是日夜中,朱邀请来宁夏的官员们赴宴,周东、安惟学推辞没到。酒酣,何锦、周昂率牙兵入内,仪宾韩廷璋等率伏兵杀出,在座上杀赴宴的太监李增、少监邓广等人,擒住姜汉,姜汉奋起怒骂不屈,也被杀,朱自此开始作乱。”

“次日,丁广等叛兵受命在公署杀周东、安惟学,安惟学临死前,都指挥佥事杨忠在其身侧,骂丁广,也被杀,杨忠同僚李睿闻变,骑马到安化王府,府门关闭,李睿进不去,大骂,被叛军所杀,百户张钦不随同作乱,逃到雷福堡,也被杀,侯启忠被叛军擒住囚禁……”

“朱焚烧官府及文书,释放囚徒,抢劫库藏,撤掉黄河西岸的渡船,遣人招杨英、仇钺,二人都假装同意了,侯启忠逃跑藏匿,又被抓获囚禁,徐钦引兵入城,伪造印章旗牌,杨英当时出屯杨显堡,率众守王宏堡,军众闻变溃散,杨英奔灵州,仇钺当时驻扎在城外玉泉营,本来想逃走,因担忧仍在宁夏的妻儿,而加入叛乱,引兵入城,解甲觐见,朱夺取了他的军队给各营,出金帛犒劳将士。”

“朱任何锦为讨贼大将军,周昂、丁广为左、右副将军,孙景文为先锋,徐钦为先锋将军,魏镇、杨泰等七人为总兵都护,朱霞等十一人为总管,他让孙景文作檄文、命令,抄写数百份,批判刘瑾的贪腐之罪,传檄四方诸镇,称自己作乱是要清君侧驱逐刘瑾,他的同谋者只有周昂等十八家及安化府中人……”

“分守宁夏西路的参将冯祯及协守广武营指挥佥事孙隆等骑马告变,陕西总兵曹雄闻变,率兵沿黄河堵截,遣孙隆将大、小二坝柴草尽皆焚毁,派遣指挥使黄正以三千兵进入夏州、镇守灵州,安定军心,发檄文要杨英督灵州兵防守黄河,一些军镇因畏惧刘瑾,不敢上报朝廷;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黄珂封好朱的檄文上告,并上书言八事,朱遣魏镇等利诱广武营,被孙隆用弓箭神枪击退,曹雄亲自率兵到灵州,相邻的军官都指挥韩斌、总兵官兴武营守备保勋、参将时源都响应曹雄号召,派兵会合曹雄。黄珂急令保勋、时源分兵扼河东,叛军不敢出……”

熊绣飞快地将朱造反经过叙述了一遍,以及眼下的局势。

朱厚照听后饶有兴致地看向了汤昊,笑问道:“怎么着?要不你亲自走一趟?”

汤昊把头摇成了拨浪鼓,在他记忆里面不管是朱的此次叛乱,还是那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最后结果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几个月就被朝廷给平定了,所以他懒得再去立这平叛之功。

此外方才汤昊也从熊绣口中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声,仇钺。

据闻此将也是一员骁将,起初就是张辅等人选定的九边将种,准备倾尽全力扶持此人上位,结果不成想汤昊突然来了大明,还意外救下了朱厚照,立下了救驾之功,所以汤昊取代了仇钺成了勋贵集团扶持的新兴将种。

而这位仇钺他们也没有放弃,几番运作之后,现如今官居参将,要是此次立下平叛之功,少不得会被赏赐爵位,加官进爵。

能有其他武将勋贵崛起,这是汤昊乐得看到的好事,所以他也懒得再去跟人家争抢功劳了。

“大局为重,这些小事臣就不去了,杨一清不是恰巧在陕西吗?直接让他解决此事就行了。”

“那仇钺不错,投降反贼也是形势所迫,朝廷可试着联系他作为内应,然后里应外合,叛军就不攻自破了,臣去也是白跑一趟,没啥意义。”

朱厚照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然后立刻传旨兵部,恰巧此刻兵部尚书杨一清就在陕西督察马政,所以直接命杨一清以尚书衔兼任三边总制,总制宁夏、延绥、甘、凉军务,讨伐朱,并以太监张永总督宁夏军务,升时任协守宁夏副总兵都指挥佥事的杨英为右府署都督佥事,挂印充总兵官,发延绥官军一千五百人归其统领,以时任镇守宁夏游击将军都指挥佥事仇钺充副总兵官,灵州守备都指挥佥事史镛充游击将军。

这个阵容,已经算是十分豪华了,不但有熟知军务的杨一清统筹大军,还有杨英、仇钺等边将辅佐,要是这都拿不下一个朱,那大明直接亡灵得了,汤昊也懒得再挣扎了。

熊绣立刻前去内阁传达旨意,朱厚照则是继续与三个心腹商议接下来的清查王庄一事。

原本他们还在苦恼,该以什么名义清查王庄。

结果现在好了,朱的突然造反,给了朱厚照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借口。

只要将这朱的叛乱给平定,朝廷就可以清查逆党的罪名,开始全面清洗这些宗室藩王兼并田地一事。

当然,人选自然不可能是汤昊,毕竟他是朝野上下都知道的皇帝鹰犬。

如果让汤昊去做这件事情,那么宗室藩王肯定就能想得到,这是皇帝故意为之,分明就是在针对他们,如此一来双方刚刚达成的合作自然也就没有了意义。

除了汤昊之外,最佳的人选,莫过于刘瑾了。

嗯,这就是汤昊留下刘瑾狗命的真正原因!

总得让这位刘大伴在临死之前,为大明王朝发光发热一回!

细节敲定之后,一道道政令开始下达。

此刻内阁里面,杨廷和急得如坐针毡。

皇帝召开宗室大会,正准备引宗室力量入朝对抗文臣缙绅,结果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安化王朱造反了!

这可是宗室造反!

不是什么白莲教妖人作乱!

要是一个处理不好,那就是一场靖难之役啊!

所以杨廷和立刻召集了文武重臣,准备前去面圣应对此事。

然而不等他有所动作,熊绣就带来了皇帝陛下的旨意。

杨廷和认为仇钺不会叛变,加官正好使他更忠于朝廷,不可以追回敕书把良将送给敌人,并起草赦免诏书,请求提拔仇钺,离间叛党,结果与皇帝陛下的旨意不谋而合。

所以这封旨意很快就通过了内阁下发,腐朽的大明王朝也因为一场突然叛乱,开始高效快速地运转了起来,犹如一台零件都掉一地的腐朽机器。

做出了一番应对,杨廷和也松了口气。

王鏊走到他身旁,意味深长地开口道:“首辅,你说陛下还会不会引宗室力量入朝?”

说起来也有些可笑,在这个节骨眼上,偏偏冒出来一个安化王朱造反。(www.)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