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小说家从贞子开始

《东瀛小说家从贞子开始》

第二十一章 风波与写作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一次是巧合,两次是意外,可是这么多的巧合碰一起,那情况可就不同了。

看着论坛上关于电车这个都市传说的讨论,就连石川这个当事人都有些汗流浃背了。

“确实是巧合到有点离谱了。”

如果自己不是当事人,石川也会怀疑这个恐怖故事是参考了这个新闻为原型,甚至还会认为这个故事并不是故事,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他也没有想到,电视台访谈节目中,随便讲了一個不怎么恐怖的都市传说,居然还能跟现实对上。

对上也就算了,可这种几乎完美贴合,连石川当事人看到都觉得不可思议,那就更别提其他人会怎么想了。

石川翻看了一下评论。

“真的假的?名古屋哪个车站?我也去瞅一眼。”

“好像之前名古屋,某某车站确实有发生过这种事情,当时还有很多人在讨论,我有印象。”

“对对对,我也记起来了,是有这回事,那个年轻人好像还结婚了,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你们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好像就是在这件事过后,那个车站的出事率,莫名的开始增加了。”

“天啊,也太可怕了吧,我昨天刚在那个车站搭末班车,不会被盯上了吧,太吓人了。”

“我是那个车站的员工,现身说法一下,车站确实有一些很奇怪的规矩,而且有时候晚上还会发生一些难以解释的事情。”

这种车站工作人员的出现,简直如同绝杀一样,让所有人都开始相信这个都市传说或许是真实存在的事情。

“今天听同事说有人在车站死了,看监控是卧轨自杀,警车跟救护车都有赶过来。”

车站员工接下来的一条评论,吸引了石川的注意力,为了证明真实性,评论下面还特意放上来一张图片,这不禁让他皱眉。

人类跟其他群居性动物一样,具备趋同性的行为意识,甚至还因为超高的智商,比其他动物更具有执行力,特别是自杀。

那些因为生活看不到希望的苦难人,突然在某种信息媒介上,看到了关于某个人自杀的报道。

若是具备相同或是类似的处境,在趋同性的潜意识下,大脑中会不由自主的冒出一个,好像这样死也不错的念头。

这种莫名其妙的念头出现,很多人将会不再畏惧死亡,如同朝圣一般,开始效仿这种死亡方式,更加疯狂一些的还会跑到当地去自杀。

全世界各地出现的许多著名的自杀胜地,就是因为信息媒介的传播,这才导致越来越多人前往。

越出名,去的人也就越多,而越多人去,也就越多的报道,当地也就越出名,形成了某种奇怪的正向循环。

而这条评论,让石川看到了一丝类似的苗头。

如果报道的足够多,怕是也会引起很多人的效仿。

虽然生活十分糟糕,甚至没有活下去的欲望,可活着总归比死去来的好。

既然都生下来了,只要不是身患绝症,人生再难,就算负债累累,就算孤独一人,最差也不过是换一种生活方式。

只要不死,总归还是能找到一些乐趣的。

石川担心的并不是自杀,而是模仿犯罪。

这个鬼故事的恐怖逻辑并不在于鬼怪,而是在于人类的嫉妒与不甘。

自杀会有人模仿,那么推别人出去被车撞,更有被模仿的可能性。

生活不如意的情况下,看到别人的快乐,绝大多数人的第一想法,绝对不是羡慕,而是嫉妒。

嫉妒过这样生活的为什么不是自己,若是想到了这个桥段,极有可能会发生恶性件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