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雪知春信(重生)

《融雪知春信(重生)》

22. 神迹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哗啦。”

案几上的书卷被拓跋颜掀翻在地,满卷白纸席卷着一股劲风四散飘落,如雪花般纷纷扬扬。

亲信匍匐在地,甚至头也不敢抬。他清楚滦王的脾气,谁也无法预料他在滔天怒火之下会做何举动。

“你再说一遍!”拓跋颜声音满是威胁。他紧攥着银盏,青筋骤然暴起,如同数条蜿蜒的小蛇,显得苍白而突兀。

“回禀滦王。”亲信颤巍巍抬起头,眼中盛满惊惧,他咽下一口唾沫,“小的只是代单于传话,他……让您莫要再惹是生非。”

“笑话!”拓跋颜双眼泛起猩红,“他这是什么意思?”

“说是让您将左伊王妃请回来,再安心与楚宁公主成婚。”亲信声音微颤,硬着头皮答道。

“怎么?左伊求到他那去了?那为何不赐给他的好弟弟?”拓跋颜声音愈发冰冷,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滦王息怒,如今大局未定,多少人对您的位置虎视眈眈,还须慎重行事啊。”亲信小心劝道。

拓跋颜扯起嘴角,情绪忽然激动起来。

他早从那夜梦中得知,这天下注定是他拓跋颜的囊中之物!他堂堂未来天子,为何要受制于人?为何要忍气吞声?

待到他登基那日,这些曾冷眼嘲笑的人,曾落井下石的人,都将跪在他脚下,颤栗着向他求饶!路只有两条,要么苟活,向他俯首称臣;要么求死,做他刀下亡魂!

左伊族若妄图借势拿捏他,就先以他们的血祭天!

拓跋颜思及此处,忽然长袖一挥,将手中银盏毫不留情地砸向亲信。

随着一声脆响,亲信不及躲闪,额头顿时有鲜血喷涌而出。

“还不快滚!”拓跋颜眼神狠戾,怒喝一声。

亲信伤口吃痛,正欲挣扎起身,又听拓跋颜道:“慢着,人找得怎么样?”

亲信犹豫了一下,答道:“回滦王,属下寻便城中每个角落,都没有发现她的踪迹,恐怕人已逃出城外。”

拓跋颜心念一动,脑海中浮现出宴席上裴沉榆温柔写意的模样,原以为她仍心系于自己,却不曾想全是伪装,一心只想逃离他的掌控。

愤怒与欲望在心头交织,拓跋颜的脸色变得愈发扭曲。哪怕是翻遍整个天下,他也会将她找出来!

他侧目扫向亲信,冷笑一声:“那你就出城去寻,就算去云京城也要把人给我绑回来。”

“是。”亲信咬紧牙关,遵命退下。

数里之外,大晟使团驻扎之地。

萧珩端坐于纸砚之间,凝神挥毫。他身姿挺拔,气质清雅,如松柏萧然尘外。

一旁的风闻垂首静立,不言不动。

萧珩写完奏折,停笔歇息片刻,终于忆起身旁侍候的暗卫。他微微侧头望过去,眼眸湛然明亮:“你假扮我这几日,可有何异样?”

风闻低头答道:“回禀殿下,一切如常。”

“属下每隔一个时辰便会佯装毒发,要么剧烈咳嗽,要么惨痛哀嚎,伺候的奴婢唯恐染上病状,连送药都是远远放在外面。”

萧珩轻抿嘴角,笑道:“如此甚好。传令下去,五皇子得神医救助,病情大为好转,待楚宁成婚大典结束,便启程回边关驻守。”

风闻恭敬地拱手作揖:“是,不知殿下此次可有收获?”

“有些,只是还需查证。”萧珩信步走至窗前,背手而立。

那一夜,他趁乱潜入拓跋颜的寝帐,虽未发现与大晟往来的书信,却瞥见一个花纹繁复的图腾,似是曾在大晟何处见过。

他心中默记下图案,决定回京后再细查。正当他准备离去之际,目光无意间触及一旁悬挂的一幅女子画像。

画中女子眉如远山,眸含秋水,巧笑嫣然,正是裴沉榆。执笔人显然对她极为熟稔,几笔勾勒就神情兼具,刻画得细腻入微。

这应当是出自拓跋颜之手,他对裴沉榆的关注似乎非同寻常,两人当真是初次见面吗?

这位裴姑娘身上迷雾众多,纵然出身商贾世家,却自有心怀天下的胸襟,所思所为着实让人琢磨不透。

萧珩思索片刻,不愿简单为她盖上“奸细”的印戳,他略带沉吟道:“你随裴姑娘一同返回云京,暗中观察她的举动。若有人对她不利,你需及时出手相助。”

风闻奉旨领命,心中却满是疑惑。这位姑娘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引得自家主子如此上心?

“你回去后,再帮我查一个人。”萧珩顿了顿,似是刚想起什么似的稍作补充。

“何人?”

“云京城祝员外家祝三郎。”

草原夜凉,摇曳的灯火交错点燃,映照出别样的婀娜风情。

裴沉榆盘膝坐在毡帐一隅,昏黄灯光洒落她的面庞,映照出一片柔和而静谧的光影。

她身穿一袭侍女装束,纤手轻翻,正细致地清点着明日婚典所需的各式行头。

与之相对的另一侧,南宫姝宛若变戏法般取出个玲珑小巧的行囊,里面琳琅满目地装满了各式妆点用品。

她手法娴熟地为楚宁描绘蛾眉,每一笔都恰到好处,既不显得过于浓重,也不失之淡薄。

楚宁公主倚在软垫上,目光在她们二人身上流转,嘴角勾起一抹愉悦笑容:“我何其有幸,能得到你们这般心灵手巧、才貌双全的侍女。”

裴沉榆轻笑回应,递上一个藕荷色的香囊,柔声道:“明日公主登临神坛之时,记得将这个香囊打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哦?是何惊喜?”楚宁公主颇为好奇,眸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保密。”裴沉榆双眼微眨,闪过一丝狡黠,“便当作是我送给公主的临别之礼吧。”

“我们虽然相识不久,但我已当你是知己。眼下便要别离,我还未曾为你准备什么礼物呢。”楚宁垂下眼睫,顿生几分伤感。

“公主言重了。公主愿意推崇熏蒸法,又随身佩戴香牌香囊,便是为我们薰玉堂送了一份大礼。”裴沉榆诚然应道。

楚宁公主不禁展颜欢笑:“我与萧珩已经达成共识,认为开通两国边市是互利之举。只待他得空向父王禀明此事,相信不久之后便会有佳音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