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种田

《我在古代搞种田》

12. 第012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大姐,你准备买多少斤?”安弘毅想了想,并没有把话全部堵住,而是去了解一下情况。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他觉得对于经商来说,这一点也很重要。

“10斤左右就行。”柳湘之说出了自己心目中的预算。

“哦。”听到柳湘之的回答,安弘毅就放下了心来。

十斤对于自己来说,太微不足道了!完全不存在抢生意的事情,看来是自己刚才想太多了!

心放下了来以后,他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他想到刚刚村民们的反应,自己何不帮对方一把呢!

虽然对方只是个老百姓,但他却不会因此看低任何人,而且他有种直觉,这人会对当前的局面有所帮助。

再说了,不是有句话说:“莫欺少年穷。”吗?

雪中送炭可远比锦上添花更让人心生感动。

看眼前这妇人的言行举止以及表现出的一些特质,更让他觉得这个忙还是非常值得一帮的。

“如果你们买不到粮食的话,可以等一会儿,我们可以匀给你们点儿。”

秉持着多方考虑的安弘毅,打算这样帮她们一把也算是还了对方领路的情谊。

对方也不是不给钱,这样无本生意去还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安弘毅心中的小算盘打的当当响。

柳湘之则想到的是更多,一个陌生人都可以做到这样帮助自己,一起生活的村民却不愿卖粮给自己,为什么呢!自己也不是不给钱的啊!更不会因为居住在一起去恶意压价。

她显然还没有那么通透,毕竟人心搁肚皮的道理,她还没有完全领悟到!

“那谢谢你了小伙子,你们先忙吧,我过一会儿再找你吧!”柳湘之非常感谢这个小伙子,并且下定决心有机会一定要偿还他这个人情。

她现在要做的就是回家告诉丈夫一声,不用上集了!

上集一趟又要花出去几文钱,当下还是能省则省吧。

如果来回都走路的话可能要很晚才能到家,去的路上还好,回来就比较曲折了,肯定要搭个车的。

“好,那我就先过去了!”安弘毅往自己表哥身边瞅了一眼,看见表哥一人“傻傻”地站在那里,心知再不赶紧过去,他又要遭殃了!

不过那个小家伙不是要看自家孔雀吗?怎么没人,自己没有指错方向啊!

而于渔原本是打算去看看的,但是走到跟前的时候清楚地看到自己那张熟悉的面孔以及联想到他那不太正常的理解力,于渔觉得还不不要碰面为好。

自己其实对大块头的孔雀并不是那么好奇,于渔在心中默念。

另一边呢,柳湘之听了安弘毅的话很是感激,她明白现在还不是时候,对方太忙了!

索性就拉着那边鬼鬼祟祟的女儿先回家中去了,告知了丈夫不用去买粮以后,继续和女儿向东坡地出发。

于渔这是第二次来到东坡地,她四处打量。

只见一片无际的田地都处于荒芜的状态,没有庄稼,就连野草都不是那么的茂密。

于此仅仅相隔一条马路的另一边都并非这种情况。

“娘,那边怎么可以种庄稼,隔的也不远啊!”于渔指着马路对面的田地,不解地问道。

“……”这个问题也真难倒了柳湘之,她也不清楚怎么回事。

于渔重新回到自己的田地,看到地头上种着一棵棵挺拔的白杨树,白杨树的下边有着藤条灌木,于渔突然灵机一动。

这种灌木应该有用处吧,竹篮的材质好像就和这种差不多,隐隐约约还记得祖母家的竹篮就是祖母用藤条编织的,这也应该可以废物利用吧!

春天刚刚来临,由于老的一轮藤条还没有收割,加之嫩芽也没有长出来,这个时候的藤条收割以后正合适编篮子。

不知道是不是有主之物,虽然别人可能不知道用处,为了以防万一还是问清楚比较好,省的引起纠纷。

“娘,这种藤条是咱家的吗?”因为恰好种在自己田地的前边,于渔就率先问了柳湘之。

“嗯,这是地头,属于咱家的田地。”柳湘之看到女儿目光一直打量着这种东西,不禁问道:“这种东西不是野生的吗?难道有什么其他的用途吗?”

于渔一点也没瞒着柳湘之,毕竟自己可不会编竹篮,而且都是一家人,自己绞尽脑汁地想这些,不就是为了一家尽快脱贫嘛!

虽然现在看来这些并不容易,但是也要努力一把。

于渔告诉柳湘之藤条的用处之后,柳湘之虽然感觉这种想法很好,可是怎么实施也是个问题,不过先把这些藤条弄回家,其他的再说吧!

“明天找个镰刀割了吧!”于渔看到两人空手而来,今天是行不成事的。

柳湘之觉得,如果明天来割藤条的话,早点来比较妥当,最好天大明之前回去。

要不然,凭白招人眼红就不好了,毕竟别人家地头都没有,唯独自己地头长出藤条。

现在虽然于渔说可以编竹篮,但是现在它的用处也不一定能够实行。

她还是希望能减少存在感,尤其是经历买粮一事,柳湘之心中更是明白了人心难测。

这种藤条就算不能够编竹篮,也是有其他用处的。

初次来到这儿的时候,她被分家的事情占了心绪,也就没有发现它。

说不定婆婆也不知道呢,看看四周的田地也都无人打理。

“嗯,明天我来就行了,你在家待着吧!”柳湘之已经在心里作出了打算。

“看来这田地还是没办法种小麦。”柳湘之拿起土,看了看继续很有经验地说道。

“那不可以种点红薯吗?”于渔问道,如果小麦不可以种的话,只有红薯相对来说对土壤要求不那么苛刻了!

不过看到附近都荒废着,应该是不成活或者不结红薯的。

显然于渔并不知道这一点,她只知道以前的那个世界早些时候,红薯比较吃香,好像就是因为红薯结的比较多,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前她常常听到祖母讲以前吃红薯没有白面的日子。

于渔正想把红薯的事情说一下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如果现在红薯还没有传进过来怎么办?或者说已经被传入但是特别贵怎么办?</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