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龙在田

《见龙在田》

6. 立后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宣政殿内,孙云亭苦哈哈地坐在书案后,往日拿枪耍刀的手迫于淫威捏着紫毫笔闷头苦干。

赵祈安外罩玄色龙袍,只衣领袖口处显露几分白色麻衣,听见下头窸窸窣窣的声音,他冷不丁开口:“世子快些,朕还赶着去宗庙。”

孙云亭闻言愣住,猛地一甩紫毫笔愤愤道:“我说陛下,自家人也不能这么使唤!”

赵祈安瘫在御座上,闻声睁开眼轻抬右手,“来人,给世子上茶。”

端着茶水的紫衣太监笑容谄媚,不是昨日刚进宫的岳坚,孙云亭哼哼两声以示愤怒,接过茶水,咕咚咕咚灌了个干净,又哼哼两声接过岳坚递过来的紫毫笔。

赵祈安挥手让众人退下,下一瞬却又冷声道:“等等——”

他鼻翼微动,目光转向殿内放置的香炉。

“什么香?”

“回陛下,是沉香。”一尖锐刺耳的嗓音突兀响起,赵祈安抬眸望去,说话者与岳坚并列站在一起,穿着同色宦官紫袍,手执一柄拂尘,脸上满是谄媚之色。

“是你安排的?”赵祈安神色未变。

“是,沉香安眠,是奴婢特意吩咐的,且前几月宣政殿皆是燃此香,奴婢便没有做主更换。”

“前几月……”

赵祈安轻声笑笑,随口问道:“何时入的宣政殿?”

那紫袍太监面上有些自得自得:“禀陛下,是太后娘娘吩咐奴婢伺候陛下。”

“太后娘娘?”

赵祈安笑得更甚,“太后仙逝三年已久,宫里哪来的太后娘娘?岳坚——”

“是!”

话音刚落,岳坚一脚踢向紫衣太监后膝处,伸手捂住这人口鼻,另一手迅速折断双臂,提着后领将人拖出宣政殿。

赵祈安吩咐其余人退下,满殿脸色苍白的小太监步履匆匆,不过几瞬殿中只剩下他们兄弟二人。

孙云亭轻笑一声,“还是岳坚得力,毕竟是从小跟在你身边的,哪怕三年未见也能迅速上手。”

赵祈安微点头:“苏姑姑明日也该到了,有她和岳坚联手,宣政殿这些魑魅魍魉也能处理干净。”

孙云亭怕赵祈安联想至亲母,没再谈论苏姑姑,岔开话题:“那位德太妃还做着太后娘娘的梦呢?”

“朕已让人于长乐宫正殿供奉母后灵牌,她愿做青天白梦,就让她和诸位太妃缩在南坊做去。”

赵祈安走下御台,细细翻看孙云亭整理后的奏章。

“陛下——”

岳坚衣角带血,缓步踏入殿中。

赵祈安点点头,伸手指了指铜炉,“撤下去,同之前一样,殿内不许焚香,再让人查查这香。”

孙云亭挑眉:“这么快?”

赵祈安道:“不知,以防万一。”

语毕,赵祈安接过孙云亭递过来的册子上,提笔圈出几个人名。孙云亭看着上面熟悉的几人讶然:“就这么几个?”

赵祈安道:“宁缺毋滥,消失三年,底下不知多少人反了水,先派人查着。今日已给窦家父子二人升官,剩下这几人需等到登基大典后,朝堂大封时。”

“升了?是何职位?”

赵祈安道:“窦大将军官至一品封无可封,朕只放了实权,将京郊大营交给他。”

“原来那个?”孙云亭问。

“贬了,凭朕那大皇兄姻亲关系爬上来的,就该清楚这位置他做不久;至于窦侍讲……”

赵祈安似是想到什么有趣的场景,“自然是给他——大学士之位。”

“大学士!”

窦府,窦忠接过圣旨,满脸不可置信。

他窦忠流寇出身,靠着一身枪法侥幸救了先帝拜入朝堂,凭西征之功获封大将军,又不知怎么踩了狗屎运得了江南柯家的青睐,娶了书香士族的女儿。可他窦忠自认为一家子和朝堂上的那些一句话拐八个弯的权臣沾不上边。

他儿子一个纯粹的文臣,不该在翰林院修修书讲讲经,怎么一下子就进了权臣窝?

见窦忠一直愣着不说话,柯素书摆出一丝笑,上前一步递给宣旨太监一包沉甸甸的银瓜子。

“劳烦公公跑一趟,请公公喝茶。”

“哪里哪里,夫人说笑了。”那太监随手掂了掂,脸上的笑越发真切,连连奉承道:“将军府的喜事可是头一份,陛下这是看重将军,就连几个王爷的封赏都在大将军后头呐!”

窦明昭站在身后拍了父亲一掌,窦忠如梦初醒,直愣愣开口:“几位王爷?”

“是啊,四位王爷的旨意还在后头,分别封了睿,安,平,康为号。”

窦忠笑了两声:“这封号还真是……”符合得很。

这幅不着调的样子,柯素书上前一把扯过窦忠拉至身后,沉声道:“明璋,去送送公公。”

窦明璋板着脸跟在一旁。索性这位窦大人“黑面神”的称号闻名邺京,宣旨太监没觉得怠慢,笑着拱手离开。

“老大媳妇?”

安玉珠兴高烈彩答应一声,窦忠递给她圣旨,指了指祠堂,“你和年叙去把圣旨放好。”

“爹放心!”

几人一走,窦忠再也憋不住,磕磕绊绊道:“不是……这、这、明璋怎么就进了内阁?”

“内阁怎么?”柯素书冷声道:“又非首辅次辅之职,不过是个普通的大学士,建宁十年的探花郎,如今已近而立之年,还做不得五品官?”

“这岂是简单的五品官员?”

大雍内阁多为七人,一首辅,两次辅,尊称阁老,赐一品、从一品虚职,另有四人只封为五品大学士。七人与司礼监相互制约,纷争从未断过。

先帝盛年时内阁争斗还不算明显,待临近先帝去世时,内阁纷乱如火如荼,如今局势更是让人捉摸不透。

天子近臣,岂是那么好当的?别的不说,光他儿子那个执拗古板的性子,言官弹劾的奏章不出三天就能堆满宣政殿。

“父亲何须担忧?”

窦明昭不急不缓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大哥的秉性,如今正适合做一柄利刃。”

“可……”

“父亲教出来的人,父亲难道不信吗?”窦明昭道:“陛下英明之举,大哥一心为国,满朝文武何惧?况且……这也是大哥想做的,不是吗?”

窦忠闻言回头看向脚步比平常轻快几分的儿子。

为国效力,自儿女幼时,他便千百遍重复,如今让儿子偏安一隅,已是相悖。

“行了,咱爷俩收拾收拾上任了!”

窦忠转身挽了挽袖子走向练武场,“早看那群孙子不顺眼,好好的地方弄得乌烟瘴气,老子非得收拾他们不可。”

瞧着父亲远去的身影,窦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