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童话

《真实童话》

4. 协会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真实童话》全本免费阅读

比如“清代女子头饰代表的阶层与含义”;

比如“竹林七贤的各自结局和解析”;

再比如,“中国古建筑中摆放位置代表的风水”……

这些东西她之前写文的时候常常现查现用,知识十分不成体系,在这里看到大佬们神仙打架仿佛各个领域的百科全书一般,祝枝忽然感觉到了一个久违的词,“匠心”。

最早她没有什么成绩,单机码字的时候却因为理工生的习惯,总是遇到半知不解的方面上网查资料来推敲逻辑和资料的正确性。

即使自知笔力不足,没法写实某朝某代的背景,她架空的地方也会尽量不出戏,对待“历史党”的评论也是虚心受教,从不推诿。

因为这样,当时还收到了一个好评接龙“八一八绿江最听劝的作者排行”、“听人劝吃饱饭我可太爱了的宝藏大大”。

这样做很累,别人三章的功夫自己只能写出一章,还经常被嘲笑“一个写网文的别整成写论文,你乱写我们又看不懂”之类的话语,但是她坚持融会贯通按照自己的步调走,累是累,心底却十分踏实。

后来那些声音渐渐少了,更多的是评价“大大逻辑好严谨好喜欢”“要不是人不能这么无敌吧,我都怀疑作者大大甚至做过医生、记者、斗牛士、理财顾问呢,写得太真实了!”

这句真实就是对她查资料后的踏实最大的回报。

现在她看到了同样踏实的一群人,编剧就是剧本的作者,都是创作者,原来对笔下负责的人有很多很多的,甚至她们的深耕都快自成一道学问了。

她做得还不够。

管理员忽然敲了她一下,“是竹枝词大大吗?”

“你好,管理大大。”

“哈哈哈,我刚听说这几天会加入一个新晋大神级作者,还是个小可爱,欢迎欢迎!我是编剧协会群的负责人七七,在京市也是常任理事哦,欢迎大大来找我们玩。

“你是说京市有协会的驻点在,是吗?”

“嗯嗯。”七七发了一个地址定位,又补充了一句,“不过协会这里只有办公室,还没有什么活动,在三个月后倒是有两年一度的编剧大会,欢迎参加哦。”

祝枝记下了这个消息,又有点不好意思地问,“我才刚入这行,对剧本这个题材还不太了解,请问有没有什么入门资料推荐吗?”

“有的,常见的《救猫咪》三部曲,还有《剧本》蓝皮书,这是最基础的了,不过,你是作者转编剧,是不是正在改你的作品啊?”

“嗯嗯,的确有本在影视化,我又高兴又担忧,希望能陪作品走完这一历程。”

“确实,要是魔改估计就像割了自己的心头肉了,”七七赞同。

“关于这点也可以多看看群文件里的技巧总结哦,有一些避雷的地方,还有,某瓣排行版的作品可以去看看,重点分析他们的一幕幕转折原因,毕竟大众认可的好作品都是有理由的。”

“谢谢七七老师!”

祝枝下单了同城的几本资料书,又如饥似渴得下载了群文件资料,果然经过大家的拆分理解后,这些小技巧十分精炼有用。

比如#武打戏的设计思路

#大段心理描写如何化作对白

#说经费不足下特效戏的转化

祝枝用家用打印机下载下文件后,看着厚厚的一堆资料开始规划:

上午看剧本专业书籍做笔记,下午结合小技巧观看高分影视作品分析,晚上存稿完后,试着开始改写剧本。

非常充实的计划,为的是在下个月入组时能够提前做好功课,人很难理解自己从来不知的事物,她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全力以赴,这部戏做完后觉得还有余力时,也可以去进修影视学院的班级,想要学知识总会有途径。

按照这个步调,祝枝开始有条不紊得忙碌起来。

——————

还是安冉周末来时,看到家里黑漆漆的,唯有投影的一处光线才缓过神来。

她轻手轻脚得看着一脸严肃的祝枝,“嗨,还逛街吗?”

祝枝才缓过神,看了下时钟,“我没约错时间啊,还有半个小时,你先喝点东西,等我把这一集再快进一遍。”

安冉喝着饮料,就看见祝枝打开顶灯,专心致志得拿出笔记本快速写下了人物对白和转折帧的地方,她觉得稀奇,凑近看就看见祝枝用了康奈尔笔记法,左边是自己复盘的台词,右边是技巧,最下面是疑问待解,本子已经用了一半了。

半个小时悄然而过,安冉才听到祝枝落笔的声音,这才从刚才不敢出声的氛围中出来,“所以你成功我真是一点也不羡慕,真的,这比高中写字还多吧,这样记录哪是看剧,简直是折磨。”

祝枝却笑得满足,“从粗看到细看,从不明白到入门总是有个过程嘛,果然是好剧,剧本真精彩。”

安冉默默地比了个大拇指,“走吧大小姐,忙了一周了去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吧。”

“对了刚忘了说,遛狗时遇到邻居送的鱼吃不完,记得一起喝了鱼汤再走啊。”

“你怎么忽然这么养生了?”

“为了再为爱发电五百年嘛。”

人一旦全神贯注的时候,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一个月悄然而过,祝枝要飞去横店工作没法带上狗子了,只能把先知委托给宠物店,安冉知道她在体谅自己工作辛苦,却认真接过狗子到她的小窝,“先知跟我肯定更亲切些,放心去吧,我能带好它。”

没办法,这就是养宠人的羁绊,和叮嘱孩子没区别了,祝枝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终于依依不舍得离开。

祝枝在编剧这一行毕竟是新人,提前了两天到达适应环境,没想到肖导和金牌编剧林青山到的更早,他们讶异得看了祝枝一眼,倒底招呼她过来一起探讨。

“祝老师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原著大气剧本也很大气。”

林青山五十多岁了,却保养得宜,身上自带一股读书很多的才子气质,这次编剧组加上他一共三人,上周末,他们刚拉了个小群要求每个人按集编写初稿。

本来想着祝枝入行不久让她负责少些,最后一起把关整体探讨人设改动就可,大部分还是他和徒弟小余来,没想到小余收到后还在赶工,祝枝却已经不声不响得写了全集的初稿,并谦虚得请他们指导。

虽然还有些行文上的不专业之处,但是就如同她提前过来的这一举动,让林青山觉得不愧是原著作者,这上心程度确实不太一样。

祝枝也不推辞,叫坐下就坐下,倾听的过程中再次感受到了不愧是业内的黄金搭档,旭日影视的王牌军队,肖导也六十多岁了,两个加起来过百岁的小老头对着剧本痴迷得针锋相对,说得争议处,硬是一个小时里水都没顾得上喝一口。

不知不觉中从傍晚聊到了深夜,两人还是那么有活力。

字字珠玑的话语,此时当然不好用本子全记录下来,祝枝只能全神贯注得多听多思考,争取用脑子直接吸收,导演和编剧的立场和而不同,哪些该取舍,哪些该升华她听得都是若有所悟。

林青山倒底更加重视剧本一些,遇到人物情感的理解和剧情转折方面,他都多问一句祝枝的想法,祝枝也没有班门弄斧的愧疚,这毕竟是她写的,就算是二次创作她也对人设研究更深,但是很讲究对大佬们说话的策略。

用问句转化肯定句,可以发散思考而不是显得敝帚自珍。

她说得很简略,并故意在穿针过线中,示意两位喝水润润嗓子,肖导一向粗中有细,嘴里没对祝枝说什么,眼底却更加温暖了些。

两人的争论的地方很多,祝枝捣鼓了一会儿手机,外卖了一些小吊梨汤和粤式海鲜粥过来,林青山见到袋子愣了一会儿,“倒底是姑娘家贴心点,”他笑看着老友肖导,“我就从来没见到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