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随军日记

《七十年代随军日记》

6. 剪柯湘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七十年代随军日记》全本免费阅读

经过几分钟的摸索,闻嘉嘉总算晓得了“合成”为何物。

简单点说,这就是个合成类的金手指。

何为合成?便是把同种属性的低级或者残缺度达到百分之五十的物品合成一个新物品。

比如说刚刚触碰到的五种铁器,就能合成两种新物品。

为啥是五合二闻嘉嘉也搞不懂,五种铁器依次做了实验后她发现其实也可以三合一的。

如同现在,她脑海中就浮现出“双耳小锅、水果刀、剪刀”三个选项,她可以从中任选两个物品。

而放下两种铁器,就只能任选一个物品。

闻嘉嘉思考片刻,最终选择了双耳小锅和剪刀。

三秒后,两样物品出现在她眼前。

随即她就发现她被坑了,剪刀也就罢,小就小点儿也能用。

可双耳小锅,真真是小锅!她从未见过巴掌大小的锅!

闻嘉嘉脑袋宕机,无话可说了。

“系统,系统?”

无人应答,可见这个金手指并不智能,需要自己了解。

她想想,带着剪刀和双耳小锅跑下楼来到厨房,将灶台边的菜刀拿起,可这一回脑海中再没电子音出现。

若非她手里还拿着双耳小锅,她都会以为刚刚发生的事儿是自己在做梦!

“难不成是还需要什么条件?”闻嘉嘉喃喃自语,觉得自己猜对了。

但既然金手指已出现,就不会轻易消失。她就没听说过这玩意儿做完一单后就跑路的,自己大可以安心点儿。

反正她早做好没有金手指的准备。

闻嘉嘉将剪刀收到房间的抽屉中,再把双耳小锅放入厨房的橱柜里,等待下次能合成时继续合成。

金乌西坠。傍晚的村庄仿若披上一层橙红色的纱,美得惊心动魄。

闻嘉嘉站在院门口,手痒痒了。真真是好素材啊,可惜没有摄像机。

村口附近也是有田地的,而且还不少。

不少上工的人从她门口经过,十个里有九个都会跟她打招呼。这是闻家老两口当了大半辈子好人留下的人脉,现在便宜了她,闻嘉嘉也趁此机会把部分村里人认个脸熟。

这个叫叔,那个叫婶儿。

这个叫哥,那个叫嫂嫂。

就算不小心经过闻家门口的狗她都得过问一句是公还是母。

于是一个晚饭的时间,村里都传遍了,闻家老三是个实在大方人。

这里的“大方”指的不是她手缝大,而是指她很是外向。

方多菜笑道:“这个闻老三瞧着和闻家人真不同嘿,闻老哥是能三天不说一句话的,她一个傍晚说的话比她爹一个月还多。”

浮阳大队部门口有片空地,从这儿能瞧见村口和村尾,视野开阔,空地旁还种着一棵百年老樟树,是个纳凉好地方。队员们甚是喜欢在此处聚集聊天,特别是傍晚吃晚饭的时候。

有那住得近的队员就端着碗来到这儿,顺手从大队部拎出张长板凳坐下,边侃大山边吃饭,小日子惬意着呢。

远的则是匆匆吃完饭便赶来,生怕自己一个不在错过了什么话题漏了什么信息。更怕那些碎嘴子们瞅自己不在就叨叨自己。

而这两日浮阳大队老樟树下侃大山大会的主要话题就是闻家人,准确来说是闻家老三。

闻家老两口并女儿女婿那是亡人,能不多说就不多说,得尊敬。

所以当方多菜言语里带上闻老爹时,立刻被人嘘了。

“老菜你嘴巴滂臭啊,闻叔还没入土呢你就敢多嘴带人家,我看等闻叔闻婶儿入土时你得多磕几个头才行。”

说话的是陈强,闻家隔壁陈家的二儿子。因为是邻居,陈家和闻家交情甚好,他的竹篾手艺就是跟闻大姐夫学的,所以此刻第一个站出来。

方多菜赶紧拍拍自个儿嘴巴,缩缩肩膀,讪讪道:“我这不是话赶话嘛。”

当地信佛信道的人多,山上至今存留着不少“封建残余”的建筑。

方多菜也不例外,他现在私底下还会烧经拜佛。忽然想起闻家人头七还没过,只觉得这会儿身上凉飕飕的。心说等会儿就让婆娘送两鸡蛋给闻家,消了这笔嘴孽。

队员们没管方多菜的坐立不安,默契的不去谈论闻家其他人,而是把焦点放在闻嘉嘉身上。

方红棉端着空碗道:“要我说大姑娘就是得外向些才好,那些声音比苍蝇还小的我都不乐意她多说话。那闻三儿,还叫我姐姐嘞,说我瞧着年轻,讲话可比咱们乡下人好听多了。”

“你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呢,她敢叫你也敢应,你这岁数都能当人家妈了。”

方红棉挺直腰瞪着说话的人道:“论辈分,我咋就不是姐姐了?”

就算我38了,我也还是姐姐!

“姐姐就姐姐,也没说不能。”有人就笑,“哎对了,那天来你家的小伙子是哪个?你丈夫那边的?”

方红棉同闻大姐一般,丈夫也是入赘。只是她丈夫并非孤儿,在家里还有许多亲戚,所以常常会有亲戚来走动。

“哪里哟!”方红棉抿着嘴唇挥挥手,颇是嫌弃道,“他老子爹娘家那边哪儿有这种亲戚,是我大弟的战友,他回家探亲,顺道帮我大弟送东西。”

“我说呢,就算他没穿军装,但瞧着有军人样,挺拔!”

方红棉笑着说:“是吧,他是隔壁公社人,河沟乡那个江口晓得吧,魏家,前些年捞鱼捞到只大鳖的就是他大伯家。”

“你这么说我就晓得了。魏成才家嘛,那瘪犊子年轻的时候还和我们一同扒过火车。后来手电筒一来,还没照到他身上,他就跟个怂蛋一样直接举起手现身了。结果他态度好被放过一马,我们几个倒是被牵连,还被公安抓走教训一整夜。”

这事说来就好笑,那时他们几个仗着水性好直接躲到水里,谁晓得人家公安就站在岸边双手揣兜优哉游哉的盯着河面瞧。

最后几人快憋死了才浮上岸,灰溜溜地被抓走关一晚还不算,还发感冒,要多凄惨有多凄惨。

方红棉惊奇:“魏家人还有胆子大的时候,都敢扒火车呢。他们家几口人我也就看得上魏岱这人,其他个顶个儿都是老鼠胆子。”

方柳玉赶上这一话茬,磕着南瓜籽儿说:“说魏岱啊,他老娘昨儿还找我姥姥说媒,就是给魏岱说的。这小伙子品性不错,那日闻三儿晕倒就是他给送的公社,送完就走了,也不留名。”

她姥姥是河沟乡公社的,还同个大队,怕河沟乡公社的闺女儿瞧不上魏家,今儿就跑来了他们浮阳,把这事儿告诉她娘,让她娘帮忙盯盯看有没合适的姑娘。

要说魏岱这人本身是挺好,人很正直。可结婚不但得看男人,还得看男方家庭。

魏家,就是一家子的软柿子,全家的硬骨头都好似长到魏岱身上。若不是魏岱有出息,他家在河沟乡都得被欺负死。

最关键的是和魏岱结婚了也没法随军,她姥姥都说了,得申请通过才行。但狼多肉少,他个刚结亲又没孩子的家庭是不会给批的。

也就是说姑娘和他结婚后得独守空房,还得面对魏家那一群软柿子,所以魏岱自身条件就是再好,也不太好找对象。

方红棉就道:“那他这回是回来相亲的?”

方柳玉:“可不吗,说是休假一个多月,相完就结婚,魏家急着呢。”

最后话题歪得没边,闻嘉嘉终于没再被人家放在嘴上叨叨了。

只有方多菜,坐立不安好一会儿,暮色将至的前夕回到家中,对婆娘道:“你拎些鸡蛋给闻家。”

他婆娘叫江桂华,正收集晒干的野菊花,闻言抬头不解道:“送鸡蛋做啥?”

方多菜脚步一顿,神色不自然:“叫你送就送,问那么多做甚。”

江桂华“嘁”了声,哼声道:“鸡又不是你喂的,鸡蛋也不是你下的,还厉害起来了。”肯定是那张破嘴又得罪人了。

说着,端着竹盘里的野菊花回屋,然后又从橱柜中拿几个鸡蛋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