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终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第205章

在担任这些工作的同时, 况叶还兼任检验科技术员。

究其原因,主要是铁城制药厂这方面的专业人员比较少,厂里还有一个部门,是新产品实验室。

这里聚集了厂里大部分专业人员, 这里的技术员工, 平时除了本职的工作, 也兼任这检验科的工作。

况叶这么一个专业对口的毕业生, 到厂的时候, 其实就被实验室和检验科的负责人盯上了。

本来厂里给的研发新品的任务就比较重,却还要花费时间做检验科的工作, 实验室的负责人希望把这部分工作交出一部分出去,对他们本职工作有利。

而检验科则是相当的确认,自然愿意增添人手。

况叶之前半年,在各个车间流转,除了熟悉流程, 也表现出他这个专业该有的能力。

两位负责人,对他考察一番后,确认了是能干活的人,就找到杨厂长这边要人。

原本打算直接把人拉进实验室或者检验科,但杨厂长这边却不想放人。

今年厂里就来了两个大学生, 工作能力都不错,特别是况叶这边,这半年来专业能力不仅没话说, 就是人情交往方面也没有什么缺陷。

半年来,厂里的车间负责人就没有说他不好的。

到车间的时候, 眼里有活,哪怕是一线的工作也干得不比老员工差。

如此能力, 杨厂长这边自然愿意重点培养。要是真的去了纯技术岗,技术方面的成果还说不准呢。

但两位负责人,也不想错过一个劳力,只能退一步,让况叶兼任检验科的一部分工作。

就这样,况叶一天几乎忙得飞起。

检验科的工作本身就属于质量管理的范畴,负责的工作相当的繁重。

检验科是重开的,铁城制药厂其实在十年运动之前有这个部门,但随着时局的变化,检验科的人员大部分被下放,这个部门也就废弛。

之前重开,组建人员就是一件麻烦事。

所以工作大都由实验室那边担任。

检验科这边除了理化鉴定这一项工作,就足以让人忙昏头。厂里的原材料进厂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这些都有检验科这边负责。

看似只有三个环节的流程,但铁城制药厂生产的药品种类有近百种。

制药厂是中药厂,这上百种成药的原材料种类,就更是繁多了。

好在杨厂长和检验科的负责人并不是不做人,知道况叶的工作量大,检验科这边他主要是负责一部分原材料进厂的检验工作。

“吴工,这是这一批次的原材的检验报告,你看看。”况叶把最近检验完的报告单收拢起来,敲响了检验科负责人的办公室。

“小况,这是有什么问题?”接过报告,吴工看着况叶脸色不对,便问了一句。

“你先看看报告。”况叶没有解释,而是示意吴工相看报告,真实的数据才能说明问题。

“行。”见此,吴工也就翻起了报告。

办公室此时只有纸张翻阅的声音,再翻看报告的时候,吴工也知道况叶脸色不对的原因。

“小况啊,我知道你刚从学校出来没多久,看到这个的确心里不好受,但事实是目前大部分都是这个状况,我们厂里已经是比较好的那一批了。”吴工在心里叹了口气,有些语重心长的劝诫到。

“这一批原材料,有近三分之一的都低于标准,这样的情况,会造成之后的成品药效用降低,厂里一直是知道这事的吗?”听到这,况叶沉默了一会儿,才问道。

“……小况,你知道现在厂里的原材料和成品销售其实做不了主,我们能拿到现在这些原材料,已经是厂里效益不错的原因。”吴工没有正面回答况叶的问题,但话语中也道明了原由。

听到这,况叶叹了一口气,他也知道事实也是如此。

铁城制药厂,已经是冀省数一数二的中药中药厂了,但作为国营的制药厂也不是没有什么限制。

如今制药行业的生产都是按照计划走的,厂里根据计划进行生产工作,至于原材料和成品药的销售,就是各级医药公司的事。

而医药公司提供的药材,也受到计划经营的影响。

况叶当初在九大队的时候,教授队员们认识草药,再把草药卖给收购站。

这样的原材料来源,在医药公司的占比并不重。

这些产量大易采摘的草药,品质其实大都还能保证,但另外一些需要靠统一种植的药材就不一定了。

药材的种植计划划拨到药材种植的大队头上,必须按照任务完成。

之前的十来动荡,本身就让药材种植行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当时很多药材都紧缺。

况叶那些年自制成药,也受到了不少的影响。

而七八年之后,中央也知道全面的计划经济太过僵硬,尝试进行变革。

中药材种植也在其中,但这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

目前药材需求量大,为了完成计划任务,有些地方的药材种植盲目的扩大,引种的药材最终的成品品质较差。

医药公司按照计划收购上来的药材,自然也有一部分是有瑕疵的。

而这些药材还得用,因为后面的药厂生产得跟上。

“我知道了。”长叹一口气,况叶无奈的回道。吴工的态度已经表明,厂里是清楚这事的,况叶目前人微言轻,也改变不了太多。

目前是整个大环境如此,就算厂里能和医药公司交涉,拿到更好的药材,但那些被剩下的瑕疵品还是会流向其他的制药厂,这还涉及到铁城制药厂和其他制药厂的利益之争。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快完善厂里的质量管理工作。原材料上的问题暂时无法改变,那么可以从工艺上改进。

但改进工艺这件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技术问题,他还得有一定的话语权才行。

就在况叶为厂里的工作忙碌的时候,有人操心起他的个人问题。

来铁城制药厂这半年,作为他邻居的萧立飞,工作之余还顺利的恋爱结婚。

厂里上半年就来了两个大学生,如今一位已经名草有主,剩下的况叶自然就更加的显眼了。

而这之前况叶没有受到这方面的困扰,还是因为大家摸不太清他的情况。

看模样,况叶和萧立飞都是二十多岁,大学这四年在京市因为物资相对充裕,况叶如今看着已经不单薄,可以算是这个年代壮实的那一批。

脸上有了肉,端正的五官,也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

加上还是大学生,哪怕还没转正每个月都有六十块左右的工资,这些加起来都是令人心动的对象。

但打听完况叶的情况后,这些人暂时止住了脚步。

况叶是外省的,想要打听的话,人事部门那边比较清楚。档案内容大都不能透露,但当初他在人事部填写的入职表,楚红这边松了些口。

看着二十多岁的况叶,真实年龄已经三十六了!

这样的年龄,在这个时代少有没有成婚的,虽然入职表上的婚姻状况写的是未婚,但也做不得准。

要知道自从高考恢复后,许多知青通过上学回城,这其中有不少断绝了和下乡地点的联系的,这里面就有不少是在当地组建了家庭的。

而这个时代的农村,许多人结婚都是不领结婚证的,有些在农村结过婚的知青在填写个人资料的时候依然填写的是未婚。

况叶的年龄也确实做不得假,所以一时间让人摸不清低。

但半年的时间过去,厂里的人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或者旁敲侧击的找况叶探底,确认了他的确是未婚的状况。

虽然年龄大点,但心动的人不少,而且他看着比实际年龄小不少呢。

最开始况叶还没有反应过来,但在工作或者生活中,运到好几次不熟悉女同志特意的搭话,他也反应过来了。

个人问题这事,之前他还以为能躲过去,没想到半年之后还是不得不面对。

他不打算违背自己的意愿,但在这样的环境下,直接表示自己不结婚也不合适。

最终他继续了在大学时期的作风。

做一个不解风情的直男,坚定的表示自己只把生活重心放到事业上。有意向的人这样三番几次的碰壁后,自然而然的就会远离。

现在忙碌的工作,也正好为他创造了条件。

差不多到年底的时候,况叶身边就没有了那些突如其来的巧合和偶遇。

他知道这样做,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这半年来没少听到人嘀咕他有些古怪。

但工作认真,在其他的人际交往中也不掉链子,大家也就嘀咕几句,感叹一下还有这样奇怪的小伙。

随着年底的到来,况叶在京市的生意也有了些变化,趁着这次年假他回京市把之前堆积的事情处理了一番。

首先就是新茶品的开发已经有了成果,这一年四季茶水铺陆续上了不少新品,如今每个季度的药茶品种类除了常驻的两种,还有跟随季节变化的六种。

这样算下来,四季茶水铺经营的药茶品类其中总共有二十六种。比之前的八种,翻了两倍有余。

药茶种类增添,原材料供应自然也会增加,况叶之前和周卫兴交代的原材料加工坊也有了眉目。

加工坊的院落,在九月初的时候落定。

为了保证稳定性,况叶最终还是选择了买房。好在选址是在郊区,离市区比较远,价格并不贵。

一个约两亩的院子,他以近八千的价格拿下来。

拿下院落之后,手上的资金还有不少,加工坊的改建工作和一些设备的进购,也在十一月的时候彻底完成。

这期间,周卫兴也忙着组建加工坊的团队。

四季茶水铺的药包生产,除了其中那味成药,其实都不难,周卫兴最开始想招收的也就是普通的工人,反正大都不要求有什么技术。

况叶这边却有更长远的打算,否定了这一计划,他准备招收一些有技术的员工。

药包的生产大部分的确相对简单,但其中的成药却不一样。其中的原材料有药材,目前他们主要是从药材批发门市拿。

在铁城制药厂待了这么久,接触过医药公司提供的药材,他知道市面上的药材品质是什么情况。

后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希望能有优质的原材料,哪怕是自己加工炮制也行。

医药公司独家收购的局面,也在逐步的放开,之后中药材的买卖市场必然会松绑。

加工坊这边,不仅仅是希望解决四季茶水铺的供货问题,他还有更大的野望。

至于有技术的员工好不好找,在这个时候还真的比较好找。

这就不得不说制药行业这两年的变动了。

十年动荡间,因为监管制度空缺,有许多制药厂在这期间开办。相动荡结束后,相应的监管制度恢复,这些制药厂也面临大规模的整改。

这两年,陆续有不少不合格的制药厂被关停或者转并。

这些制药厂的职工,一部分被招收到另外的单位,但也有很大一部分直接待业。

这些待业的人中,也不乏真正有技术的。

况叶想招收的就是这些人。

周卫兴这边已经联系了一批人,况叶回京市要处理的事,就有为加工坊找技术类的负责人。

除开技术过硬,还需要能够严格执行保密制度的人。

四季茶水铺的药包,其中的成药,制作工艺特殊,他不希望最后被人轻易复制。

年假期间,况叶约谈了好几位有意向的人,经过一系列沟通,最终选定了两位。

之后随着他们的到岗,加工坊也逐步走上了正轨。

这个时候,况叶工作的铁城制药厂,却又迎来了新的变化。

七九年开始试点的“利改税”经过几年的发酵,在八三年这一年,全国性的开展。

铁城制药厂自然也在改革的范围内。

之前制药经营的利润上缴给国家,开支则由场镇负责拨款。

“利改税”之后,按照铁城制药厂现有的规模,属于中大型企业,期利润的百分五十五作为所得税上缴,税后的利润还有一部分上缴给国家,留给企业支配的按照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定。

面对这样的变化,有看好的,也有不看好的。

一时间人心惶惶。

况叶知道这是大势所趋,个人无法改变,就专注于自己本身的工作。

经过一年的实习期,今年开年后,况叶通过了单位的考核,终于转正定级。

如今他每月的工资七十左右,工作的内容也有了些变化。

一年的时间,厂里的质量管理工作也得到了不小的进展。他如今除了检验科的工作,还负责质检员和化验员的培训工作。

期间还得去参加卫生局和医药管理局等单位组织的培训,更进一步规范质量管理工作。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利改税”的政策还是对铁城制药厂,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铁城制药厂这些年的利润还算不错,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上边下拨的任务越来越重。

结果按照“利改税”的相关政策,铁城制药厂干的越多,上缴的比列却越高,一时间厂里的生产积极性颇受打击。

况叶负责质量管理这一块的工作,也受到了不少影响。

还没等这一问题解决,新的一年新的改革变化又来了。

刚刚从潭城过完年回来的况叶,就被杨厂长叫过去。一到会议室,就见到厂里数得上名的管理层都在场。

况叶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没多久,杨厂长就说明了此次召集大家开会的原由。

目前随着经济政策的改革,铁城制药厂面临着转型的问题。

经由官方会议决定,铁城制药厂从今年开始,逐步由单纯的生产型企业,转换成生产经营型的企业。

以前铁城制药厂,跟随计划经济的脚步,生产指令也是有政府那边核准下拨的。

厂里只负责成药的生产,杨厂长的主要工作就是抓好生产和生产安全问题。

而生产出来的成品销售问题,则不需要厂里操心,统一由冀省的医药公司负责。

但现在转型,是企业向市场化方向转型,逐步分离政企关系,逐步改变计划性指令性管理,让企业以自己为主体,独立核算,且自负盈亏。

这也要求,制药厂这边后期生产以销售来定产量,而销售也要以自销为主。

听到这,整间会议室“嗡”的一下就喧闹起来。

习惯了按照政府给的计划进行生产,这一变动让很多人都不能适应。

杨厂长见此也没急着制止,过了好一会儿,才示意与会的人安静下来。

企业转型,对铁城制药厂也不是没有任何好处。

厂里之后要负责成品药的销售,销售部门自然要组建起来,意味有多出来的岗位。

除开销售部门,因为企业转型,内部的管理也将进行调整,这涉及到各方的利益。

逐步转型能否适应,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摆在眼前的利益却是能看得见的。

一场会议之后,制药厂的人员走动多了起来。

况叶虽然已经工作两年,但负责的工作其实更加偏技术岗,管理方面的事他能说的不多。

因此他更加关注自己手上的工作。

在检验原材料的时候,他发现今年的药材市场有了不少变化。以往紧缺的药品,今年明显供应充足。

察觉有异,况叶联系了京市的周卫兴,让他走访一下京市的药材市场。

一段时间后,通过周卫兴传来的消息,在结合厂里转型的情况,他知道真正的大变革来了。

但变革并不一定全是好事,无法跟上变革脚步的,将被无情的碾压在脚下。

就比如往年紧缺的药材,在今年明显有供大于求。

这和全面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息息相关。

虽然况叶已经离开观市近六年,但他对农村的情况也是比较关注的。他大学毕业那年,农业生产体制改革,全国性的包产到户开始。

今年的药材市场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取消了药材生产的指令性计划。

已经包产到户的药农,没有划拨的任务,就按照市场的变化来种植药材。

之前供应紧张的药材,买得起好价,今年就种植的比较多。

学过供需关系的都知道,供过于求必然会价格下跌。今年药农没要卖到理想的价格,甚至因为低价导致大量的亏损,明年必然会缩减种植面积,甚至干脆转种其他作物。

这又会造成今年供大于求的药材,在明年供不应求。

想到这,况叶就有些头疼,药材市场的变化,对制药厂的影响也许不大,虽然厂里正在转型,但还有政府托底。

京市的四季茶水铺和加工坊却体量小,很容易遭受重创。

看来他得抽时间回京市一趟才行。

买好车票,周末就回了京市一趟,况叶召集了周卫兴和采购,以及加工坊的负责人。

商量起药材原材料的问题。

加工坊已经经营一年有余,有它的托底,四季茶水铺在这期间也扩大不少,如今京市的门店已经有二十间门店。

经营获得利润自然增加了不少,就去年况叶就获利超过十万元。

本想今年继续扩大经营,但察觉到危机,况叶得做一些准备。毕竟这是危机,也是机遇。

今年烂价的药材,况叶准备用一部分资金收购,保证明年四季茶水铺的供应。

再用一部分资金,和一部分药农签订下一年的生产合同。今年烂价的药材,如果没有收入的保障,药农明显是不愿意种植的。

如果能顺利签约,明年自然不会缺收益。

这些事都需要周卫兴等人的配合,况叶做好计划,实施的需要靠底下的人才行。

当然他也不会让人白忙活,相应的待遇也提前说好。

一个周末的时间,把京市这边的事情敲定,况叶继续回铁城上班。

回厂上班后,况叶发现制药厂,今年招收不少员工,其中还有好几名大学毕业生,厂里是越来越热闹。

但人员的增加,却并没有让他的工作轻松多少。

检验科的吴工退休,他的工作中心转到了检验科,带着之前培训的员工和新来的大学生每天都忙得飞起。

九月份的时候,之前的“利改税”又有了进一步的调整,之前造成的问题还是没能得到解决。

时间匆匆而过,第二年况叶京市的产业获利颇丰的同时,铁城制药厂这边的成药销售遇冷。

不过制药厂还没有完全转型,这一年的成药销售还是保持住了基本盘。

见此况叶提出改进生产技艺,提高成品药的质量,以质量好为卖点占领市场,但却因为一系列原因受阻。

八五年的时候,制药厂的几款明星产品,有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原因,导致成本增加,甚至是产能不足,从而导致厂里的效益下降不少。

这样的结果况叶也没有想到,他原本以为有政府这边的兜底,制药厂的原材料供应应该不是多问题,毕竟医药公司应该去年低价购入的药材,应该留有库存。

看来是他低估了,经济变革带来的影响。

八五年一过,改革的脚步也进一步加大,八六年铁城制药厂因为两项政策的原因,人事上迎来了巨大的变化。

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及厂长经理负责制,让铁城制药厂完成了转型。

不过杨厂长,却没有再担任原本的职务,而是被调任到了其他的单位。

新上任的厂长,却不是出自的两位副厂长中,而是空降到铁城制药厂的。

因为厂长的变动,厂内也掀起了站队的问题。

厂长经理责任制,让厂长的权利空前的扩大,也让很多人在最开始就选择好了站队。

况叶并不是一个不懂世故的人,但涉及但自己的底线却不会轻易的让步。

他在铁城制药主要负责检验科的工作,为药品质量把关。

也因此和新厂长产生了不少次冲突,但因为厂内的权利失衡,以及如今社会对相关改革的热捧,况叶最终被边缘化。

看着厂里扩建的厂房、宿舍楼、学校,甚至还有医院等设施,厂里几乎把职工的生老病死都照顾到了,一切看着是那么繁荣。

这个时候况叶也却也知道里面深藏的危机,但他已经没有了什么话语权,不禁有种心灰意冷的感觉。

这个时候他考虑起离开的事,八八年四月份的一则报道,更坚定了他的决心。

四月的时候,《宪法》的相关修正,明确了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

但辞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各方面的原因,直到八九年年初,况叶才从铁城制药厂离开。

看了一眼待了七年的地方,况叶干脆利落的转身,京市那边还有一摊子事等着他。

四季茶水铺和加工坊,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盈利已经相当可观。

后面建立的加工坊,更是超过了最初的茶水铺。现在承担不仅仅是给四季茶水铺的供货,还有其他的产品。

八四年那场差价收购,更是让况叶把握住了机会,之后利用稳定的货源,在药材市场占据了小小的一席。

四年间,况叶的资产几乎成倍的增长,让他手中的存款已经突破百万。

但去年七月后物价飞涨,让他损失了不少,也让京市的经营受到了影响。

手上的钱贬值,但底子还在,况叶如今离开了铁城制药厂,心力可以全部放在自己的产业上了。

不过他并不是要全面干涉京市的产业,只会在大方向把控,该给周卫兴他们负责的也会放手。

八九年,因为八八年的物价疯涨,政府也不得不进行干预,让后面的经济形势有了好转。

况叶也顺着政策的变动,继续积累资金。

因为空间的存在,加上青蕴竹、云芝草、朱栗果、晴玲花四种灵植,他手上有不少好东西。

但想要把这些东西转化出来推向市场,况叶准备建立自己的实验室,这些都却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

四种灵植的产量有限,加上如今药材市场优质好药越来越难得,想要让后期的产品能够占据足够的市场,就需要解决原材料问题。

把京市的事处理的差不多后,况叶带着药材采购的业务员和一位技术员工,开始全国各地的跑。

想要获得优质的原材料,其生长环境相当的重要。他准备找这些地方的当地人,和他们签订相关的种植合同,以便采购优质的原材料。

当然光靠这一点不行,后期资金足够的话,他准备建立自己的药材种植基地。

这期间,他还路过了观市。

想到九大队,他从去京市上学之后,因为时间的关系,就没有再回来过,就准备去看看当初的故人。

离开这么多年,当初的安琼县已经升级为市,县城的变化也非常的大,城北的道路宽敞了许多,路旁也矗立起新修的楼房。

前往丰水公社的班车虽然换了新的,但路还是那么的颠簸。

进入丰水场镇,况叶看到熟悉的街道,一时间有些恍然,这里的变化不大,仿佛还是他离开时的模样。

不过场镇上的人却变了,乔书记早就在他离开不久卸任,之前的卫生院也集中搬迁到了三汇公社。

况叶很早之前其实从陈祥富寄来的信件中知道这事,附近几个公社的卫生院合并成了医院,医院选址就在三汇公社。

不过况叶还是在场镇上遇到了熟人,正是他之前教过的陈繁兴。

“况老师!?”见到况叶,陈繁兴显然相当的惊讶,甚至有些不敢确认。

十多年,况叶的变化不大,如今全国各地的跑,倒是显得更成熟了些,看着像三十多岁的人。

“繁兴啊,你这是?”看到陈繁兴,况叶也有些惊讶,大量了一下眼前的门市,和其装扮,心下也为自己这个曾经学生高兴。

当初九大队的赤脚医生,现在已经在场镇上落脚,经营着一间诊所。

确认了真的是况叶,陈繁兴相当的高兴。

况叶离开后,最开始他还和人有联系,但后来却逐渐少了,以为不会再见,没想今天见着了。

两人聊了许久,陈繁兴见诊所再无病患,就提前关门,准备带况叶会九大队看看,这些年他爸些年也时常念叨人。

况叶自是非常愿意,陈繁兴的父亲,也就是九大队的大队长陈庆国,那些年受了他不少照顾。

场镇往九大队的路,和他离开前没多少变化,只是之前的泥路扩宽了不少,路上留下的车轮印,显示这有拖拉机等车辆常常经过。

九大队这些年也有些变化,砖瓦房变多了,之前二小队仓库的位置,甚至有了一家小型的供销社。

况叶的到来,引来了熟悉他的队员,一时间让大队长家的院子挤满了人。

最后在大队长热情的挽留下,况叶留宿了一晚才离开。

离开九大队之后,他还去一一的拜访了乔书记和徐医生等人,之后就没在丰水久留。

这趟故地重游,况叶发现外面的变化仿佛对九大队没有多少影响,包产到户虽然让队员们生活改变了不少,但依然不太富足。

这也是他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这里的人在那些年也对他有不少照顾,况叶准备回去想想怎么能让九大队,甚至是丰水变得更好。

之后他还去拜访了李工,他如今已经从研究所退休,不过却也没闲下来,在市里的专科学院任职。

之后前往锦城的时候,也和张友岁他们聚了聚,打听到刘医生养老的地方也去拜访了一次。

也许是医生这个职业,让刘医生相当的会养身,已经是鲐背之年的他,如今还相当的精神。

况叶在和他聊天的时候,发现他如今的思维还相当的活跃。

看到况叶,刘医生还说起没能把他纳入麾下的遗憾,当初况叶制作的药品可是惊艳了他很多年。

说道这些药品,刘医生还问起他之后的打算,知道他准备让那些药品重新面世,可谓相当的高兴。

刘医生一直遗憾天灵芝的产量,前些年军队找到了非常优越的环境,能让天灵芝脱离符牌的增益正常的生长。

也因为这点,这些年况叶也才逐步停止了符牌的供应。

但如此优越的环境却相当的少,想要扩大产量却很难。靠况叶提供符牌,把这件事拴在个人身上,始终是军队不愿意的。

如今况叶愿意让一些药品重新面世,也许会有新的解决办法。

对于刘医生想的这些,况叶不太清楚,但他全国各地的奔走,其实也有这个意思。

他想寻找钟灵俊秀的地方,不仅仅是为了灵植的种植问题,还有他修行的问题。

这些年他修为也进入了瓶颈,十多年间,也才进入练气后期,想要更进一步却没丝毫反应。

但他心态也算放的开,倒不如何纠结。

拜访往刘医生,况叶继续自己的行程,花了近三年的时间,才考察完全国大部分地方。

在这期间,也把当初的友人一一的拜访了一遍。

况家父母从最初不理解他离职,到发现他有足够生活养老的底气,也就渐渐的把心放开了。

三年间他的收获也不小,签订了不少药材种植合同,甚至还在好几处环境特别好的地方建立了小型的药材种植基地。

这其中九大队算是一个例外,他根据当地的情况,列出了几种适合当地种植且经济效益比较好的药材,让人去九大队详谈。

出于对他的信任,最开愿意签订种植合同的人就不少,当第一批次的收入入账后,就吸引来更多的人。

优质原材料不断增多,也让况叶在药材行业打下不小的名声,连带这京市的加工坊进一步的扩大,如今因可以和小型的工厂媲美。

而这些,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收益。

盘算了手中的资金,况叶知道计划已经可走下一步了。

回到京市后,他就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最开始把在九大队制作的成药转化成具体的产能,加工坊更进一步的扩大,升级成了制药厂。

他本身就比较注重质量方面的管理,加上药品本身就优于市场很多的同类产品,让制药厂飞速的扩张。

如此扩张的产业,惹来以不少眼红的人,这个时候当年和军队结下的缘分,才让他身边豺狼退散。

为了保住这份产业,况叶也和军队展开了合作,他手上除了云芝草,另外的三种灵植也非常的吸引人。

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强有力的护航者。

随着实验室出来越来越多的成果,况叶手下的产业也不仅仅只有医药,还涉及到了日化行业。

他手上的晴玲花,可是修复和美白的好物,根据它的效用,加上丹修的一些传承,在日化行业杀出了一条道。

还因为豆豆的原因,况叶当初研究过兽类的用药,以前兽安丸一经推出,也收获无数好评,因此兽药制药也插了一脚。

而就在他忙着自己的事业时,铁城制药厂要拍卖资产的事传到了他的耳中。

他从铁城制药厂离开之后,其实也和几位关系好的技术员有联系。

如今从这几位口中得知铁城制药厂的近况,况叶心中也一阵唏嘘。

这两年破产倒闭的国营企业不少,下岗潮也如同飓风扫过。

就是况家大哥和大姐也受到了影响,不过因为况叶的原因,他们对私营经济没有偏见,早早的就主动辞职,从他这借了一笔启动资金,开始下海经商。

如今通讯比早些年方便,经常和况家人联系的况叶知道,况家大哥大姐生意做的不错。

至于况家小弟和小妹,他们都是大学生,当初毕业分配的单位是学校,收入比不上哥哥姐姐,但生活也相当的不错,且老师也是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

铁城制药厂要拍来资产,况叶还是准备去看看。

这里是他工作过的地方,曾经也想好好的让它发展,要是等落得个倒闭的下场,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

空出时间,专门去了一趟铁城,让人详细收集了铁城制药厂的情况,况叶准备尝试拍下。

当然他也不是冤大头,接手后对于臃肿的人员和各种不合理的负担,也会进行裁撤。

他唯一能保障的是,给下岗的职工做一定的补偿,让他们不至于陷入北方下岗工人的境地。也愿意给那些有意愿的人,提供一些就业上的支持,让他们重新找到收入来源。

结果在拍卖的时候竟然遇到了竞争对手,双方主事人见面才知道对方竟然是熟人。

八六年就离开的杨厂长,离开后也发展的不错,带着资金想要重新接手原来耗费心血的制药厂。

两人最后一拍即合,干脆共同出资把铁城制药厂拍了下来。不过处于一些考虑,况叶并没有占其中的大头,正好也可以放开经营的事。

铁城制药厂的事了之后,况叶继续专心实验室的事。

千禧年,跨年之际,况叶特地回潭城和况家人一起渡过。

随着世纪钟声的敲响,看着夜空中点亮的烟火,况叶和家人举杯庆祝,同时心下也不由的感叹。

新的世纪到来了!这是一个更加求变的时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