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誓不招安,我要登基

《水浒:誓不招安,我要登基》

第043章 赦高俅无罪,梁山实力暴涨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高爱卿,你倒是说一说,你何罪之有?”

赵佶来了兴趣,问道。

“圣上,臣......有眼无珠,识人不明啊!”

“那呼延灼,本以为是一员良将,不曾想却是一个叛徒!”

“他统帅一万大军,去剿灭梁山,却和梁山勾结!”

“导致......导致一役而全灭啊!”

高俅不开口还好,一开口,大殿里就炸了锅。

文武百官议论纷纷。

“什么,呼延灼全军覆没了?”

“这怎么可能?”

“是啊,区区几百草寇,怎会灭了一万官军?”

“即便是一万头猪,梁山也杀不完啊!”

“要不怎么说,呼延灼是叛徒,肯定是他和梁山勾结起来,里应外合。”

“朝廷接连失利,有损国威,如何是好?”

“......”

而赵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高爱卿,你说什么?”赵佶又问道,“呼延灼兵败了?”

“是啊,圣上。”

“都是臣举荐不力,派了一个叛徒过去。”

“要不然,天兵早已剿灭了贼寇。”

“请圣上责罚!”

“臣甘愿受罚!”

高俅跪在地上,一副痛心疾首,悔不当初的模样。

殊不知,他是在以退为进,化被动为主动。

“高爱卿,起来吧,朕赦你无罪。”

“你也是替朕分忧。”

“呼延灼叛国,罪在他而不在你。”www.smrhm.com 幻想小说网

“孰是孰非,朕还是拎得清的。”

赵佶并不责怪高俅。

说到底,高俅还是他的心腹、宠臣。

想当初,他还是端王,高俅就在身边伺候,吟诗作赋、饮酒蹴鞠、青楼听曲......这样的交情,他岂会责罚高俅?

“谢圣上隆恩!臣万死难报!”

高俅闻言,急忙从地上爬了起来——他知道自己没事了。

“圣上,那贼子叛国,不知去向。”

“但他的家人,可不能轻易放过。”

“臣已私自下令,派人去汝宁,抓捕他的家人。”

“八百里加急,应该快要到了。”

高俅继续说道。

“高爱卿,你做得很好。”

“抓了他的家人,到时推出午门斩首,以解朕的心头之恨。”

“堂堂呼家将,竟出了叛徒,是朕一生的败笔啊。”

赵佶愤愤的回答道。

他是知道八百里加急的,呼延灼的家人,一定跑不掉。

八百里加急,是传递紧急公文的最高等级,沿途的驿站,换人换马,一刻也不停。

在人的背上,还插了一面黄旗,谁也不敢阻拦。

连山贼、土匪也不敢。

要是公文丢了,出事的地方,方圆百里寸草不生,鸡犬不留。

据说,连老鼠洞都要灌开水,蚯蚓都要挖出来竖着切。

“圣上英明。”

“只有杀了呼延灼的家人,才能以儆效尤,让那些有不臣之心的人,不敢轻举妄动。”

“那......依圣上的意思,梁山又当如何?”

高俅拍了一句马屁,又试探道。

“梁山草寇,不足为虑。”

“即便他们瓦解了朝廷的一万天兵。”

“高爱卿,你再挑一员良将,率一两万天兵,一战可灭梁山。”

赵佶还是没把梁山放在眼里——之前朝廷失败,那是出了叛徒,若真刀真枪,区区草寇弹指可灭。

“是,圣上。”高俅躬身答应。

赵佶觉得了然无趣,看了看殿头官,殿头官心领神会道:“有事奏来,无事退朝。”

文武百官哪不明白,赵官家又要出宫去寻李师师了,一个个就装聋作哑。

于是,今日早朝,就这样草草的结束了。

...

赵佶对这场战败,不怎么放在心上——他是艺术家皇帝,不关心战事。

但大宋朝民间,却反响极大。

天下二十四路,莫不传着梁山的威名。

一战灭万人,哪个山头可以做到?

原本还举棋不定的人,生出了坚定的投奔之心,一时之间,投奔者如云。

而苏牧这个寨主,无心处理这些,全交给了手下的头领。

他现在要做的,是与扈三娘成婚。

古代的婚礼,繁文缛节太多了,多到令人发指——尽管苏牧要求一切从简。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就不说了,光是亲迎就有繁琐的几十个程序。

送亲嫂、迎亲客、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终于到了期待已久的入洞房。

“三娘,我来了——”

“夫君,我们休息吧——”

当夜之事,画面唯美,视听盛宴,自不用多提。

......

几日之后。

“寨主,时迁传回消息,呼延灼又来了。”

“只是,他身边只有几百人马,不像是要攻打我们的样子。”

公孙胜到了聚义厅,一挥拂尘,大声禀报道。

“哈哈哈......”

“他不是要攻打我们,而是要上山入伙。”

“也怪我,事先没有告诉你们。”

苏牧笑道。

“什么,上山入伙?”众头领都惊了。

“是的。”

“我一招败了他,他又怕朝廷问罪,就答应上山入伙。”

“这也是为什么,我关着那些俘虏,而不劝降的原因。”

“只要呼延灼来了,他的那些兵将,不用劝也会跟着降了。”

“走吧,都去迎接。”

“他之前是汝宁都统制,官职不小,一定要给予他尊重,莫让他寒了心。”

苏牧解释完,众头领才恍然大悟。

于是,一行人出了聚义厅,下山去迎接呼延灼。

呼延灼一看,寨主搞得这么隆重,当即就归了心。

“哥哥,小弟没有食言,接了家人之后就马不停蹄的前来入伙。”

“一路上,朝廷还派兵拦截,但都被我们杀退了。”

“想不到,我为朝廷卖命半生,到头来却要过河拆桥。”

“想一想,真感到不值。”

“从此以后,小弟及这些人,就只为哥哥效命,万死不辞。”

呼延灼跪倒在地,感动的解释道。

幸好他跑得快,要是晚一步,家人就被朝廷捉住了。

苏牧当即大喜——不仅收了一员猛将,还顺带了几百精兵——都是呼延灼留在汝宁的心腹。

“快快请起。”

“朝廷负了你,但我梁山众兄弟绝不负你。”

“以后,这里就是你的新家了。”

“走,我们回山上,为你接风。”

苏牧扶起呼延灼,又挽着呼延灼的手,一行人返回了山寨。

至此,梁山第二十六把交椅——呼延灼,第二十七把交椅——彭玘,已经坐定。

呼延灼和彭玘都降了,那七千四百多俘虏,焉有不降之理?

一时之间,梁山的实力再次暴涨。

要知道,那些降兵不像那些投奔的百姓,都是军中的精兵——发了武器装备,立即就有战斗力。

苏牧亲自探查了五千多人,编入了寨兵和水军。其他人,要么是忠诚度不够,要么是战斗力偏弱,就加入了其他部门。

尤其是杜迁、宋万,需要大量的人手——山寨的船只和房子都不够了。

于是乎,梁山的实力变成了:

寨兵八千五百人,其中重骑兵两千,轻骑兵一千三,步卒五千二。

水军三千,阮氏三雄各领一千。

寨主的亲卫队还是一百人。

扈三娘的女兵六十人。

能正面作战之兵,已经达到了恐怖的一万一千六百六十人,山寨总人数达到了惊人的一万八千八百余人,比王伦时期壮大了二十几倍,战斗力提升了几百倍。

如此强大的实力,苏牧觉得,是时候干一些大事了。

“来人,通知各位头领,到聚义厅议事!”苏牧下令道。

PS:三天半,大刀更了十一万多字。

今天中午十二点上架。

上架当天,一小时一章。

有一百订阅,再加更五章。

求大哥们赏个全订,跪谢了。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