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仕途风流

《官场:仕途风流》

第一百四十六章署名的意义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而且,赵扶光之前曾在《求是》发表过文章,他何愁没有发表渠道?

总之,这一切的套路,都是为了给宋雨锋一个体面的署名理由。

宋雨锋笑了,把文章放在桌上,直接坦白道:“赵局长,你这话就见外了,这里就你我两个人,你何必要顾及我的面子?咱就不讲虚的了,你这篇文章,我是越看越喜欢,你要是真愿意给我一个署名的机会,我高兴都还怕来不及,哪敢成全你?倒是你成全我还差不多。”

赵扶光摇头:“宋主任太瞧得起我了,我是真心想让你帮忙修改,再者你的署名对我来说也很重要,若是这篇文章能以宋主任的名义发表,那这就是我的荣幸了。”

“啧,赵局长你再这样说,就不把我当朋友了,你都能把文章发在《求是》上,还愁什么名义的问题?我知道你把文章拿给我看,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帮我出名,在名气这方面,是你在成全我,就算你没把文章给我,自己拿去发表,那也是你出名,关我宋雨锋什么事?”

宋雨锋越把话说的坦率,赵扶光就知道,自己越不能承认。

“我是这么觉得的,文章署名这种事,本来就是互相成就,如果拿宋主任的署名跟我的文章名气相比较,前者明显要更重要,要是宋主任愿意帮忙修改,那自然更好,对此我坚信不疑,宋主任难道不是这样觉得的吗?”

宋雨锋哑然无语。

他原以为,他段位高,能让赵扶光说实话。

但现在看来,还是赵扶光段位更高。

宋雨锋甚至觉得,如果赵扶光坐在发改委主任这个位置,那么他的前途,或许比宋雨锋自己还要好。

毕竟,赵扶光客气得不留痕迹。

别说是官场,哪怕其他领域,客气都是一种高端手段。

并不是说,客气就是低人一等。

恰恰相反,越是高端人士,就越客气。

而最厉害的客气,就是那种客气得让你看不到客气的客气。

就比如说中央领域。

那些领导,明明没做什么,但就是让你觉得客气。

这便是,高端水平的客气。

宋雨锋再次看了眼文章,他终于服输了。

“行,这篇文章我留着,回头我改改,我尽快把文章发到学习时报,至于署名,就署你和我两人,这样可以吧?”

赵扶光点头:“既然是以宋主任的名义发表,那么发表事宜,一切以宋主任的意见为准,只是……”

恍然间,赵扶光才想起一个他不得不在意的细节。

“宋主任,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说吧。”

赵扶光犹豫半晌,他不知道他这个要求合不合理,也不知道他该不该提。

最终,他还是说了出来。

“除了宋主任和我的署名外,我能否请求,再加上四个署名?”

“嗯?”宋雨锋眉头一皱,登时压低声音,“难道这篇文章,你还给其他领导看过?其他领导也要求署名?”

“那倒没有,自从文章出炉后,我只给书记看过,真正意义上的领导,只有宋主任一个。”

宋雨锋不解凝眸:“那你是要加谁的署名?”

“呃,不瞒你说,我打算加上我档案局四个下属的名字,毕竟他们也有参与文章的资料工作。”

“这……”宋雨锋犹豫着,略显不满,“这恐怕不太好吧,四个下属,加上你我,已经六个署名了,署名太多,未免会让这篇文章的用意显得复杂,别人看了,也会觉得文章水分太多……”

宋雨锋明显就是不同意。

但赵扶光依旧坚持:“主任,我觉得恰恰相反,署名多,虽然看起来奇怪,会让人怀疑文章出处,但这反而能让文章看起来可靠,有证有据,而不是水分太多。”

“这话怎么说?”

赵扶光举个例子:“就比如说咱大学写论文,到了查重阶段,导师会规定论文引用资料后的查重率不能高出多少比例,看似比例越少越好,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哦?”宋雨锋眉尾一挑,“论文引用难道也有其他门道吗?”

“嗯,我们一直以为,引用资料越少越好,但如果资料用少了,反倒显得论文的结论没有立足的根据,甚至没有理论基础,比如说,如果一篇论文查重率为零,不曾引用资料,这并不能说明他原创系数高,只能说明文章纯属捏造,全是空谈的部分。”

宋雨锋闻之有理:“这跟署名有什么关系吗?”

“我们写文章,往往是根据主观思路去写,别人能不能看懂是一回事,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把文章写懂。而我支持多人署名的原因,则是为了向外界表明,文章来自于多个人的主观思路,主观条件多了,就会产生客观效应,这能给外界传递一个信号,文章理论能被多个人的思路所支撑,说明它至少是正确且有效的。”

宋雨锋恍然大悟,笑了。

“没曾想,赵局长不仅擅长文章工作,连署名细节也研究得那么明白,我入行这么久了,还是第一次从你口中收获如此深刻的道理,我受教了。”

赵扶光憨笑:“只是一些浅显的见解而已,宋主任如果能听懂,那也算是我的荣幸了。”

“赵局长老跟我客气,我这么一个厚脸皮的人,都要被你客气薄了。”宋雨锋故作埋怨一句,接着才下结论,“你刚提的署名意见,我都接受,这样吧,我先拿文章回去研究下,要没什么问题,我就拿给学习时报编辑部审核了,你那边有底稿吧?”

赵扶光指了指宋雨锋手中的文章:“稿子就这一份,我专程拿给你请教的,自然没有其他底稿,宋主任要怎么处理,全凭你自己的意思。”

宋雨锋闻言这才打消其他疑虑。跟赵扶光敲定发表计划后,他便在凤凰楼给赵扶光安排了休息的房间,自己则打了声招呼离开了。

翌日周六休息,赵扶光在凤凰楼睡到中午才起来。

他并不急着回县里,反而到市委大院打听李梦瑶的下落。

可反贪局的科室主任告诉他,李梦瑶仍然查案未归。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wa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