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夫妻重生后

《侯门夫妻重生后》

第18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第十八章

到了午后, 岳梁却没来。

长公主亲自到了大理寺,询问赵缜的案子,“驸马爷出事也有六七日了, 请问岳大人有消息了?”

岳梁拱手行礼, “微臣无能。”

长公主轻轻瞥了他一眼,要说这大理寺少卿, 放眼朝堂, 寻不出几个比他长相更好的。

即便是驸马爷,活着时与他站在一块儿,也能让她立马厌恶上自己的夫君。

好端端的人, 想不明白怎么就同晏家那个少夫人传上了丑闻。

长公主拿绢帕捏了一下眼角, “白府一个妾室,还能比驸马爷紧要, 用得着岳大人亲自到府上去断案?岳大人这不是无能, 是忙得抽不开身啊。”

当今长公主,与陛下并非是亲生兄妹, 乃先帝膝下真正的血脉。金勺子养出来的矜贵人儿,自小性子便高傲, 儿时连皇帝都骂过。

皇帝尚且为太子时,曾被她刁难, 骂他捡现成的便宜——坐享其成。

而皇帝显然也不是个大度的人,先帝驾崩, 他坐上龙椅后,头一个收拾的便是这位皇妹, 是以,这些年吃了许多亏后,长公主的性子已经收敛了许多。

岳梁面色不动, 垂目道:“人命于岳某而言,不分贵贱,驸马爷的案子,岳某正在彻查,待有了结果,定会给殿下一个交代。”

倒是忘了,这人是块硬石头,滴水不进。www.qixinyuan.com.cn 米妮小说网

人死不能复生,她这几日算是终于体会到了这个道理,人啊,还是自己活着最紧要。

一日夫妻百日恩,人突然没了,本也伤心,可被赵老夫人这么蹉跎几日,那份伤心便也淡去了许多。

再一看跟前这位周正体面的大理寺少卿。

忽然生了悔意。

人外有人,这话说得一点都没错,若是自己有机会再等等,如今的日子,说不定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都怪当年着急,乱去投医......

倒不是随意抓的人来,两年前赵缜在京城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初次相见确实让她眼前一亮,动过心。

又如何呢。

是个短命的。

长公主故意不答话,也没让岳梁免礼,好好地瞧了一阵后,才漫不经心地道:“岳大人既然如此说,那本宫就等着岳大人的消息。”

长公主走后,岳梁到底没再去白府,让人传了信,“明日一早本官再过去结案。”

樵风听得稀里糊涂的,“主子有眉目了?”

案子不是还有隐情吗。

岳梁起身,把案宗合上,交给他,“也该给他们点时间做准备。”

消息传到白府,白府的人终于喘回一口气。

白明霁歪在软塌上,不知怎么就睡着了,迷迷糊糊听到外面的说话声,睁开眼睛后,只听清楚了一句,“知道了。”

白明霁揭开身上搭着的毯子,走出门口,便见晏长陵一人坐在院子里的躺椅上。

一边宽袖从椅子上搭了下来,肆意地垂在青石板上,被夕阳照射的青石泛着莹莹亮光,春风一佛动,轻纱般的锦缎缓缓舞动。

阳光的干净,真能透彻心灵。

一副翩翩公子的画像,瞬间跃然于纸上。

不知什么墨才适合。

她在想什么.....

白明霁猛一摇头,把那副还未来得及成形的画卷摇出了脑海。

没看到金秋姑姑,不知道去了哪儿,白明霁走过去问他:“谁来过?”

晏长陵回头,见她醒了,从摇椅里站起来,揉了揉酸痛的肩膀,顺手把手里还剩下一半的橘子递给她,“晚上老夫人备了家宴,请了咱们过去,我这个新姑爷头一回回门,是该好好招待一番。”

白明霁瞌睡还没完全醒,他递过来,她便也接了。

看了看他那一脸的骄傲,心头腹诽,只怕要让他失望了,他这个姑爷的面子,因为她的缘故,在白府并不值钱。

晏长陵浑然不觉,低头整理着自己被压得褶皱的衣袖,似乎对晚上家宴的很是期待,又想起了什么,抬头指着她的手道:“你这橘子,比我的甜。”

不就是了。

没有钱买不到的好东西,白明霁拿了一瓣放进嘴里。

一咬,汁水破开,一瞬精神抖擞。

牙都疼上了。

她大抵已经清楚了跟前这人是个什么德行了。

真不是个东西。

晏长陵丝毫没有愧疚之意,含笑看着她含着胀鼓鼓的腮,半天都没动。

先前没发觉,如今站得近了的缘故,突然觉得她这样的个头配自己正合适,不高也不矮,抬手正好可以碰到她的头。

心里如此想着,手已不知不觉抬起来,盖了一下她头顶,“春困,醒醒也好。”

晚上的家宴设在了白尚书的院子里。

自母亲走后,白明霁再也没来过,承载的记忆太多,多数都是不美好的,以至于如今看到里面的一草一木都让她觉得不舒服。

然而没给她机会去回忆,三娘子凄婉的声音,很快从里面先传了出来,“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是错杀,定是白明霁耍了什么手段......”

亏得她挨了二十个板子,去衙门敲了鼓,到头来,竟是个意外,自己的姨娘成了冤大头,被府上一个奴才错杀了。

这样的结果,叫她如何能接受。

她不在乎什么证据不证据,死咬了就是白明霁害死的,拖着一身伤过来,便是要让白尚书为她讨一个公道,“父亲,咱们当真拿她没办法了吗......”

白明霁踩着她声音入内。

三娘子因屁股上有伤,坐不了,立在白尚书身后,一旁被嬷嬷和丫鬟搀扶着,见正主儿进来了,到底有些虚,脸上的神色一顿,后半句便吞进了肚子里,自己奈何不了她,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身前的父亲。

似是白明霁真能把她撕了还是怎么着,一进来,她便吓得抓住了白尚书衣袖。

大房的三个姑娘中,就数三娘子白楚喜欢对白之鹤撒娇,而在白之鹤眼里,只有这位三娘子白楚,才是他的亲女儿。

父女情深的这套戏码,白明霁上辈子见多了,早麻木了。

上前行礼时,扫了一眼白之鹤。

过去两日,人已经入土为安,白大人的脸色总算能看了。

没料到晏长陵也会过来,白之鹤神色微愣,尽管如今白府一地鸡毛,面子上的功夫还是要维持。

晏家是皇亲国戚,这位晏世子更是风云人物。

自己虽是三品官职,却无法与他这样的矜贵人物相比。

那日雨夜里发生的不愉快,随着人死了,一切都没了意义,白尚书起身拱手与他见礼,“晏世子。”

晏长陵带着笑容进来,似乎已忘记了那夜的事,弯腰爽快地回礼道:“白大人。”

回头又同白老夫人见礼,“老夫人,叨扰了。”

这句叨扰,倒说得没错,白老夫人的脸上并没有欢迎他的神色,客气地道:“晏世子到府上来,咱们应该好好招待,但瞧眼下闹出这一档子事,实在没脸相邀,待这事情了结后。”偏头看向白尚书,“老大再寻个好日子,好好宴请咱们姑爷......”

白明霁弄明白了。

人家今夜压根儿就没请他。

目光轻轻地飘过去。

那人被戳穿,没觉得有何丢人之处,反而回头看她,笑着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白府有难,我这个当姑爷的岂能袖手旁观,传出去,旁人还不得说我不给少奶奶面子。”

白明霁:“......”

没等众人反应,他已选了个靠门口的位置坐下,还不忘冲白明霁招手,“过来。”

屋内一时鸦雀无声。

这时候需要他帮什么忙,白府是恨不得闭门谢客。

谁不知道他是来瞧热闹的。

可人来了,总归不能赶出去,且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什么脸面早就丢尽了,白老夫人没再说话。

过了一会儿,白家的两位公子一道走了进来。

白大公子早就听人说晏长陵在府上,见了倒不意外,规规矩矩地见了礼,“世子爷。”

话音一落,却听身旁的弟弟唤了一声,“姐夫。”

白家大公子微微侧目,惊讶他的称呼。

他不是一向怕长姐怕得要命,何时与晏世子走这般近了......

白二爷和二夫人也来了。

见人到齐了,白老夫人便让人摆桌。

既是家宴,那便应该请了所有人,白明霁忽然问了一声,“二娘子呢?”

她不说,众人还真忘了这么个人。

府上这位二娘子,早年去上香的路上遇过一次劫匪,许是受了惊吓,自那之后便足不出户,整日呆在屋里,与其说被白明霁禁足,不如说她自个儿乐意呆在屋里。

果然听丫鬟回禀:“二娘子说头疼,她就不来了。”

白明霁没什么意外,众人也习以为常。

一顿饭吃得格外安静。

原本一家人关起门来,还能说一些见不得人的秘密。

有了晏长陵在,便没那么自在了。

谁也不吱声。

当事人倒一点都不见外,埋头扒完一碗饭后,问身旁的丫鬟要了水来净手,之后便慢慢地剥起了虾。

众人虽不说话,眼睛却在盯着。

餐桌上的这类虾子,不过是用来装点档次,真要吃起来费时又不雅观,见他剥了满满一碗,本以为要自己享用,岂料他头一转,递给了一旁的白明霁,“吃吧。”

一时众人面色各异。

老夫人实在看不下去,偏过了头。

当初许下这门亲,还是白太后保的媒,说是说两家皆为武将之后,乃门当户对,可暗地里谁不知道,两家的地位相差千里。

世人都道白家有了造化。

但这份造化,并没有起在点子上。

在京城内站住脚的世家,大多靠的都是姻亲之间的帮衬和关照,谁不指望着家里的姑娘,能攀上一户好人家。

若是换做家里的任何一位姑娘,白老夫人此时的心境都会不一样。

但偏偏这样一桩背景了得的婚事,落在了那位已骑在家中所有人头上的长女身上,便是如虎添翼,助长威风了。

不仅起不了作用,回头还被她反噬。

昨日与她叫板,便是例子。

这一切的祸根,说到底,还是因为大房这头没有个带把儿的,若是有个公子哥儿撑着,何至于一家人还被一个嫁出去的姑娘捏在手里。

于是,老夫人道:“今夜大家都在,正好,有件事要与你们商讨。”

白明霁来这里吃饭,本没打算动筷。

阮姨娘怀三娘子那会儿,很喜欢吃虾,见父亲给阮姨娘剥虾,自己便给母亲剥。

后来三娘子出生,继承了阮姨娘的口味,一顿饭只吃虾子,见父亲剥虾给白楚,她又给阿槿剥。

不仅如此,她还比谁剥得快。

父亲给阮姨娘剥一个,她便给母亲剥两个。

父亲给白楚剥两个,她便给阿槿剥三个。

一个劲儿地给她剥,横竖要比那两个人吃得多。

头一回看到剥好的虾子,放在了自个儿的面前,感觉很奇妙,一时只顾盯着旁边人的侧脸了,老夫人说的头一句话,她没听见。

老夫人继续道:“这件事我老早就在想了,一直没找准时机,咱们白家一族自幽州搬来京城,已有百年,鼎盛之时,立了五六家门户,后来搬迁的搬迁,走得走,到了咱们这一辈,人丁愈发凋零了。眼下大爷跟前又没个哥儿,这一脉也就相当于断了根,大夫人走了两年多,我瞧你也没有续弦的打算,如此,便从二房跟前过继一位哥儿给大房,将来也能有个族谱,有个捧香火盆的人,不至于断了根。”

说完便唤了一声,“云文,星南。”

白明霁明白了。

今夜这顿饭,是为过继。

被唤的白大公子和白二公子,惶惶起身,各自相望,显然事先并不知情。

倒是白尚书,白二爷,二夫人一脸平静,想必是事先已经商量好了。

话已经说出来了,老夫人便不再多耽搁,直接问两人,“祖母问你们,你们谁愿意去你大伯跟前尽孝?”

大公子白云文自来是个没主见的,看一眼大爷,又看一眼自己的父母,为难得手心都冒汗了。

若是为了自己今后考虑,必然是选大爷白尚书,但要是自己先说出来,倒显得他急于抛弃自己的父母,怕父母心寒,说他没有孝心,纠结得肠子都打了结,“我......”了半天,头一转,把难题抛给了二公子白星南,“先看二弟的意愿。”

白星南原本还想着有兄长在,轮不到自己做决定,这一来,也慌了。

但他是个实心眼儿,旁人叫他干什么,他一定就会做出个结果,左边看一眼白大爷,后边看一眼自己的父母,最后视线竟然瞟到了白明霁身上,一对上她目光,便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冷不丁一滑,这一滑又滑向了她旁边的晏长陵。

晏长陵毫不吝啬地给了他一个灿烂的笑容。

白星南被这道笑容照得心头突然一暖。

他脑子愚笨,先生骂他,同窗也不喜欢他。

唯一一个说自己是他朋友的,便是这位姐夫......

横竖都要选,与其让兄长为难,不如他先开口,“我,我选大伯。”

话音刚落,一旁的白大公子便是一怔,错愕地看了过来。

脸色有些白。

没想到自己纠结半天,他倒是毫不犹豫地选了一条好路。

顿时又后悔了起来,为何自己要顾忌那么多......

但后悔也来不及了,既然做了选择,便就这么决定了,老夫人当着所有人的面改了族谱,把白星南划在了大房的名下。

二爷和二夫人一直没说话,直到白星南同二爷和二夫人磕头叩谢养育之恩时,二夫人没忍住,突然抱着他哭了起来。

白星南似乎这才知道自己做的决定,怕是伤了父母的心,慌忙道:“母亲,就算孩儿去了大房,您还是我母亲。”

二夫人摇头,只搂着他,道:“往后去了你大伯跟前,一定要争气。”又抬头看向对面一言不发的白尚书,目光里的一抹不甘划过,咬了咬牙道:“这孩子虽说资质差了一些,但心思单纯,还请大哥往后好好教导。”

说完,二夫人便推开白星南,起身先走了。

二爷见她情绪不稳,跟着追了上去。

之后便是白星南对白尚书磕了头,彻底认在了大房名下。

一场过继仪式结束,众人纷纷散去。

大房跟前没有哥儿,府上的人都知道二房的两个哥儿迟早都会有一个过继到大爷膝下。

三娘子白楚也不意外,对她来说,过继谁都一样,眼下她只想为姨娘讨回公道,见这一场大事好不容易结束了,白明霁已起身往外走了,一把抓住了白尚书的胳膊,“父亲,姨娘她死的......”

而白尚书经过一场过继后,多了一个儿子,似是累极了,打断了她,“你身上还有伤,先回去歇息。”

白楚哪肯罢休,哭喊着道:“父亲,姨娘不能死得不明不白啊!大理寺分明就在包庇,您看不出来吗,旁人不知,父亲心里难道不清楚,那冯姨娘的身形与容貌皆与姨娘不同,府上也并非黑灯瞎火,小厮又怎么可能认错......”

刚出门口的白明霁,脚步忽然一顿。

接着里面便传来了白之鹤一声呵斥,“够了!”又吩咐丫鬟,“把三娘子扶回屋里!”

一顿饭,天色早就黑了。

金秋姑姑已铺好了床,特意备了两床被褥,素商也留在了白家,一道伺候两位主子。

热水备完好一阵了,白明霁却坐在软塌上,迟迟不进去。

“娘子。”金秋姑姑走过去轻声催道。

白明霁瞥向一旁喝茶的那人,知道今夜他是铁了心的不走了。

拿人手软,吃人嘴短。

适才那一碗虾,让她彻底没了赶人的底气,头一偏:“你先,去洗。”

晏长陵慢悠悠地放下了茶盏,然后装模作样地望了一眼外面挂着的一轮明月,“月亮都升这么高了?时辰过得真快啊。”

白明霁眼皮一抬,瞟着他。

晏长陵转身进了净房。

小娘子似乎格外喜欢鲜花,自己那浴池里便被她摆了三五个花瓶,瓶里全是时下的鲜花。

这里也是。

连浴桶里都洒了花瓣......

早年京城流行男子簪花,见许多男子头上戴着一朵大红花,他欣赏不来,还曾笑话朱世子,“今日戴花,明日尝花,越来越像个小娘子。”

如今被鲜花围绕,实在不习惯。

忍了忍,逼着自己脱下衣衫,没入桶内。

甜腻的花香味儿熏得他头晕脑胀,可一样东西能受到众人的追捧,那一定是有原因的......

等他收拾完出来,外面已没了人。

金秋姑姑禀道:“娘子有事要忙,让姑爷先歇息。”

晏长陵也没问她去哪儿了,多半猜到了她今夜不会消停。

白明霁正在冯姨娘的院子里。

冯姨娘走后,院子便空了出来,丫鬟也没了,夜里连盏灯都没。

素商这丫头杀个人转眼便能忘了,可胆子却着实小,还怕黑。

白明霁本是让她带路,结果变成了自己走在前面,素商躲在她身后,还颤抖地问她:“娘子,你说冯姨娘到底还在不在?”

“在又如何,不在又如何?”灯笼被她拿在手里,白明霁看不见路,索性夺了过来自己照着。

“在还好,不在可就麻烦了。”素商眼睛都不敢睁开,神神叨叨地道:“娘子,咱们进去会不会看到可怕的一幕?”

白明霁在白府时,几乎不曾来这儿,抬头找着主屋,随口一问,“哪一幕。”

分明很害怕了,素商还忍不住念了出来,“一打开门,冯姨娘就在咱们跟前......”

话没说完,不知道哪儿来的一声猫叫,素商顿时吓得尖叫。

白明霁:“......”

“再这样,你就回去。”

素商立马闭住了嘴。

白明霁找到了主屋,门没上锁,抬脚踢开,里面什么都没有,骂了素商一句大惊小怪,吩咐道:“看看冯姨娘衣裳放在哪儿,都翻出来。”

白楚说得没错,冯姨娘和阮姨娘两人的身形细看并不一样,那小厮既然与冯姨娘私通,对其必然熟悉,不可能认错。

除非那夜两人的穿着打扮很像。

阮姨娘出事之前,二夫人曾去她院子送过衣裳。

二夫人此人一向势利,看不起妾室,与阮姨娘的关系并不好。

让她去给一个姨娘送衣裳,八成心里不会痛快,拿了冯姨娘的衣裳过去交差也不一定。

如此一来,张勇将阮姨娘错认成冯姨娘,便不意外。

见屋内一切如常,并没有出现自己所想的画面,素商也觉得是她想多了,怕被白明霁再骂,尽心尽力地干起了活。

刚找到存放衣裳的箱柜,正要往外拉,谁知一抬头,头皮都麻了,只见窗外立着一道人影,披头散发,正在盯着她。

素商张了张嘴,嘴唇动了好几次,声音才破出喉咙,“鬼,鬼啊!”

白明霁魂儿都被她叫出来了,转过头,也看到了。

但她从来不信这些。

手里的灯笼往素商手里一扔,径直奔去窗户,“砰——”一把推开窗扇,追了出去。

素商脸色都白了,“娘子......”犹豫了一阵,到底还是觉得主子的命要紧,哭着跟了上去。

等两人追出去后,眼前漆黑一片,哪里还有人影,又一路找到院子外,半个人影子都没见到。

素商抖得个更厉害了,“娘子,真是鬼啊。”

白明霁呵斥一声:“闭嘴!”

果然她来对了地方。

正打算再带素商回去,谁知一转身,适才去过的屋子已经燃起了一片火光。

白明霁眸子一凉,抬步便往里冲。

却没能冲过去,胳膊被一只手拽住,一把将她拽了回去。

白明霁愣了愣。

扭过头,便看到了晏长陵。

似是怕她再反抗,晏长陵不仅把她拉了回来,还把她往怀里摁,一回生二回熟,按在她头顶上的那只手掌比白日里自然多了,抱着那颗头道:“死了一回,真不把命当回事了么。”

“你怎么......”

‘来了’二字还没说出来,忽然闻到一股淡雅的,沁人心脾的梨花香。

白明霁脑子空白了一下。

完了。

她今天才买的花瓣儿.......

愣神的功夫,前面的屋子已成了火海。

府上的奴才们陆续被惊醒,急急忙忙赶来救火,周围的人越来越多,晏长陵握住她手腕,拉着她往回走,“先回院子,带你见一人。”

不知道他要带自己见谁,证据被烧没了,白明霁没心情,不太喜欢被人牵,挣脱了他的拉扯。

晏长陵也没勉强,大家都去救火了,她手里的灯笼又丢了,黑灯瞎火,晏长陵好心提醒了一句,“小心脚下。”

话音刚落,白明霁脚下突然踩空。

白明霁:......

他是乌鸦吧。

稳住脚下,继续跟在他身后,见那人走在前面,健步如风,丝毫不受影响。

不禁怀疑,他有夜视眼吗。

晏长陵确实有一些夜视眼在身,在外打仗,时常夜里偷袭,没一点辨别物体和光线的本事,岂不是只有挨打得份?

一条路上踩空了几回后,白明霁隐隐有些后悔了。

晏长陵回头看着她一双高低脚,形走在朦胧的夜色中,极为滑稽,忍不住开口道;“你有话,可直接说。”

白明霁这会子脑子都是乱的,还得努力看清脚下,“我说什么?”

“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还想牵我。”

白明霁:“......”

白明霁还是牵了,揪住了他的衣袖。

终于回到了院子,一进屋,意外地看到一名丫鬟。

是冯姨娘跟前的莹儿。

白明霁一怔,回头看向门外那人。

他要自己见的人是她?那便帮了大忙了。

白明霁目露感激,晏长陵却没领她的情,垂头理起了被她揪成了一团麻花的袖角,建议道:“要不,咱们做一根木棍吧,下回牵起来方便。”

她揶揄谁呢。

白明霁抿了抿嘴角,耳尖红起来之前,及时扭过头,看着跟前的莹儿,面色肃然地道:“我有话要问你,你如实答,若敢有隐瞒,我立马卖了你。”

莹儿“噗通——”跪下,“大娘子问吧,奴婢知道的,定会告诉娘子。”

晏长陵再看了一眼手里皱巴巴的衣角,又觉得洗后撑撑也能穿。

“冯姨娘在哪儿?”白明霁问道。

“奴婢不知道......”莹儿是真不知道,“前夜姨娘支开奴婢,说是要一个人待会儿,以往也有过这类情况,奴婢每回都是回了倒座房,那日奴婢也早早回了屋,等第二日早上再去,便不见了姨娘的踪影,奴婢去问二夫人,二夫人脸色极差,还‘呸’了奴婢一声,之后便骂起了贱蹄子,什么接进门了都不安分......”

白明霁又问道:“二夫人可有去冯姨娘跟前借过衣裳?”

莹儿一愣,摇头,“没有。”

随后又想了起来,“不过前些日子冯姨娘倒是因为一套衣裳同二夫人争吵过。”莹儿回忆道:“是今年的春装,按列,姨娘每个季节会有五套换洗的新衣,二夫人打发人送来,冯姨娘挑了其中一套穿上,谁知一天不到,臂膀处便脱了针线,发了好一通大火,说是二夫人故意打发这些个劣质的东西来敷衍她,死活让奴婢去退给二夫人......”

白明霁问:“退了吗。”

“退了。”

白明霁又问:“什么样式的衣裙?”

莹儿记得清楚,“是扬州送来的绸缎,底色为桃粉,领口和袖口都绣了海棠。”冯姨娘平日里喜欢靓丽的颜色,拿到手便穿上了。

白明霁心头一凉。

昨日在大理寺,她看过阮姨娘的尸体,身上穿的正是那一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