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璧其罪

《怀璧其罪》

1. 第一章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怀璧其罪》全本免费阅读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站在新帝身边的太监李玉高声唱道。

这时,群臣中传来一个稳重而坚定的声音:“臣有本启奏。”只见一位身着正一品官服的大臣走出人群,对新帝行了一礼,然后肃然说道:“启禀皇上,先帝曾下嫁至准噶尔的朝瑰公主已过多年。如今,准噶尔的可汗摩格请求将先帝的嫡出公主下嫁给准噶尔的下一任可汗多尔札。”

听到这个消息,新帝感到头突然疼起来,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怒火,简直就像被堵塞的火山即将喷发。然而,他还是强忍着这股怒火,看向提出这个问题的张廷玉问道:“张廷玉,你既然提出了这个问题,那么你有何高见?”

张廷玉恭敬地回答道:“回皇上的话,当年先帝子嗣稀薄,但仍有五位公主尚在。准噶尔的多尔札已明确表示,希望迎娶贵太妃膝下的七公主为王妃,还希望皇上能恩准。

“七公主如今才十岁,先帝尸骨未寒,你们竟敢急不可耐地想让她去和亲!”身披白色重孝的弘历,目光如炬对着下面逼迫他下嫁七公主的大臣们怒吼道。

张廷玉面无表情地对着弘历行礼,然后继续说:“当年孝端文皇后膝下的三位公主,固伦温庄长公主十一岁下嫁博尔济吉特氏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尔孔国洛额哲,固伦靖端长公主同样也是十一岁下嫁给孝庄文皇后的侄子科尔沁亲王奇塔特。固伦端贞长公主七岁下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孝庄文皇后的固伦雍穆长公主十三岁下嫁给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第三子,固伦淑慧长公主十二岁下嫁给喀尔喀蒙古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之子索尔哈,固伦淑哲长公主同样也是十三岁下嫁蒙古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内大臣俄尔齐桑之子铿吉尔格。固伦敖汉公主和前六位公主都是未满豆蔻年华下嫁蒙古,那时候明庭未除,后有蒙古其他部落虎视眈眈,正是内忧外患之时,太宗以和亲才暂时解决了眼前的危机。如今的朝廷也正是如此,陛下才登基根基未稳,贵州的古宁塔又有歹人生事,此时准噶尔请旨公主下嫁,更是保证只要他们父子二人在位,准噶尔都不会对大清的边境发起不利的攻击,若是我大清再二十年内养精蓄锐,到时候必定攻破准噶尔直捣王庭迎回公主,这对我大清百利无一害。”

“皇上,”高斌嘴角微翘恭敬地说:“以一个女人换取大清和准噶尔之间的安稳,这样不费一兵一卒,于朝廷而言便是上上之计,还请皇上同意下嫁公主。”

“你们……。”被众大臣气得红脸的弘历一时竟无言以对。

这时,允礼也看出了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于是他深吸一口气,走到前面恭敬地行礼道:“皇上,雍正五年,先帝趁准噶尔王庭内乱时,命宁远大将军岳钟琪出西路,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出北路进军征伐,因前期与俄国的牵制过程中,使我朝士兵受损严重,又因两位将军轻敌导致战败,致使我朝当时的兵力无法在抵御准噶尔不得已签订盟约。虽然签订盟约后,准噶尔的士兵也会时不时的骚扰边境的居民。到了雍正十年,准噶尔瘟疫四起,准噶尔新可汗摩格入京求先帝赐下瘟疫的方子,才使边境这几年来安定了几分。如今若是皇上不愿七公主下嫁准噶尔的话,受苦的是那边境的百姓啊!还望皇上念在边境百姓的份上,同意七公主下嫁准噶尔。”

“现今大行皇帝辞世已逾百日,敢问张廷玉,若您的儿女在您百日后即举行大婚,您在九泉之下可会感到安心?我朝素以孝道立天下,若皇室子女在父亲百日后即举办大婚,这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我朝的孝道只是一纸空谈?”乾隆自觉无法与那些能言善辩的官员争锋,便转而以孝道为突破口,试图拖延下嫁的日期,心怀侥幸地期待在这两年中能够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变数。

然而,张廷玉却似一把沾了油的梯子,紧随其后他跪下道:“皇上,若是百姓得知公主在边境的百姓尚未安顿好就急于下嫁准噶尔,那百姓们定不会心生怨言。因此,还请皇上下旨。”

乾隆皇帝被张廷玉气得脸色铁青,他没有料到张廷玉会如此厚颜无耻,气得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

一直在旁察言观色的乾清宫总管苏培盛见弘历已是怒火中烧,赶紧唱道:“退朝。”

众人听闻“退朝”之声,纷纷将目光投向苏培盛。一时间,苏培盛也不知如何应对,而弘历则如逃亡般疾步走向后殿。众大臣见皇帝都已离去,便无趣地离开了宫殿。

在永寿宫的正殿,熹贵太妃与敬贵太妃、欣太嫔三位品茗,表面上是在品茶论道,互相赞叹对方的才情,然而实际上却如暗流涌动各怀鬼胎。她们脸上的微笑,宛如春日的阳光灿烂而和煦,然而在这灿烂阳光之后,却隐藏着各自的阴霾。门外,崔槿夕焦虑地等待着消息,她的脸上写满了担忧和急切。

这时,被苏培盛唤来的小太监,如同一阵风般疾驰而来,他的脸上带着几分惶恐,崔槿夕见他来了立刻迎上前去急切地问道:“怎么样,是谁?”

小太监俯身在她耳边低语:“师傅让小的告诉姑姑是七公主。众大臣一致请旨让七公主下嫁准噶尔,皇上也恼了。可张廷玉大人说准噶尔点名要七公主,皇上说七公主年纪尚小不易下嫁,张廷玉大人将孝端文皇后和孝庄文皇后的几个女儿列出来,说几位公主年幼都可以为了大清下嫁,七公主为什么不能。高斌高大人还说,以一个女人换取准噶尔的平息,这样不费一兵一卒,于朝廷而言便是上上之计。”

崔槿夕听后心下明了,她颔首沉吟权衡着其中的利弊。片刻后,她抬起头来对着小太监说:“进忠,你先回去吧,接下来的事情让他不要多问。”

说完这话,崔槿夕深深地吸了口气,仿佛在积蓄勇气,然后转身向正殿走去。

三位太妃看见崔槿夕慌慌张张地走了进来,刚想要上前询问结果如何,又见殿中的宫女太监沉住了气对她们说道:“你们都下去吧。”那语气,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让她们心头一紧。

宫女太监听了主子的话这才慢慢地退了下来,崔槿夕见宫人都退下后才开口说:“奴婢听苏培盛的徒弟说,如今太和殿议论准噶尔求娶先帝嫡出公主,还点名要迎娶七公主,张廷玉、高斌等几位大臣也力荐七公主下嫁准噶尔,高斌高大人还说以一个女人换取准噶尔的平息,这样不费一兵一卒,于朝廷而言便是上上之计。”

“什么?可七公主今年才十岁啊,怎么能够下嫁准噶尔为他人妇呢?可是苏培盛的徒弟听岔了,不是七公主或者是六公主又或者是五……”敬贵太妃听到准噶尔请旨求娶先帝嫡出公主的时候突然吓了一下,她惶恐的看着崔槿夕,希望她得到的是一个错误的消息。可当她心急准备吐出五公主的时候,却看见欣太嫔还在自己的跟前坐着,这才没有将自己的话说完。

崔槿夕低下了头,仿佛默认了这个消息的准确性,熹贵太妃更是无力地瘫在了自己身下的座椅上,她疲惫地说:“张廷玉历经三朝,是正儿八经保皇派,他做出来的决定多数是有利大清发展的决定,我不怨他。可高斌为何要插上这一脚,本宫的女儿下嫁准噶尔对他有什么好处,他为何要让本宫尝受母女分别的痛苦。

“贵太妃娘娘,此刻的您不能只是沉溺于悲痛之中,我们尚不清楚皇上是否会同意让七公主下嫁准噶尔,更不确定七公主将以何种品级身份出嫁。”崔槿夕忍不住扶住了已经痛苦得无法自持的熹贵太妃轻声说道。

熹贵太妃看着崔槿夕,眼中充满了不解,不解于为何她会突然询问女儿的品级问题。她望着崔槿夕困惑地问道:“槿夕,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她自然是以固伦长公主的品级下嫁到蒙古。”她有些不解,七公主作为皇帝的妹妹,为何不能以固伦长公主的身份下嫁。

崔槿夕看着熹贵太妃,耐心地解释道:“娘娘,您要知道,顺治帝的姐妹能以固伦长公主的身份下嫁,那是因为她们的嫡母是孝端文皇后,孝端文皇后和孝庄文皇后是亲姑侄,而且孝庄文皇后的几位公主下嫁的额驸都是与科尔沁的有关系的人,这封为固伦公主是长自己人连忙。而咱们公主的嫡母是皇后乌拉那拉氏,您与皇后多年交恶,她怎么可能让公主以固伦长公主的身份出嫁呢?而且,当年发生的事,皇后自然不会让公主以固伦公主的身份出嫁,更有可能不给予和硕公主品级的嫁妆。”

崔槿夕一边说着,一边为熹贵太妃和敬贵太妃、欣太嫔倒上了茶,然后继续解释:“所以,奴婢怕皇后不会让公主以固伦长公主的身份出嫁,甚至可能会用低于和硕公主品级的嫁妆出嫁。”

敬贵太妃听了崔槿夕的话,心中更加懊悔。当初她和皇后联手,为的是夺得七公主的抚养权;后来与甄嬛联手,也是因为七公主的抚养权。可她偏偏忘记了,公主下嫁的人选的决定除了先帝有,还有皇后这位未来的母后皇太后。如今,也唯有皇后能决定能否更换下嫁蒙古的公主。然而这些年,自己因七公主的关系,一直与熹贵太妃多次触怒皇后,如今真是未知皇后是否能帮自己。

坐在她身边的熹贵太妃,却并未洞察敬贵太妃心中的曲折,多年的顺风顺水让她拥有了可媲美皇后的权利,但今天,她清晰地明白,即使她手握皇后的权力,但没有皇后那正妻的身份,她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缥缈。

欣太嫔明确了自己女儿不会远嫁准噶尔后,便立刻起身行礼道:“既然两位姐姐还有事要商量,那妹妹就先告退了。”说完不等甄嬛回应,就已转身离开了。

待欣太嫔离开后,敬贵太妃不满地将手中的茶杯扔到一边抱怨道:“她的女儿比我们的七公主还大,为什么她的女儿不是下嫁准噶尔的人选?”说着她又对着甄嬛说:“你看看她那样子,那幸灾乐祸的样子,若不是当年妹妹让她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