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贵女

《苏家贵女》

第135章 苏家女子(中)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和离方面的难度,令越来越多婚姻不幸的女子敢于提出和离,而不是无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同样的,世人对这些行为亦是褒贬不一。

而苏金舆的建树几乎都是与律法相关。

比如她先是降低了其中对于一些罪行的惩罚力度。

用她的话来说,律法的本意是用来惩罚犯罪之人,同时也是警示世人不要做下同样的恶事。

施重刑对于那些没有犯罪的人的确能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但对于已经做下违法之事的人,却有可能激发他们进一步的恶行。

比如奸污案。

依照从前的律法,犯下奸淫之罪的最轻的也要判处阉割之刑,情节严重的自然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性质极其恶劣的甚至要被处以刮刑。

如此一来,犯人本着一旦被抓,横竖都得不了好死还不如多拉一个垫背的想法,很有可能把原本的奸淫扩大为奸杀。

她减轻了原本的量刑,目的是为了令犯案之人能够在对被害者进行犯罪后,停止进一步的残害从而尽可能保护受害人的性命,认为这是在助长此类案犯的气焰,会使他们无所顾忌,犯下越来越多的案件。

这一举动也曾引发了朝野上下许多反对之声。

但苏金舆也是苏家人,自然不会因此就退缩、妥协,仍是由一己之力执行了下来。

事实证明,在此后发生的奸污、拐卖人口等案件中,受害者的存活率大大增加了。

此外,苏金舆还将一些世人司空见惯的行为纳入了律法之中,比如先前签了死契被卖的下人,是可以任由主人家随意处置的,即便是打杀了也不会被官府追究。

苏金舆认为,不论什么理由都不能成为草菅人命的理由。

下人犯了错,主人家可以小惩大戒,可一旦涉及到严重的伤害或是危及了性命,主人家也是要面临牢狱之灾的。

在苏金舆的不懈努力下,大顺的律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补充、修改和完善,使其更加严明,适用于各种情况。

苏天乙的政绩,比起前人涉及面更加广泛。

她初入朝堂之时就做出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彻底废除了捐纳也就是捐官制度。

捐纳是为了缓解朝廷财政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钱纳物以换取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

在立朝之初以及后来的动荡时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朝廷统治的作用。

可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贪腐问题。

买官所花费的银两,即便当一辈子官也这是挣不回来的,并且作为候补官员暂时无法上任期间,更是连一文钱的俸禄都没有。

因此,为了尽快拿回“捐官”钱,许多捐官者都会选择收受贿赂、搜刮民脂民膏。

至于什么为民请命、廉洁奉公,能做到的人实在凤毛菱角。除了得有丰厚的家底,自身也得有那个做官的头脑与手段。

苏家的每一代当家人,在朝堂之上崭露头角的第一件事似乎永远都是惊天动地的。

苏天乙的这一举措,一下子触动了不知多少人的利益,断了他们的生财之道,可想而知实行起来何其艰难。

可她还是做到了,而且做的很漂亮。

其实对于朝廷“卖官”一事,皇帝的态度是可有可无。

如今的大顺早已不同于当初,江山稳固,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充盈,并不缺“纳捐”的银子应急。

可换一个角度看,谁又会嫌钱多呢。况且是历朝历代早就有的制度,也不是他大顺一时心血来潮定下的。

不过皇帝也意识到了纳捐产生的腐败问题,想要整治却一直没有适当的时机,可能也觉得为了这么件小事而大动干戈不值当。

当苏天乙提出来时,他有句的未尝不可。

令皇帝没想到的是,文武百官对此事的反应几乎是一边倒,反对的人数明显远远超过赞同以及态度中立之人的数量。

当权者往往有这样一种心理,如果大多数人都想让他去做某件事的时候,他或许也就那么去做了。

可当大多数人极力阻止他做什么事的时候,反而使得他非常想去做这件事。

就在皇帝被激起了兴趣但还没有下定决心的时候,苏天乙遭遇了一场刺杀。

她带着一名幕僚微服出行的时候,被一伙蒙面人拦住了去路。

苏天乙本人一根汗毛都没少,但她身边的一个谋士却受了不轻的伤。

所有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刺杀针对的是苏天乙。

苏家的郡主本就贵不可言,再加上苏天乙初入朝堂,又第一次提出整肃官场的意见,在这个当口想要她命的是什么人似乎不言而喻。

动了苏家人,就像是动了皇帝的命门,动了整个大顺朝的根基。皇帝自然要追究到底。

一番深究之下,像是查清了,又像是没查清。一切线索都只是模模糊糊地指向反对党但却没有实质性的证据。

皇帝大怒,原本觉得捐官一事无伤大雅,由着他们也未尝不可。可没想到有人竟然为了利益胆大包天,只要当了他们的财路,不管对方是谁都敢下手铲除。

这还了得?

于是,皇帝表明了立场,坚决支持废除纳捐。

杜星寒是知道内情的。

苏天乙在这件事上使了手段,那些人原本的目标就是那幕僚。

他们当然知道动了苏家人非同小可,没那么大的胆子挑战皇帝的容忍度。

苏天乙授意幕僚与支持纳捐一派公然为敌,不仅收集了许多对他们不利的证据,还在许多方面与他们为难。

如此就惹怒了纳捐派。

他们心想着苏家人我动不了,苏家的狗还是能杀一两条的。于是便有了针对幕僚的刺杀行动。

苏天乙就等着他们动手。

她故意乔装与幕僚一同出行,在他们动手之后才亮明了身份。对方被震惊得一下子乱了手脚,慌忙逃走了。

苏天乙对此事并没有添油加醋,只是陈述了事实。

可没人会以为对方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只为啥一个寂寂无名的幕僚,必然是想对宝城郡主不利。

生性多疑的皇帝更是这样认为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