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106章 一曲风波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第一暴君 ”查找最新章节!

在李柷一行离去后,秦姑娘便让人宣布今日不见客。

“我们等了这么久,为什么秦姑娘今日突然不见客了!”二楼有士子质问着丫鬟。

“诸位郎君勿怪,实在是秦姑娘心中已有他人,如今那人走了,所以今日秦姑娘不再见客。”丫鬟回答。

“??”二楼的士子们感觉如雷轰顶,继而涌起怒火,大声道,“凭什么?那人何德何能,凭什么秦姑娘为了他就不见我们?”

“因为那人作的词比你们的好,这就是原因。”丫鬟不屑道。

“谁说的?你们春风阁若是敢把那些诗词拿出来看看,只要我等觉得真的不如,才能算,不然这事没完。”

自古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场的人不乏有信心考中进士之人,虽说诗词写的好不代表就能考中进士,但被一个青楼的丫鬟鄙视,这些人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柔儿,既然诸位郎君不服气,你就把这些诗词带出去让他们看看。”三楼的房间里传来秦姑娘充满女性魅力的声音。

丫鬟连忙来到楼上,很快就有好几位丫鬟、龟奴,小心翼翼拿着一张张纸来到二楼,然后平铺好。

或许是出于好奇,也或许是其他原因,二楼的读书人便起身来看看那所谓的让秦姑娘都很喜欢的词是怎么好。

归系和冯道也在人群之中,前者扫了一眼那首《定风波》,自信的表情登时凝固在脸上,过了一会儿才舒缓看来,取而代之的是惊愕、震撼以及难以置信。

他在原地呆了许久,看着那字体优美独特的字,还有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歌妓们的同情,也难怪秦姑娘会如此喜欢。

先不说这词让秦姑娘感同身受,就算是那字,在场人中都无人能及。来这里的人大多是年轻人,也就二三十岁,这个年龄读书人的字都算不上一生中最好的,毕竟那笔力是靠时间磨砺出的。

见此,归系摇了摇头,“这词、这字,归某自愧不如,就此告辞。”

受到打击的归系认为在此已经毫无意义,还不如离去算了。虽然他对那位秦姑娘有些感兴趣,但毕竟还有更重要的事,想到这次科举,他突然意识到这个何竹,可能会是自己的大敌。

因为进士科除了考经学和时务策以外,还要“加考诗赋”。

他只能祈祷这个何竹的时务策这些不行。

归系和冯道二人并不认识,归系的离去并没有影响冯道,因为他对于那何竹的字很感兴趣,这种字体他还没有见过。

“没想到太原还有此等会作词,并且是书法大家的人,果然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看完了那首词的读书人们,虽然有一些认为此等词过于低俗,但都不否认那字的好。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已经有成为书法大家的趋势。

。。。。。。

李柷回到行宫的时已到戌时,当踏入行宫的大门后,张承业这才算是大松一口气。

“陛下已经回到宫中,微臣便不打扰陛下歇息,若是陛下之后还想出宫游玩,可以让人提前告知微臣,微臣定会及时赶到。”张承业大松一口气的同时,孟知祥那悬着的心也落下来了。

“今日朕玩的挺开心,孟卿辛苦了,改日若朕觉得行宫无聊,想要出宫时,一定派人通知孟卿!”李柷笑着道。

他何尝不知孟知祥是李克用派来监视他的,但他并不介意。

“陛下,臣先告退!”

孟知祥躬身行礼后,便朝着后方退去。离开行宫后,他便朝着晋阳宫赶去,但在即将迈入晋阳宫大门时,却停了下来,叫来身边的人。

“来人,你们去把圣上作的那首词买回来,若是那个春风阁不同意,你们知道该怎么办。记住,那首词是圣上作的一事,不要外传,否则本官定不轻饶!”孟知祥神色严肃道。

“尚书放心,小的这就去办!”

一个春风阁,又不是晋王开的,以孟知祥户部尚书和晋王女婿的身份,想要那首词还不是轻而易举。

“去吧!”孟知祥点点头,便进入了晋阳宫。

在见到李克用后,孟知祥把情况告诉了对方,包括李柷在离开青楼后去了哪里都一一告知。

听到小皇帝去了青楼,李克用有些惊讶,那地方,他都不敢去,没想到小皇帝却是胆子挺大。

“作为皇帝,怎么可能去那种地方?谁给圣上提的建议?”李克用眉头微皱。

“父王,孩儿以为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孟知祥连忙说道。

“好事?”李克用有些疑惑,“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有损皇家和朝廷的颜面?”

孟知祥不慌不忙道,“父王是希望圣上在宫中好好读书、处理政务的明君好,还是做一个只知道风花雪月、沉迷炼丹的昏君好?”

李克用眉头微皱,不一会儿便舒缓开,他便明白了女婿的意思,“可你也说了,圣上在作词上有些天赋。”

“父王,作词好与不好,并不影响,也不是会作词,就一定是明君。以如今的局势看,圣上这样不务正业,对于父王是最好的结果,父王不用去一直提防。

如今父王实际上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若是天子心思深沉、有野心,那对父王才是一个大麻烦。既然圣上如今喜欢不务正业,父王也没必要去阻止。

若是父王后面到了已经不需要圣上这面大旗后,完全可以用那些事为借口,废黜圣上,另立新君或者直接称帝。”孟知祥解释道。

“胡闹!”听到孟知祥说的‘称帝’一事,李克用脸色微变,严厉道,“本王乃大唐的臣子,怎么能做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念及你是初犯,本王可以不追究你这次的责任,若有下一次,本王定不轻饶。”

虽说他也有称帝的想法,但现在却是不敢,否则让枢密使知道了,还不闹翻天。当前的形式,他还需要假借朝廷的名义,扩充实力,而不是像朱温那样着急称帝。

孟知祥也被说的一愣一愣的,不知道自己的话哪里说错了,连忙解释道,“父王恕罪,是孩儿胡说八道。”

李克用神色舒缓了一些,叮嘱道,“圣上那边你多陪陪,他出宫后的一举一动,都要给本王汇报。”

“是,父王,孩儿谨记于心!”

“下去吧!”

离开晋阳宫后,转身看向灯火通明的晋阳宫,孟知祥一摸后背,这才发现早已湿透。

都说伴君如伴虎,在小皇帝面前他都不这样,可在李克用面前却只能小心翼翼。

说到底,他迎娶李克用的女儿也是颇为无奈。

他们孟家也不是普通出身,祖父就是邢州的中级军官。

到了其伯父孟方立时期,趁着当时的昭义节度使将领成麟杀了节度使高浔,孟方立出兵杀了成麟,然后以邢州为大本营,继而夺取了整个昭义的控制权,成为了实际上的昭义节度使。

可后面时任河东节度使的李克用出兵攻打昭义,并攻占了潞州和泽州,并要求朝廷任命李克脩为昭义节度使,使得昭义镇出现了两位节度使。

李克用控制的昭义节度使下辖潞州和泽州,而孟方立的昭义节度使下辖邢州、磁州和洺州,中间隔了太行山。

后来李克用再派大将李罕之和李存孝攻打孟方立,孟方立战败自杀,其弟孟迁继任昭义节度使,但很快孟迁就投降了李克用。

再后来朱温派氏叔琮攻打昭义,孟迁开城投降朱温,后被朱温杀害,而孟知祥则是和其父孟道留在了李克用麾下。

可以说,若不是李克用,或许如今孟知祥不会寄人篱下。直到孟知祥迎娶了李克用的长女,这才得到李克用的信任,一步步成为河东集团的重要成员。

除此之外,孟知祥的妹妹还嫁给了李克宁为妾。

虽然靠迎娶李克用长女成为其心腹,但他心里一直有着不小的野心。如今的河东局势诡异,李克宁和李存勖的矛盾愈发突出,他也犹豫不决。

若是两边下注,可能到头来都讨不到好,只能紧紧抱着李克用的大腿,然后借着手中的权势,让李克宁和李存勖这叔侄来拉拢他。

当然,若是两人鹬蚌相争,他能当上那个渔翁那就再好不过。

等孟知祥回到府中,下人已经把李柷的那首词给买了回来,春风阁后面虽有人,但却不敢得罪孟知祥,所以买下这首词很容易。

这个时候,他才有时间去仔细研究这首词。

对于这首词的内容,他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这个字。

看着眼前这字,孟知祥对于行宫中那个小皇帝感到有些可惜。若是不生在帝王家,或许会成为一个青史留名的书法家,可惜生错了人家。

至于投靠小皇帝,孟知祥根本没想过,作为户部尚书,他自然知道李克用不会让小皇帝不受控制的。

调走丁会是第一步,下一步应该就是氏叔琮,不过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还是枢密使张承业。

想来河东未来会很热闹,他也在思考如何在其中得利。或许可以争争外放的机会,在这个乱世,没有兵权,什么都是白搭。可想要外放,就必须得到李克用的信任和同意,否则很难。

想到这个,孟知祥就有些头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