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273章 火器(一)(二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太原城外,李柷在当初那处庄园附近圈了一大块山林,然后修建了一座道观。加上庄园和附近的山林,俨然成了行宫之外一处新的居住之所。

不过这段时间,附近山林里的鸟兽却是一阵阵天雷震得有些神经虚弱。

在道观深处,是一座被圈起来的靶场,李柷是这么叫的。火器的试验,基本都在这里进行,因为偏僻,远离太原,即便是不时传来爆炸,也不会有人知道。

因为在行宫的道观研究火器这些,太过危险,所以李柷就把危险的研究搬了出来。

道观只不过是掩护,用以掩盖这个算是秘密军械生产地。

只不过这里的军械,并不是生产刀剑的,主要是生产火器。火药也在这里,只是距离隔得有点远,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在王坤的带领下,李柷来到靶场。

沿途他经过了冶炼区,主要是负责冶炼火器所需要的钢铁、青铜这些。

“启禀陛下,这几样就是按照陛下吩咐制作的火枪、火箭和手雷。微臣和工匠们反复试验,性能趋于稳定,所以臣才斗胆向陛下汇报,请陛下亲自验收。”王坤笑着说道。

王坤就是当初研制出黑火药的那个男子,被李柷封为承务郎。这官职倒是不大,但对于王坤这种出身普通的人来说,却是厚赏了。

因为缺乏管事的人,王坤脑子也灵活,他就让对方负责火器的研发事宜。虽说王坤年轻,但年轻有年轻的好处,可以洗脑,确保忠诚度。

其实把火器制造放在军器监名下最好,但李柷并没实际掌握朝廷,若是让李存勖察觉,却是不妙。

李柷看着眼前三样东西,双眼流露出一丝精光,点了点头,“开始吧,就从这火枪开始吧。”

“是,陛下!”

王坤招了招手,让人开始准备。

很快就有一个穿着厚厚盔甲的男子走了过来,拿起一截特殊处理过的竹子:大约就一尺长点,前段是竹子,后端有一节几寸的木棍。

旁边的人则是往竹筒里倒了些什么东西,那那个穿着厚厚盔甲的男子便把木棍拄地,左手扶住竹子,右手拿着一个火折子,点燃了木棍上端那根细小的引线。

“砰!”的一声巨响传来,那个盔甲男子身子不禁颤抖了一下,只见什么东西飞了出去,然后一股黑烟缓缓升起。

李柷还好,身边的高升、丁平等人吓得够呛,后者更是拔出了腰间的宝剑,挡在李柷的身前。

“保护圣上!”

周边的禁军士兵也吓了一跳,都快速地拔出刀剑。

“好了,没事!”李柷示意丁平等人收手,便大步走向那个盔甲男子。

“陛下小心,那个火枪有些危险。”王坤连忙跟了上去。

“子弹都射出去了,危险什么?”

“参见陛下!”

那个穿着厚厚盔甲的男子看到李柷,连忙起身行礼。

“辛苦了!”李柷笑着点了点头,伸出手,“把火枪给朕吧。”

“陛下,这火枪有些危险。”盔甲男子迟疑道,但还是双手举着火枪,递了出去。

“所以你才穿着这么厚的盔甲?”说着李柷结果已经用过的火枪。

李柷的第一反应,就是捂住嘴鼻,因为火药味太重,有些刺鼻。用手扇了扇,李柷这才看向手中这火枪。

这火枪跟前世影视中的火枪不同,也没有前世火枪的形状,就一截竹子和木棍组成,在前世的历史上它有个名字---突火枪。

或许是刚刚火药燃烧,让火枪有些热,竹子有一处明显鼓了起来,若是下次再使用,肯定会裂开。

看到李柷皱眉,王坤连忙解释道,“陛下,这火枪不能二次使用。这支火枪已经鼓起来了,若是再使用,肯定会裂开,里面的子弹也会伤到人,所以微臣才让使用的人穿好盔甲。”

“之前出过事?”李柷听出了言外之意。

王坤脸色一变,连忙解释道,“回陛下,是臣的疏忽,还请陛下降罪。”

李柷摇了摇头,“对于受伤或者身死的人,都要加倍补偿。”

他知道,弄这种东西,不可能没有伤亡。他前世只是文科生,虽说是军事爱好者,知道一些枪械知识,但毕竟没有自己造过,他只能画出大概图纸和提供思路,让下面的人去研究。

“陛下放心,微臣已经对受伤之人补偿过了,都是按照陛下之前定下的标准。”王坤连忙解释道。

“这种竹火枪,用一次就行,反正竹子也多。”李柷想了想,便有了决定,“我们去看看威力吧。”

很快一行人来到靶场的前方,在刚才盔甲男子发射火枪的前方五十步处,有一个被山文甲包裹着的稻草人。

不过在来到稻草人前,李柷眉头一皱。

虽说山文甲上面有不少不少被子弹射中,但都没能洞穿山文甲,只是在一些薄弱处才有明显的洞。很显然,这竹火枪的威力并没有想象那么大。

王坤有些尴尬,解释道,“启禀陛下,五十步的距离,火枪的确很难射穿铁制盔甲,但能射穿皮甲。若是把距离放进一点,倒是能射穿铁甲。”

李柷摇了摇头,“火枪面对的敌人是装备精良的军队,若是不能五十步的距离射穿铁甲,敌人就会很快冲上来,单独使用的用处就没有预计那么大了。”

“陛下恕罪,微臣一定想办法改进火枪。”王坤有些着急。

李柷点了点头,“继续改进,可以的话,多制造点火枪,单独一支或许威力不明显,朕要试试十支火枪或者二十支火枪齐射的威力。

用铁取代竹子的火枪现在到什么地步了?”

竹火枪只是过渡产品,火枪真正要投入实战,还是需要铁枪管才行。李柷倒是想把燧发枪或者来复枪给弄出来,奈何没那本事,先把火绳枪弄出来就不错了,相当一段时间里,火绳枪还是可以投入实战的。

“回陛下,枪管的工艺还有些问题没能处理。真正成型,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王坤解释道。

“吩咐下去,谁能研制可供实战的铁制枪管的火枪,赏钱百贯,良田五十亩。”李柷淡淡道,想到一点,他对身边的高升吩咐了一句,“高升,这个事,你负责召集制作火枪的那些工匠,当面告知此事。”

李柷这是在防备王坤会在从中使坏,虽说可能性不大,但李柷还是得提防一下。

“陛下放心,待会奴婢就去亲自去传达陛下口谕。”高升恭敬道。

其实随行的也有几名火枪的工匠,百贯钱和五十亩良田可不是小数字,听到这个奖赏,不少人呼吸急促,心想下去后一定好好好研究,争取做出一种让圣上满意的火枪。

他们可是知道王坤的发家史,就是因为成功研制出了火药,才得到圣上的重用。

“王坤,朕吩咐的那个坩埚炼铁高炉如何了?”李柷关心道。

若是要采用铁作为枪管,就必须大幅提高当今的钢铁产量,所以炼铁高炉就必须提上日程。

前世那种现代工业的高炉,李柷可记不住,也弄不出来,所以他才会选择坩埚钢。毕竟中国春秋时期就有了这种炼钢的方法,只是因为某些原因失传,但李柷凭借着记忆,加上工匠们的经验,还是弄出来了这种炼钢方法。

虽说他让人弄得那个高炉只有十立方米左右的容积,在前世属于上不得台面那种,但在这个时空,却算是划时代的产物。

若是能弄出来,大唐的钢铁产量就能大幅增长。

一炉下来,就有上万斤,恐怕一年下来差不多就是整个大唐的钢铁年产量。

要知道整个唐朝,一年钢铁产量最多的时候也就四五千吨,换成此时的重量七八百万斤。若是这座高炉日产量上万斤,一年就是三百多万斤,想想都给力。

说到这高炉,王坤就有些激动,“陛下真乃神人,微臣按照陛下的吩咐,制作出了那种炼铁高炉。前几日成功除了一炉铁,居然有上千斤,这是臣都没能想到的。

据那些铁匠所言,以前炼铁,一炉根本出不了那么多铁。”

“好了好了!”李柷安抚住对方,“若是可以,尽早把这种炼铁方法掌握熟练,后面制作刀剑、火器等,都需要大量的钢铁。”

说了这么多,李柷没忘今日的重点,借着边看了看火箭。

火箭分为两种,一种是弩用的,一种是普通弓用的,前者的火药量要大一些,后者要小一些。

因为箭的重量本身就不重,所以火箭都是用竹筒装的火药,然后绑在箭头下面的位置。先把火箭放在弓弩上,旁边专门有人负责点燃引线。

相比于竹火枪的不靠谱,火箭就表现出了比较不错的威力。

若只是用纯的黑火药装填,威力并不大,毕竟不如黄火药等威力那么大。电视中,中外古代的火药使用场景,都有艺术加工成分。

一支火箭所携带的火药,不足以炸死一个士兵,所以增加火药杀伤力的办法就是增加数量以及在火药里加一些石子、铁屑之类的。

石子和铁屑这些可以尽可能杀伤周围的一切事物,加上火箭也会像普通弓箭那种进行密集式的发射,也能增强杀伤效果。

但跟竹火枪一般,也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