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293章 友贞野心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友贞见过小叔!”

伪梁东都开封府,均王府,一个神秘的客人来到了这里。

能被朱友贞称呼为小叔的,自然是他的长辈,要么是他王妃的长辈。

朱温这边本就是最小,上面只有兄长,所以朱友贞肯定不是称呼这边的长辈,而是他王妃那边的。

刚好,朱友贞王妃张氏有一个小叔,天平军节度使张归厚。

朱友贞的岳父叫张归霸,跟张归厚是兄弟,早年黄巢起兵的时候,张氏兄弟就跟着一起造反。只是后面黄巢战败被杀,张氏兄弟和葛从周便投靠了朱温,是大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

这意味着张氏几兄弟跟随朱温已经二十多年,妥妥的老将。

张归霸两年前死在了河阳节度使任上,张归厚倒还活着,担任着天平军节度使,手上有着数万兵力。

因为康怀英和韩勍战败,朱友贞也动了心思,便让其王妃张氏给张归厚写信,让其来开封一聚。

朱友贞的身份微妙,朱友珪在开封驻扎着龙骧军,就是监督他的,所以他不能随便离开开封,否则就会引起朱友珪的察觉。

夜幕下的张归厚取下头上的帽子,连忙扶着朱友贞,“殿下这是为何?您乃亲王,在下只是臣子,当不得殿下如此大礼。”

“小叔,这里没有亲王和臣子,只有长辈和晚辈。”朱友贞客气道。

在二人坐好后,坐在下方的张归霸次子张汉伦迫不及待地说道,“小叔,均王这次找你过来,就是想跟你商讨一番大事。”

张归厚看了一眼张汉伦兄弟,然后一脸严肃地看向朱友贞,“殿下这是坐好决定了?”

张归厚见信便急忙来开封,可见他对于此事也很关心。这也正常,朱友贞若是登基,他们张氏就是从龙功臣,光宗耀祖是必然的。

朱友贞点了点头,义正言辞地说道,“小叔,二皇兄弑父篡位,大逆不道。如今洛阳那边,君臣离心,本王作为嫡子,若是不站出来为先皇报仇雪恨,枉为人子。

本王并不是为了那皇位,只是不忍看到小叔辅佐先王打下的江山被二皇兄败掉。可现在本王手上并没有兵权,想要匡扶社稷,却有心无力。”

说到这里,朱友贞很是气愤,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他是个大孝子。

其实要论兄弟情谊,朱友贞不如朱友珪。

别看现在朱友珪登基称帝,还杀了朱友文,但后者并没有朱家的血脉。对于朱友贞、朱友璋这些亲弟,朱友珪没有杀害他们的意思,反而大加封赏。

只是因为他弑父篡位,名声不怎么好。

朱友贞现在倒是没有表露出什么薄情寡义的端倪,但历史上就是他在登基后把自己的亲弟全部杀了,一个也没留着。不然历史上的后梁也不会被后唐军队攻占首都后,朝中大臣和地方藩镇都选择投降。

不投降干什么?老朱家的人都被杀绝了,连个傀儡皇帝都没人选。

张归厚点了点头,但多年戎马生涯的他,经验丰富。

“若是均王殿下您想要匡扶社稷,仅靠我的支持并不足以对抗朱友珪。他掌握着禁军,就连我这次来开封都不能暴露行踪,只能晚上进城,天亮之前离去。

殿下还需要找盟友!”张归厚盘点了一下局势,神色有些严肃。

其实也不用盘点,就目前的情况,也就他支持朱友贞,其他的藩镇心思各异,难以相信。

“可本王不知道该找谁!”朱友贞有些为难。

张归厚沉吟了一会说道,“我不能在开封停留太久,天亮前就得离去,就先说几点我想到的。

首先,殿下得掌握开封府的军队,若是能策反龙骧军支持殿下,最好不过。

其次,去联络洛阳那边的文武大臣,包括敬翔、李振等老臣,若是能在洛阳寻得支持者,特别是军方的,对于殿下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就是藩镇这边,朱友谦和刘鄩那边可以想想办法。还有滑州节度使和魏博节度使这边,前者节度使是罗周翰,后者是杨师厚。

因为魏博节度使的事,这二人关系并不和睦,选择谁,殿下要考虑清楚。

至于其他的,我暂时想不到,主要太远,对于殿下帮助不大。殿下还是先把开封府控制住,再去洛阳寻找盟友。

后面我不会再来开封,若是有事情,可以遣人送信过来。不过殿下放心,若是殿下起兵,天平军一定会是殿下最有力的支持者。”

也不是张归厚有多大的野心,而是张氏一族和朱友贞的关系太过密切,本身就是一条船上的蚂蚱,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本王就在这里多谢小叔了!”听到张归厚的保证,朱友贞有些激动,连忙起身行礼。

“汉伦、汉杰,你们既然在殿下身边,就要好好辅佐殿下,遇事不要急躁。如今朱友珪首战失利,加上他之前弑父篡位,朝野内外人心浮动,只要抓住机会,未尝不能扭转乾坤,所以不能急。”看着两个侄子,张归厚忍不住提醒道。

“小叔放心!”张汉伦二人连忙道,“我们兄弟二人一定会好好辅佐殿下的。”

“等殿下这边控制住开封后,我会让汉融带一部分将士过来帮衬你们稳住局势。”

张汉融是张归厚的儿子,这也算是一个很有力的表态。

“多谢小叔支持!”

朱友贞此时态度放的很低,他的确也需要张氏一族的支持,否则凭他的实力,无法成事。

张归厚点了点头,随后客套了一会儿便离去了。他的身份敏感,这次悄悄离开天平军已经是冒险,所以行踪不能暴露。

张归厚的前脚刚走,赵岩的人就后脚到了。

这些日子,康怀英和韩勍战败的消息传的很快,其带来的影响也在发酵之中。若是之前,朝中文武官员只是不忿朱友珪弑父篡位,不敢有其他动作;如今,却是有官员私下勾结,也不知道谋划什么。

李振这些日子倒是过得不错。

因为敬翔的不配合,朱友珪把对方的职务罢免了,让李振长官崇政院。而李振并没有学敬翔天天请病假,反而是趁机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人,很快就掌握了朝中大权。

在这段时间,朱友珪却是在因为杨师厚一事忧心忡忡。

前不久李嗣源想要趁伪梁内乱,趁火打劫,结果被杨师厚教了教怎么做人。杨师厚并不是驱逐了事,还趁机攻入邢洺节度使,把李嗣源打的只能被动防守。

担任魏博节度使的杨师厚,一改以前的谦逊低调,变得耀武扬威起来,让朱友珪起了忌惮之心。

他担心杨师厚会趁机起兵,推翻他的统治。

李振察觉了朱友珪的担忧,作为投桃报李,他便给对方出了一个主意。

“陛下,何不召杨师厚到洛阳,想办法除去他,再派得力之人镇守河朔?”

朱友珪神色犹豫,“可他要是不来呢?”

“回陛下,他若是不来,那就是抗旨。”李振提醒道,“他若是来了,就能趁机除去他的兵权,在他赋闲洛阳或者直接除去都是陛下说了算。”

此时的朱友珪,对于李振很是信任,毕竟朝中重臣,就这位算是比较配合。

“李爱卿说的是,朕马上就下旨,召杨师厚入京。”朱友珪想也不想便同意了,可见他对李振的信任。

“陛下,除了杨师厚,还应该提防其他藩王才是。”李振既然接受了朱友珪的任命,也自然得为对方考虑一下。

他是在朱友珪的支持下才有现在,若是朱友珪完蛋,他不一定还能继续在这个位置上待着。而且朱友珪的皇位是弑父篡位得来的,在朝中支持者甚少,就必定会倚重自己。

出于自己利益考虑,李振现在没说真心投靠朱友珪,但也算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其他藩王?”朱友珪不是很明白对方的意思。

“朝廷讨伐河中失败而归,臣担心有人会起其他心思,陛下还是应该早做提防。可以的话,把在外的藩王召回洛阳,也便于就近监视。”李振建议道。

“你在怀疑均王?”朱友珪当即摇头道,“李爱卿想多了,开封有龙骧军镇守,不会有事的,还是先解决杨师厚的事。”

“臣遵旨!”见朱友珪不听自己的建议,李振心里有些无奈。

龙骧军?

李振其实想吐槽最先反对你的就是龙骧军,虽说不是一拨人,但可见你对禁军的掌控力度并不是那么强。

其实还有一点,那就是朱友贞是嫡子,若是对方起兵,会得到不少人的支持。若是朝中大臣的支持,倒还无妨,进不了洛阳,都是白搭。

可一旦朱友贞得到那些藩镇节度使的支持,有了足够的军权,肯定会有所行动的。

现在朱友贞担任东都留守、开封府尹,虽说有龙骧军监视着,可谁敢保证朱友贞没有私下联络各个藩镇。在他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藩王召回洛阳,不说都杀了,就近监视无疑更好。

其他几位亲王都在洛阳,而朱友珪唯独把最具威胁的朱友贞放在外面,他也不知道这位皇帝怎么想的。

。。。。。。

“这个杨师厚,居然如此嚣张。”

虽说李嗣源只是李柷用来牵制李存勖的一枚棋子,但杨师厚兵围洺州,还是让李柷很不爽。

杨师厚此举并不只是打李嗣源的脸,他这个皇帝脸上也无光。

“启禀陛下,如今朱温一死,无人可以压制杨师厚这种悍将。不过陛下不必担心,杨师厚此举势必会引起伪梁皇帝的忌惮,或许会让伪梁发生内乱。”氏叔琮在一旁劝道。

“杨师厚都能把李嗣源打得只能退守城池,可见兵锋之盛。朱友珪若是这个时候对杨师厚动兵,肯定会逼反杨师厚,他应该没这么傻才是。”

李柷自然乐得杨师厚起兵反对朱友珪。

这样一来,伪梁必乱。

可朱友珪毕竟是个皇帝,不至于没人提醒这个时候更应该稳定局势,而不是轻启战端。而杨师厚也刚刚节度魏博,屁股还没坐热,就敢反叛?

“陛下,我们要不要趁机派人散播谣言?”张承业趁机劝道。

“散播谣言?”李柷想了想,“肯定要散播谣言,不过不是散播杨师厚,而是朱友贞。”

“朱友贞?陛下看好这位均王?”张承业迟疑道。

“朱温的嫡子,又跟张氏一族关系密切,若是他得到伪梁藩镇的支持,会不会把朱友珪赶下台?”李柷突然问道。

张承业等人面面相觑,这一点倒是没想到。

氏叔琮犹豫了一会儿起身说道,“陛下英明,朱友贞的确是能获得那些藩镇支持的。”

“你们觉得是一个支持者众多的朱友贞当皇帝好?还是一个众叛亲离的朱友珪当皇帝好?”李柷笑着看向几人,说出了自己的问题。

“这。。。”

“陛下,臣以为朱友珪当伪梁的皇帝对我大唐会好一点。”韩偓率先出来表明他的看法。

张承业趁机跟上,“陛下,老奴也这么认为。朱友珪弑父篡位,众叛亲离,敬翔等老臣都称病不上朝,可见伪梁君臣离心。反观朱友贞是朱温嫡子,暂时看也无劣迹,若是他得到伪梁朝臣和藩镇的支持,以后平定伪梁,难度会很大。

要不老奴这就派人去散播朱友贞有野心的谣言,让朱友珪发兵除去朱友贞?”

李柷摇了摇头,“朱友贞若是要成事,除了藩镇的支持,也需要洛阳这边也有配合,特别是洛阳禁军的将领,否则朱友贞没那么容易进入洛阳。”

“陛下指的是赵岩和袁象先?”熟悉伪梁情况的氏叔琮一下就想到这二人。

李柷点了点头,“这二人,一人是朱温的驸马,一人是朱温的外甥,而且都掌握着一部分禁军。若是他们配合朱友贞里应外合,恐怕朱友珪命不久矣。

派人去洛阳散播谣言,就说朱友珪和袁象先私下勾结朱友贞,意图逼宫篡位。”

历史上,就是这二人帮助朱友贞进的洛阳。

李柷很想知道没了这二人帮助,朱友贞怎么进洛阳?朱友珪手上不少军队,若是这二人打起来,那就有意思了。

张承业、氏叔琮等人一听,也佩服不已。

“陛下英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