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303章 嗣源决定(二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藩镇割据起源于安史之乱,到现在已经有一百五十年左右的时间。

唐肃宗开始到现在,基本上很多皇帝都考虑过削藩,但一直没有成功。到了黄巢叛乱后,中央实力虚弱,已经无法震慑藩镇,这才有了朱温、李克用这些强藩的出现。

朱温也是靠着宣武起家,才有了如今这基业。

朱温称帝后,大肆清算老将,除了猜忌之外,未尝不是为了削藩。

联合罗绍威屠了魏博的牙兵,接着是对付刘知俊。

最要命的还是对成德和义武两镇动手。

早先的成德节度使,包括现在的成德和义武,是河北三镇(另外两镇是魏博和幽州)之一。之前成德的军事和经济,在三镇都是首屈一指的。

不过河北三镇,成德是最稳定的一百五十多年只有三姓更替,这才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来说,非常的不可思议。

因为其稳定,所以每一次动乱,都会让唐王朝不安。

朱温在之前虽然屡次战败,但因为河北的藩镇都依附于他,实力强大。

可之前对成德的出手,进而导致柏乡大战的爆发,梁军一败涂地,数万禁军折损在柏乡。成德和义武两镇随即就归附了大唐,还有一个新的邢洺节度使,这让朱梁在河北地区的优势大减。

朱温也想削藩,可朱梁内部并不统一,贸然削藩的后果就是元气大伤。

此时朱友贞提出削藩,赵岩能说什么?

他不认为朱友贞比他老子还有本事,特别是在朝廷禁军实力下降的情况下,贸然削藩必定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如今局面对朱友贞不利,说削藩的事,还是有些早了。

。。。。。。

“重诲,这个事你怎么看?”

邢洺节度使,邢州。

天佑八年的到来并没有让李嗣源高兴多少,这源于张承业派了一个人来见他。

事情自然是想试探李嗣源是否愿意支持李柷平定李存勖。

其实李嗣源早有猜测,可真到了这一步,李嗣源又有些犹豫了。

可身边也没几个可以商量这等大事的人,总不可能找义子李从珂这些小辈来商量如此大事吧?

最后,李嗣源还是决定找来安重诲。

如今安重诲是邢洺节度使的行军司马,也是李嗣源十分倚重的心腹,基本上什么大事都会和他商量。

安重诲听了李嗣源的话后,也很震惊,“节帅,如今圣上和晋王的矛盾都到了这一步了吗?”

李嗣源摇了摇头,“具体的我也不清楚。但这两年晋王和圣上的矛盾日益加剧,据说趁着晋王讨伐幽州的机会,圣上把河东各州基本上掌握在了他的手中。

枢密使派人过来提及此事,肯定是察觉到了晋王的图谋,到了必须一决雌雄的时候。”

“是等晋王回来之后?”安重诲试着问道。

“应该是吧。晋王年轻气盛,此次大胜而归,肯定是要得到更大的权力。可他已经是晋王、中书令和天下兵马大元帅,权力再大一点,不就是皇帝了?”李嗣源无奈道。

“节帅是怎么想的?如今情形,肯定得选一边站队。”安重诲神色凝重,也还没消化这内容。

“我就是因为犹豫不决,所以才找你来商议。此事我连从珂他们都没说,就是担心消息泄露,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李嗣源头疼道。

“既然枢密使派人来试探节帅态度,可否说明圣上的好处?圣上拉拢节帅,肯定有好处吧?”安重诲好奇问道。

这其实就是交易,只要条件合适,帮谁都行。真要说李嗣源对李存勖有多忠心,那是骗人的,若真的忠心,就不会犹豫了。

“来人转述圣上给的好处有三个:一是立贞仪为皇后,二是加封我为郡王,三是右神威军交由我指挥。”李嗣源犹豫了一会儿说道。

听到这三个好处,安重诲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连忙劝道,“节帅,一定要答应,这机会难得啊!”

“真的要答应吗?”李嗣源有些迟疑,“晋王毕竟是我的义弟。”

“节帅,可晋王没把你这个义兄当回事。到目前为止,晋王可曾找你说过此事?”安重诲追问道。

李嗣源无奈地摇了摇头。

“节帅,既然如此,何必犹豫?”安重诲不解道。

“我有些担心圣上除去晋王后,又要除去我怎么办?我也是沙陀人!”李嗣源说出了他最大的担心。

安重诲沉思了一会儿,“节帅,圣上说只是让节帅掌右神威军?没有说其他的禁军或者藩镇?甚至加封节帅为亲王?”

“这倒没有!”李嗣源如实道。

“若是这么看,节帅就更不用担心了。”安重诲思考了一会儿,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为何?这不就是圣上不相信我吗?”李嗣源有些不解。

“若是圣上同意加封节帅为亲王,掌数支禁军,甚至担任大镇的节度使,那节帅才需要担心。

圣上既然要对晋王动手,无外乎是晋王已经威胁了皇权。若是圣上能除去李存勖,肯定不想再出现一个李存勖一样的存在。

若是圣上许下上面的那些承诺,节帅才需要担心。可圣上只是加封节帅为郡王,掌右神威军,仅凭这还无法威胁到圣上,说明圣上是真心实意想要节帅支持他。

至于节帅担心的清算沙陀人,这不可能。如今朝廷军队沙陀人出身的将领不在少数,圣上不可能做自毁长城的事。

若是那样,恐怕不用节帅出面,就会有其他沙陀将领起兵反抗。”

“你的意思,我可以答应来人?”李嗣源问道。

“节帅,机不可失,不妨答应。”安重诲肯定道,“对了,节帅,圣上的要求是什么?”

安重诲一时间忘了这个大事,虽说圣上要李嗣源支持他,但总不能是口头支持吧。

“是右神威军。希望我能说服右神威军的将领站在圣上那边,同时在事后公开指出李存勖是试图篡位。”李嗣源说道。

“原来如此。”安重诲恍然大悟,“以节帅的威信,的确能说服右神威军投靠圣上。圣上掌握着左右龙武军、左羽林军,晋王掌握着右羽林军和左右神威军、长直军。

若是右神威军转而支持圣上,加上河东的军队,圣上这边就占了兵力优势。”

“你认为圣上会赢吗?别到时候晋王赢了,那就麻烦了。”李嗣源又抛出一个担心。

安重诲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好在他也习惯这种。

别看李嗣源在打仗上勇猛无比,但是在做决定一事上经常犹豫不决。

“晋王年轻气盛,骄傲跋扈。承袭晋王这几年,信任宦官和怜人,疏远郭崇韬这样的谋臣,不是明君之相。

反观圣上擅于谋略,又是大唐皇室出身的帝王,大义在手,肯定能成功。而且节帅若是支持圣上,就是国丈,不说权倾朝野,也肯定位极人臣。”安重诲苦口婆心劝道。

“真的?”李嗣源有些不确定,“既然你都这么说了,说明事情可成。我就先回了来人,藩镇距离正式表态还有些时间,到时候再看局势。”

“节帅英明!”

安重诲可以肯定李嗣源已经决定了,只是心里还有些犹豫,需要时间去说服自己。

大不了自己后面不时劝劝,想来问题也不大。

他也没想到今日赶来会是这事。

可想想如今朝廷局势,好像也是必然要发生的。

有些事情他没细说,晋王仰仗肯定不止禁军,甚至会有大同和幽州的兵马。不过晋王调动藩镇军队却是不容易,圣上肯定不会等晋王把藩镇军队调到太原的。

圣上肯定不只是仰仗右神威军,若是李嗣源不答应,圣上难道会束手就擒?

肯定不会!

可惜他对晋王了解一些,却对圣上知之甚少。

主要在李克用时期,圣上基本上就在行宫,很少出宫。

李克用死后,圣上这才崭露头角,在外人看来就是仰仗枢密使张承业、右龙武军大将军氏叔琮和绥州节度使丁会这才能坐稳皇位,在外人看来非常低调。

晋王不同。

承袭晋王以来,先是杀了自己的亲叔叔,然后在潞州大败梁军,紧接着又在柏乡再次击败梁军并收服成德、义武二镇,现在更是攻破幽州。

有多高调就有多高调,所以才导致朝中不少官员纷纷转投晋王。

但安重诲并不认为圣上是无能之辈,否则也不可能从一个傀儡皇帝,到现在掌握近半朝廷大权。

或许圣上有其他底牌,只是他没想到而已。

而晋王却有很大的弱点,那就是太过冲动,听不进旁人建议。昭义和自家节帅跟晋王关系恶化,也跟晋王有关。

连郭崇韬这种对其帮助很大的谋士都被发配到幽州,可见李存勖容人之量还是不行。

所以从他心里来说,肯定愿意看到李嗣源投靠圣上,这样李嗣的地位就会大幅上涨,他这个心腹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不过想到南边伪梁内战打的轰轰烈烈,朝廷这边也有内乱的趋势,他总觉得有些过于巧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