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371章 岐王之殇(五)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其实信中的内容很简单,由氏叔琮亲笔写的几个条件:

第一,李茂贞赔偿粮食一百万石,铜钱五十万贯,绢二十万匹;

第二,李茂贞自废岐王称号,降为郡王;

第三,送其长子入太原为质。

答应这三个条件,氏叔琮就愿退兵,否则等攻破凤翔城,必屠了李茂贞全族。

这话中威胁的意味很重,李茂贞看完后,神色阴沉地都能滴出水,这简直就没把他放在眼里啊!

至于那一天的答复时间,李茂贞直接忽略了,他不可能答应这个条件。

若他答应,这就真的抬不起头来了,而且再无翻身之地。

一百万石粮食、铜钱五十万贯和绢二十万匹,足以掏空他的家底。失去了粮食的钱财,他拿什么去守住这片基业?

而且没了静难军和彰义军,他的实力大不如前,恐怕十年都恢复不过来。

“叔父!”李继崇看着信中的条件,犹豫了半天才敢开口,声音还压得很低。

“看什么?本王不可能答应这条件,氏叔琮欺人太甚。就算是他大军抵达又能如何?

他当年的主子都不能攻破凤翔城,本王就不信他能打进来!”

李茂贞看着手中的信,更加愤怒,直接撕成了碎片,撒在城墙上便拂袖而去,那一片片碎纸在空中挥舞,在场的人愣了一会儿,反应过来后,便立即跟了上去。

“招讨使,李茂贞恐怕不会答应信中的条件吧!”

看着凤翔城,李继崇有些担忧,那信中的条件,可是非常苛刻。

不说赔偿问题,就自降爵位和送长子入京为质,都是让人很难接受的一件事。以李茂贞的性格,不见得会答应。

“本使也没奢望他答应,吓唬他一下而已。”氏叔琮淡淡道。

李继崇听了,不禁有些意外,还能这么玩?

氏叔琮没有继续解释,而是看着远处的凤翔城。

大唐立国初期,在此地置岐州,唐玄宗天宝年间改为扶风郡。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肃宗幸临扶风郡,同年收复长安、洛阳,先改为凤翔郡,同年底升格为府,改称风翔府,号西京,与成都、京兆、河南(指河南府)、太原合称五京。

因为是大唐的五京之一,所以城池高大坚固,这也是李茂贞当初能在朱温的包围下坚守一年多,要不是因为没吃的,估计李茂贞还不会服软。

凤翔的地理位置重要,位于关中平原最西边,再往西就进入了传统的陇右地区。

其中秦州就位于陇右,目前在李茂贞的掌控下,再往西就是吐蕃的地盘。

虽说吐蕃目前四分五裂,但这里不乏部族不小的部落,而且族中勇士擅于骑射,岐军面对这些游牧民族的骑兵,占不到太多优势,势力范围到秦州就算截止了。

凤翔城的外的护城河是宽达两丈,仅靠人力跳跃,几乎不能越过。同时吊桥高启,城门坚固,攻城槌难以运送到城墙下。想要攻城,必须制作木板搭在护城河上或者用沙土在护城河上填出通道,然后再用云梯和攻城槌强攻城池。

这种攻城方式,只要城内守军坚决抵抗,进攻一方要付出很大的伤亡代价才行。

面对如此一座坚城,若是之前,氏叔琮绝对没信心短时间拿下来。

有着太原这个前车之鉴,氏叔琮对于坚城是有一些心理阴影了。他就三万五千人,若是在攻城时损失太大,想要攻占凤翔城,谈何容易。

好在圣上拨给他一些好东西,只要利用得当,炸开城门不是问题。

若是炸开城门,他都不能占领这凤翔城,他直接可以自裁了,丢不起那人。

“招讨使,符帅去泾州之前曾说他派了几十人的斥候侦察岐军的动静,现在还未归来,猜测有可能跟随岐军进了城。”高行周想到一事,便开口提醒氏叔琮。

“也就是他们可能在城里?”氏叔琮眉毛一挑。

“可能性很大,若是有他们配合,我们或许能很快破城。”高行周自信道。

氏叔琮听完摇了摇头,“他们有没有真的在城内还一说。就算在,高大将军认为几十人的斥候能在几万人的大战中起到多大的作用?”

说完,氏叔琮看了一眼高行周,也算是敲打一番这个来自幽州的降将。

也不知道圣上是看重对方哪里,如此重用。禁军将军当了不过一年,就提拔为大将军,虽说有平定叛乱之功,但这也太快了点吧?

高行周面露尴尬,“招讨使说的是,是末将愚钝。”

“好了,吩咐下去,抓紧准备攻城梯、小车、木板这些,为明日的攻城做准备。”氏叔琮吩咐道。

虽说有那个大杀器,但不能把希望都寄托于那上面。

大杀器只能作为一个突破口,只要有了突破口,其他地方也就会接二连三出现突破口,大量的士兵才能趁机攻入城中。

氏叔琮要做的是一举攻破,大杀器的数量并不多,经不起太多的折腾。

当大军安营扎寨之后,就开始忙碌起来,不仅是小车、木板,还有沙土、石头这些,得用来填护城河。

谁让凤翔的护城河这么宽。

其实太原的护城河也不窄,而且直接引得汾水做的护城河,也不用担心出现护城河没有水的问题。

城外大军在忙碌,城内则是人心惶惶,特别是到了天黑之后,唐军朝着城内射了不少带纸条的利箭。

虽然识字的不多,但纸条上的内容还是流传了出去。

“队正,上面说朝廷的大军已经攻占了彰义军,是真的吗?”一个火长凑在被外面的惊呼声惊醒的秦阳面前,好奇问道。

秦阳眉头一皱,“不管是不是真的,现在它就是真的。想办法把这个消息传递出去,不要做得太明显,这消息若是能传来,对于岐军士气的打击很大。”

“明白!”火长点头道。

其实秦阳不这么做,这消息也会很快传来,因为城中还有七八千的彰义节度使士兵。

得知彰义节度使已经被唐军攻占,这些士兵也着急了。

而且纸条上还劝这些士兵开城投降,可以免去他们的罪责,让他们可以回家跟家人团聚。

家乡被攻占,这些在外乡的士兵能不着急?

加上秦阳也让人暗中煽风点火,一个晚上,这消息基本上传遍了这些彰义士兵的耳中。

其实这也怪李茂贞自己,非得把彰义士兵放在靠近城墙的位置,刚好在那些带着纸条利箭的落点附近,只要有人看懂纸条上的内容,肯定会忍不住给周围的人说。

“彰义真的被攻占了?这不是真的是吗?”

“那纸条上说的,说是前日,泾州刺史就开城投降了。”

“这怎么办?我的家人还在泾州,要是唐军知道我们在岐军当兵,会不会牵连我们的家人?”

“唐军不是说我们放下武器投降就不追究我们的罪责吗?”

“这你也信?肯定是唐军骗人的。”

“为什么不信,我们本就是大唐的子民,投降唐军又不丢人。”

开始的时候,还是一小拨人在那里议论,值守的将领见唐军没有攻城,也就没当回事,但还是把纸条送到了李茂贞手中。

大半夜被人从睡梦中叫醒,李茂贞还以为是唐军攻城了。

可得知并未攻城,就有些生气,当他看到纸条上的内容时,顿时睡意全无。

“这纸条哪来的?”李茂贞拿着纸条连忙追问道。

“回岐王,是城外的唐军用箭射进来的。”来人恭敬回道。

“这样的箭有多少?”

“不少,起码有上千支,甚至更多!”

“快,快让人把这些箭收缴,特别是这些纸条。还有严令士兵讨论此事,一旦发现,严惩不贷!”李茂贞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当即下令道。

“是,末将遵命!”

“叔父,发生什么事了?难道是唐军趁夜攻城?”

这时,李继崇也匆匆赶来,他以为是唐军攻城,所以是穿好了盔甲才赶来。

“不是,你看这个!”李茂贞把纸条递给侄儿,他则是让人把自己的衣裳拿来穿上,出了这事,他肯定没法睡觉。

李继崇看着纸条上的内容,有些惊讶,连忙问道,“叔父,难道泾州真的被唐军攻陷了?”

“本王也不知。”李茂贞不禁摇头,“现在的问题关键不是这个事,而是如何让事情恶化。

城中有不少彰义士兵,他们若是得知这个消息,肯定会人心惶惶,无心恋战。”

从泾州被围的消息传来,李茂贞就对彰义节度使不报太大希望。

现在最重要的是守住凤翔,其他的都是白搭。

“叔父,那现在怎么办?”李继崇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着急问道。

“本王已经让人去收缴那些箭,希望能阻止消息扩散,否则会引起不小的麻烦。”说到这里,李茂贞也有些担心。

当一个时辰后,派去收缴这些箭的将领传回消息,至少有两百支箭上没有纸条,而且还不敢保证有多少是连箭带纸条藏起来的。

听到这个消息,李茂贞神色一沉,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