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397章 河朔变故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先生,你这计策可是让本王丢脸丢大了!”

甘州回鹘使团驻地,回到住处的狄银不禁埋怨起给自己出主意的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长得倒是文质彬彬,就是有些偏黑。

此人叫尚汉,吐蕃温末人,身上同时有吐蕃和汉人的血统,其祖上据说还是大唐的河西本地的大家族。

只是吐蕃攻占河西后,汉人都沦为奴隶。这些吐蕃奴隶之间相互婚配,就形成了现在的温末人,名义上说是吐蕃人,但血统很杂。

可即便是自诩正统的吐蕃人,又有几个是真的血统纯正?只要是遵循吐蕃习俗,都可以算是吐蕃人。

这个‘尚’姓,本就是来自吐蕃,虽说名‘汉’,但他对大唐并没有什么归属感,毕竟其父辈、祖父辈都被吐蕃化了。

张议潮收复河西后,尚汉的祖辈便居住在甘州,之后甘州回鹘攻占甘州,其家族就归顺了甘州回鹘,他后面也就效忠于回鹘可汗。

如今汗国内可汗身体尚好,但内部也有几大团体。

药罗葛狄银因为去年大败西汉金山国有功,在汗国内威望日增,这其中也有尚汉的功劳。

看到二王子倒打一耙,尚汉也有些无语,连忙请罪道,“二王子恕罪,是下官鲁莽。”

之前宴会的比试,的确有他的煽动,但狄银并未反对。

正常情况下,狄银其实不该输的,可他轻敌了,被对方抓住了机会。

可尚汉哪里敢去明说是二王子轻敌造成的?只能老实背锅。

“那如今怎么办?没想到大唐的皇帝居然愿意加封本王为郡王,可惜本王没能抓住这个机会。”狄银也没怪罪尚汉,毕竟比武的事,他也有责任。

尚汉神色变得严肃起来,点了点头,“下官也未想到。加封二王子为郡王,不像是空穴来风,恐怕这大唐皇帝的确有此意思,起码不反对。”

“那现在怎么办?”狄银也有些着急,“若是能得到大唐皇帝的加封,可比击败归义军那群人的好处还大。到时候回到汗国,不少中间派也会转投本王。”

说着,狄银就对自己的大意赶到不满,好好的结果被他自己破坏了。

尚汉沉吟了一会儿,抬头说道,“二王子何不去拜访一下礼部的李尚书?若是他肯帮二王子说话,或许二王子还有机会得到郡王的加封。”

“李珽?他会帮本王?”提到李珽,狄银有些怀疑,“本王可是击败了归义军那群人,而李珽可是敦煌人。”

“二王子,归义军败于汗国之事,并没有外人知道。通往中原的道路都在汗国的控制中,若是李珽知道,之前对二王子的态度也不会那么友善。

只要他不知道归义军的事,剩下的就好办了。只要二王子备上一份厚礼,想来李珽会为二王子说话的。”尚汉分析道。

狄银点了点头,“为今之计,也只能这么办了,只能祈祷他不知道归义军的事。”

不是狄银不想找其他官员,而是他根本不认识其他人。

大唐的官员,他就认识李珽、冯道和折从阮三人。可后面两人都不在太原,也就跟李珽有些交情。

而其他官员,这些日子倒是打点了一些,可想要那些人为他说话,难度更大,还不如去找更有分量的李珽。

相比于不高兴的甘州回鹘使团,后百济的使团却是激动不已。

第二天一早,便有宦官亲自来驻地,召龙盖和甄神剑二人入宫面圣。

不过是一纸册封,李柷不可能去赖皮,所以便下令加封甄萱为百济王、光州节度使、海东四面行营都统,食邑两千五百户。

同时,李柷还册封甄神剑为平壤县侯、全州刺史。

索性不过多一道圣旨,也能彰显他的大度。

有些东西,还是需要给外人看看,不然怎么笼络人心?

傍晚,李珽回到府中,便得知甘州回鹘的二王子狄银在府上等候。

对于狄银的到来,李珽也有些疑惑,直到他看到那一箱珠宝。

狄银自然是不缺珠宝的,毕竟去年大败西汉金山国,缴获也算是颇丰,手中也截留不少。此次太原的花费,也都是缴获而来,所以并不心疼。

“二王子这是何意?”看着那箱珠宝,李珽面不改色,没有拒绝,也没有手下。

但在狄银眼里,这就是好消息。没拒绝,就代表会收下。

“这些日子,小王承蒙李尚书照顾,临走之前,特备上薄礼,还望李尚书笑纳。”狄银笑着道。

一个侍女端来泡好的热茶,李珽接过,轻轻吹了吹茶沫,然后把杯子放在小桌上,看了一眼狄银,淡淡道,“二王子有话直说,不必拐弯抹角。”

他跟狄银也算是打过几次交道,他出使甘州回鹘时,这位给他送了一匹骏马。

这次对方代表甘州回鹘前来朝贡,又给他送了两匹骏马和一些财物,他也都欣然手下。

狄银一愣,连忙解释道,“李尚书倒是直接。不知李尚书可否在圣上面前说说好话。。。”

狄银话音未落,李珽突然盯着对方,有些诧异,“你难道想要那个郡王爵位?”

狄银虽说惊讶,但还是如实点头,“若是李尚书可以帮忙,除了这些薄礼,小王还会奉上千贯钱财,作为酬劳。”

“二王子这是想要对本官行贿吗?”听到千贯酬劳,李珽有些心动,但作为礼部尚书的尊严,让他暂时沉住了气。

“李尚书这话说的,小王不是这个意思。”狄银笑着解释道,“主要是小王想和李尚书叙叙旧,聊聊敦煌的风土人情。”

听到‘敦煌’二字,李珽的神情有些不自然。

作为漂泊异乡多年的他,对于那出生之地,很是想念,可却一直不知道故乡现状如何。

想到狄银以此为筹码,李珽犹豫了,思考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开口,“不知道你们汗国怎么处置之前的和亲公主?”

“和亲公主?”狄银一愣,一下就想到是几年前大唐嫁给父汗的那个公主。

他当然知道那个公主并无皇室血统,因为当今圣上并无姐妹。而在宗室也基本名存实亡,关系远点早已被宗室出名,关系近点的基本都被韩建等人杀没了。

那所谓的和亲公主,不过是晋王李存勖的堂妹,然后加封为公主的。

对此,甘州回鹘并不在意。

他们只需要得到大唐的册封和迎娶到大唐的公主,至于那公主是不是真的,他们并不关心。

见对方懂不起,李珽提醒道,“那位和亲公主是晋王李存勖的族妹。二王子应该知道,在天佑八年,晋王谋逆被诛,其族人也都获罪。

而你们汗国对于这位逆贼家族出身的公主,就没有一点表示?”

狄银有些迟疑,那是他父汗的女人,他可没权去处置。

“李尚书,那是小王父汗的后妃。。。”

李珽不禁冷哼一声,“若是二王子想要得到郡王册封,在这件事上就必须有所行动。

要知道,因为这件事,朝中有大臣认为你们汗国心怀不轨,建议出兵征讨。”

“怎么可能?”

听到大唐出兵征讨,狄银脸色大变。

甘州回鹘虽说暂时称霸河西,但实力并不是很强,拥兵只有数万人而已。

“二王子若是不信,可以派人去打探。据说圣上也有些不满,若二王子不能拿出一个态度,就算是本官帮你说话,也无法让你获封郡王。

该怎么做,二王子不会不知道吧?”李珽‘提醒’道。

这件事,不一定有李珽说的那么夸张。

但刚才狄银拿敦煌的消息来要挟他,让他很不满。

自己是朝廷的礼部尚书,掌握朝廷大权,岂能被以番邦之人威胁?这也算是小小的惩戒,他自然不会去挑破。

狄银连忙起身解释,“还望李尚书在圣上面前美言一二,甘州回鹘一直秉承祖先遗训,与大唐是甥舅之国的关系,怎么可能做出对大唐不利的事情,定是有人从中诬陷。”

“是不是真的,还得二王子拿出实际行动才是。若圣上一高兴,二王子这郡王之位唾手可得,那个时候想来对二王子在汗国的地位帮助不小吧?若是能压下仁美王子也不是不可能。

若是二王子不敢做主,朝廷自会发出通牒,到时候,事情可就没这么好解决了。”李珽半威胁半怂恿。

虽说他不知道河西现在发生了什么,但出于之前的不满,他还是想要教训一下狄银。

提到‘仁美’,狄银的脸色就变了。

有不甘、怨恨和激动的表情在他脸上流转,分不清谁才是他真正的内心活动反映。

“李尚书放心,回到汗国小王定会上奏父汗,把和亲公主送回大唐。”狄银想到一个理由。

不管怎么说,和亲公主代表大唐,不可能杀了了事,最好的办法就是送回大唐。到时候大唐这边怎么处置,那就是大唐的事,跟他们甘州回鹘无关。

狄银此时心情有些慌乱,主要打乱了他的计划,他需要回去跟尚汉讨论怎么做,毕竟事关重大。

其实在这之前,当晋王及其亲族获罪的消息传到回鹘后,甘州回鹘内部也讨论过,就以装作不知道为由,不管此事。

没想到大唐这边却是想到,让他们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

在狄银离去的时候,李珽突然叫住对方,“二王子,明日你亲自入宫面圣,本官会为你寻找一个机会。”

狄银一愣,回过头看了一眼李珽,露出感谢的表情,便匆匆离去。

虽说事出意外,但结果似乎是朝着之前的计划而去。

不管中间出现什么变故,最重要的还是结果。

第二天,在李珽的建议下,圣上还是接见了本欲在今日离去的甘州回鹘使团。

或许是被狄银的态度打动,也或许是为了分裂甘州回鹘,李柷最终还是下旨册封狄银为张掖郡王。

对于李柷而言,目前河西的局势越乱越好,这样后面朝廷收复河西,难度会更大。

对此,狄银并未想到,毕竟他只是想借大唐的势,来巩固并提高他在汗国内的话语权,那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在要结束的时候,河朔那边传来了消息,而且还是坏消息。

杨师厚借着新年的机会大败唐军邢洺军部队和右神威军,兵逼邢州。

得知这个消息,李柷不禁感慨,杨师厚这头猛虎还是放出去了。

李嗣源的军队大败而归,在削藩的风声开始传出的机会,朝廷这边根本没有精力去调集更多的军队去攻打魏博,以免成德、昭义等趁机闹事。

朝廷需要禁军坐镇中枢,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这样一来,杨师厚便可腾出手对付西梁。

不出意外,恐怕就这一两个月,伪梁的局势会发生巨变。

遇到这种事,李柷也没空管番邦的事,各镇节度使也都放回去,以免各地生变。

就算是伪梁局势生变,短时间也不敢跟朝廷开战。

哪怕是朱友珪不争气,战败了,朱友贞一统伪梁,那也是一个烂摊子。杨吴军队攻占徐州是事实,伪梁被打的元气大伤也是事实,就算是朱友贞想跟朝廷开战,那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李柷自然是乐得看戏,只要杨师厚那边不胡来,他就可以继续削藩。

所以后面这段时间,李柷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伪梁局势上。

为了让朱友珪这个不靠谱的盟友多支撑一会儿,他还是派人把消息传递给对方,让其小心身边的将领。

朱友珪集团内部本就矛盾重重,若杨师厚携带大军杀来,恐怕内部就会乱起来。

朱友珪的存在,对于李柷来说自然是好消息,毕竟有这样一个众叛亲离的敌人,要比遇到得到朱温旧部支持的朱友贞强。

虽说朱友贞也是一个不靠谱的皇帝,但毕竟要比朱友珪有本事一些。

若是可以选择,李柷自然会选朱友珪,而不是朱友贞,这想都不用想的事。

而就在这个局势下,甘州回鹘和后百济等番邦使者都纷纷离开太原,返回各自的领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