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431章 唐辽初战(二)(二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本来疑惑圣上对禁军调动的众人,听到韩偓这么一说,这才想起,大家说了这么多,居然连统军之人都没确定下来。

此次迎战契丹,可能涉及二十万大军的调动,这统军之人可不能贸然决定。而且朝廷北迁太原后,还从未出现过二十万以上大军作战的情况,之前基本都是数万人,最多也就十万人。

对于统军之人,众人其实都有猜测,无外乎那么几人。

张承业这个枢密使算一个,李存璋和氏叔琮都可以,丁会也是合适人选,李嗣源也算一个。

除了这几人,李嗣本、符存审、李存进、刘知俊也算,或许郭崇韬这个兵部尚书也可以。甚至韩偓觉得他也可以去担任这统军之人,毕竟也是当过兵部侍郎,虽说多年不涉军务,但他的资历却够。

若是李存勖、李嗣昭和周德威没死,比符存审、刘知俊等人更合适。

但这些人选,细细一想,有些人其实并不具备指挥这次二十万大军的能力或者条件。

李嗣本虽说因为张承业早早投靠在圣上麾下,但多年来并无拿得出手的战绩;

符存审倒是有攻占彰义节度使的战功,可圣上到现在都未调回其,想来也没打算让其统军迎战契丹;

李存进、刘知俊二人虽有能力,但二人并未得到圣上可以托付二十万大军的信任,肯定不行;

韩偓虽说当过兵部侍郎,但多年不涉军务,除非是没人选,否则不会让他统军;

郭崇韬此时并未展现出过人的统军之才,也差点;

氏叔琮倒是有能力,也有不少战功,可圣上已经让其出任先锋,明显也被排除统军人选。

通过排除法,其实就剩张承业、丁会、李嗣源和李存璋四人。

在场的众人都很好奇,这统军重任会落在谁的身上。

其余几人的目光在张承业和李存璋身上流转,也有看郭崇韬的,若不是这三人之一,只能是丁会和李嗣源了。

李柷并没有急着回答,看着这些大臣在那里暗暗猜测,他则是淡淡说道,“此战朕会亲征。”

“什么?”

“啊!”

听到圣上打算亲征,殿内一下就炸锅了,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圣上居然有御驾亲征的打算。

“陛下不可!”张承业最先站出来反对,大声劝道,“此战凶险,陛下乃九五至尊,怎可轻易涉险?陛下万万不可亲征啊!”

“陛下,枢密使言之有理。统军之人选一合适之人即可,陛下身为天子,身份尊贵,若有闪失,将会动摇国本,还望陛下三思!”韩偓也紧随其后劝道。

“陛下三思。。。”

“陛下,臣愿代陛下指挥大军迎战契丹,陛下切不可亲身犯险。”

“陛下不可亲征啊!望陛下三思!”

“陛下,臣以为可以枢密使或大同节度使丁会为统军之人,陛下只需坐镇太原指挥便可,切不可犯险亲征。”

一时间,这些大臣纷纷进谏,总之目的就一个:阻止圣上御驾亲征。

“李克用和李存勖二人都能亲自领兵作战,为何朕不可亲征?”李柷沉着脸反问道。

“陛下,此二人本就是武将出身,久经沙场。李克用更是在领兵作战中受伤,最后不治身亡;还有国贼朱温也是在亲征河朔途中病倒,才有伪梁如今乱局。

有这两个前车之鉴,陛下怎可能轻易犯险?还望陛下三思!”韩偓神色颇为着急。

御驾亲征是好,但那是在赢得情况下。若是战败,那带来的后果更加严重。

“那是二人倒霉,况且朕也没说要拿着刀剑上阵厮杀!想当年太宗皇帝都能亲率六军攻打高句丽,朕为何不能效仿太宗皇帝,亲征契丹。”李柷又找到一个借口。

其实韩偓很想说太宗皇帝就是因为亲征高句丽,身体落下疾病,几年后就病逝了,但他却不敢这么说。

“陛下,如今朝廷不比太宗朝,不能有任何大的动荡,否则会动摇国本。”韩偓只能换一个方式劝道。

“只要陛下放弃亲征,老奴愿意披挂上阵!”张承业眼中泛着泪水,并不想圣上去冒险。

张承业虽说是贤宦,但不代表对方适合统军作战。

所以李柷毫不客气地反怼了这位贤宦,“枢密使若是李卫公或者郭汾阳之才,朕自然不会亲征。枢密使虽然忠心耿耿,但不适合统军。”

听到圣上这话,张承业尴尬之余也有些失落,相当于圣上不认可他的能力。

“陛下,老奴推荐丁会为帅。”张承业并没有放弃,自己不行,那就让丁会去。

“丁爱卿需要坐镇大同镇,若他统领大军于幽州之地迎战契丹,何人和镇守大同?”李柷摇了摇头,拒绝道。

“那李副使、氏副使或者郭尚书呢?”张承业再问。

李柷在张承业所说这三人身上扫视了一圈,淡淡道,“三人或许有这军事才能,可涉及指挥各地兵马,三人难以服众。或者诸卿推荐一位可以平衡各方将领并且具备极佳军事才能的大臣。”

听到圣上这解释,众人这才想起这个问题。

若是说平衡各方势力的大臣,恐怕只有张承业才行,但这位枢密使在作战指挥上的确不出众;丁会、氏叔琮等人倒是会打仗,但却没那平衡各方势力的本事。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李克用父子时期,那些大战都是这对父子亲自领兵,不是没原因。

柏乡之战的伪梁便是如此。伪梁禁军骄横,不听客将王景仁的指挥,导致将帅不和,被处于弱势的李存勖击败。

若从这方面来看,圣上御驾亲征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即便如此,陛下也不能亲身犯险。就算老奴等人不反对,宫中的太后那边肯定也不会同意,而且太原也需要有人坐镇,方能确保后方不会出现动乱。”张承业有些固执,并不想同意,所以搬出了何太后。

“太后那边,朕自然会去说服,枢密使不必再劝!至于留守太原的重任,朕就交给枢密使了。”李柷认真说道。

“陛下!”

张承业听闻有些惊愕,而韩偓却是非常失落。即便是不能阻止圣上亲征,这留守的重任,也应该给他这个吏部尚书才是,最后却给了张承业。

“怎么?难道枢密使要抗旨?”李柷不悦道。

张承业连忙行礼,“老奴不敢。”

“枢密使!”说着,李柷从龙椅上走了下来,来到张承业的身前,双手扶起对方,看着这位助他良多的贤宦,语气诚恳地说道,“朕即将亲征,这后方唯有交给你,朕才放心。”

李柷一边说,一边扫视了一圈众人的表情,这些人表情各异,有羡慕,有嫉妒,也有不甘。

“陛下,老奴惶恐!”见圣上如此态度,张承业很是感动,身子颤颤巍巍地面对着圣上,眼眶中泛着些许热泪,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李柷再拍了拍对方肩膀,微笑道,“朕刚才对爱卿的评价没有说完。爱卿你虽没有统军作战的军事才能,但坐镇后方,为朕亲征提供军需保障却是没问题。”

“老奴谢过陛下!”张承业语气有些激动。

李柷微微一笑,走回台阶,便转身看向众人,“此次御驾亲征,就由枢密使担任太原留守,负责朝中一切事宜。遇事则由枢密使与六部商量,决定权由枢密使掌管;若有无法决断之事,派人送到朕手中。这尺度,由枢密使自行决断。”

听到这话,众人便知道这是让张承业在圣上亲征期间全权处置朝廷事宜,这不仅是很大的权力,更是信任。

“陛下放心,老奴一定不负圣恩,为陛下守好这太原。只是希望陛下亲征不可轻易犯险,还望陛下采纳老奴的谏言。”张承业再次劝道。

圣上既然亲征之意坚决,他只能退而求其次。

“枢密使放心,朕不会亲自领兵上阵,只是在易州或者涿州居中指挥大军迎敌。”李柷虽说是亲征,但不是亲自上战场。

二十万左右大军的指挥,他实在不放心交给其他人;再则,他也想去砰砰运气,看是否能和那位契丹可汗碰上。

在这个时代,能让他重视的对手并不多,耶律阿保机绝对排在第一。虽然目前的情报并没有证明是耶律阿保机亲自领兵,但他觉得契丹大军的统帅就是这位可汗本人。

既然是王见王,那就看看谁更厉害一些。

听到圣上只是在涿州或者易州,不仅是张承业,其他大臣也都放心不少,这样的危险性就不是那么大。

随着这次临时的朝会结束,圣上要御驾亲征的消息就传开了。

对于百姓和军队来说,御驾亲征是能极大地提升军民士气,加上《大唐日报》的刻意引导,太原城内外的百姓都有些激动。

有人激动,自然也有人担心,在得知李柷要御驾亲征后,何太后和后宫中的妃嫔就急忙跑来。

她们也很惊讶,怎么突然就传出圣上要御驾亲征的消息,事前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