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463章 水调歌头(二)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太原城,中城仙鹤居。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夜,不仅晋阳宫在举办中秋夜宴,太原城不少人也都举办者各种赏月宴。

仙鹤居是太原城青楼比较有名的,占地较大,还从汾河引了一道水渠到其内院,是汾河边青楼中算是一绝。今晚的仙鹤居比较热闹,因为这里正在举办一场诗会,由仙鹤居发起,包括春风阁在内的多家青楼共同举办。

说是诗会,其实也是这些青楼花魁展现才艺的机会,以此来奠定各自的地位。这样的诗会也是近些年才出现,也得益于太原的政局稳定,除了晋王的那次叛乱,好几年太原都没有什么动乱,所以也就出现了一些附庸文雅的诗会活动。

这次在仙鹤居举办的诗会也叫鹤园诗会,是真的有仙鹤,为了别具一格,专门从别处买了数只过来,不然也不敢叫仙鹤居。

这次的鹤园诗会因为是一众顶级青楼举办,倒也热闹,吸引了不少年轻才俊和达官贵人参加。当然,真的贵人却是没有,毕竟那些贵人都去宫中参加夜宴去了。

来这个鹤园诗会的却是有那些权贵家中的子弟,也有一些品级不高、但有些才华的官员参加。

比如杨凝式。

他是受邀参加官员中职位不是最高的,却是才名最大的。他的才名不仅是诗词方面,他的字更加出名。

杨凝式这样的官员流连于青楼,似乎是为了印证风流才子的称呼。

而且杨凝式也是昭宗年间的进士,肯定前途无量,所以他的出现,就引起了不少人的追捧。

琼王离开晋阳宫后就赶往春风阁,却得知秦姑娘不在阁里,而是去参加鹤园诗会去了。虽说秦姑娘并不是春风阁里的花魁,但本身有才名,对于诗词有些见地,又擅长弹唱,自然不会缺席这种场合。

琼王也没多想,便带着符彦饶和李詹两人急匆匆地赶去仙鹤居。

今晚的仙鹤居热闹非凡,当然这种多家青楼举办的诗会是轮流来的,不然其他青楼不就为仙鹤居做嫁妆了?

琼王赶到仙鹤居的时候,举办诗会的内院里音乐声响起来,歌女们正用着轻灵的嗓音在吟唱着今晚的优秀诗作,气氛显得轻松快活,倒没那么拘谨。

琼王听到不是秦姑娘在吟唱曲子,心里放心不少,那是自己的,怎么能给别人吟唱曲子,除非是自己同意了。

在他心里,秦姑娘已经是他的禁脔。

他也是第一次来仙鹤居,一进仙鹤居的内院,也有些惊讶。

仙鹤居的内院是一个布局精美、古韵弥漫的北方园林,各种假山楼阁、亭台水榭,泛着光芒的花灯在如星空点缀般。

因为有同场演艺的环节,所以还搭了专门的台子,台下则是摆着一些桌子,男女各自抱团坐着。

这里的女子基本是几家青楼的头牌或者有些才艺的女子,男子就是仰慕佳人、自诩风流的读书人,总得加起来还是有一两百人的。

毕竟这样的诗会,今晚有不少,有的是名流大儒举办的,也有一些商贾举办的,还有一些权贵家办的。可以肯定的是,太原城的那些青年才俊,今晚几乎都不在家,分散在了各个诗会中。

为了避免节目单调,除了表演、赏月、作诗词外,还有灯谜这些简单又不失趣味性的缓解。还有杨凝式的专场,毕竟是其书法不错,本身也是名气不小的才子。

因为请不来大儒,所以杨凝式俨然成为在场这些年轻才俊诗词的点评者之一,秦姑娘也是其中之一。虽说青楼也都会教这些花魁琴棋书画,但也有高低之分。秦姑娘虽然在作诗词方面不一定很擅长,但却比较了解,当点评也勉强可行。

毕竟这么多年轻才俊,肯定也有不少擅长作诗词的,在佳人面前,自然想展现一番。所以今晚的杨凝式比较忙,前前后后点评部下二十首诗词,可好点的也就那两三首而已。

“秦娘子,李郎君到了,请你过去!”

秦姑娘本在在点评一首中秋词,这时有春风阁的人过来在其耳边低声说了一句。

秦姑娘听闻身子一颤,连忙告罪一番便起身离去。众人的注意力都在杨凝式身上,倒也没人在意秦姑娘,毕竟是一个过气的青楼前花魁。

琼王肯定不会亲自跑诗会现场来,他在内院的一处雅间等候。

“秦娘子请!”

雅间门口,符彦饶推开门便让秦姑娘进去,他和李詹以及其他亲兵在外守候,只有随身的太监跟随着琼王。

“秦姑娘,你怎么来这里也不说一声,我这里有一首好词,你绝对喜。。。”

在秦姑娘一进雅间,琼王就被其的打扮惊艳到,愣了一会儿才口若悬河般的说起来。

秦姑娘犹豫了一会儿,对着眼前这位公子哥行了大礼,“贱妾参见琼王殿下。”

琼王一愣,嘴巴长的大大的,有些惊讶地看着对方,半天才说出话来,“你。。。你知道了?”

“贱妾前些日子去过入城仪式现场,见到了殿下真容。”秦姑娘解释道。

“本。。。我不是有意隐瞒,只是怕那个身份会吓到你。”琼王连忙解释道,生怕佳人误会,“我知道你爱诗词,我这里有一首非常好的中秋词,你肯定喜欢。”

此时的琼王就像是一个初哥一样,遇到自己喜欢的人,紧张不已,生怕对方生气。至于他为什么喜欢上大好几岁的秦姑娘,也跟其从小长大的环境有关。

别看他已经成婚,有了王妃,可那是太后定下的婚事,直接一步到位,在谈情说爱方面,他其实没有多少经验。成熟而貌美的秦姑娘在他面前,无疑极具吸引力。

说着,琼王就把他那手抄的《水调歌头》拿了出来,那字其实认真看的话跟李柷的有些像,因为琼王的字受李柷的影响很大。

秦姑娘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跟这位朝廷唯一的亲王保持现在关系,可看到对方拿出一首很好的中秋词,她又没忍住。

能被琼王夸赞很好,那肯定不差的。

“这是。。”秦姑娘小心翼翼地摊开那幅字,当看到上面的内容后,一脸震惊。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喃喃读完后,秦姑娘整个人傻傻地站在那里,这应该是她今晚看到的最好的中秋词。

不,应该是此生最好的,甚至是她认为这几百年来最好的中秋词都有可能。

“公。。。殿下,这首词是殿下所作?”秦姑娘连忙追问道。

“嘿嘿!”琼王虽然想在佳人面前装逼,但这冒认皇兄的词,他却是不敢,“这不是我作的,我没这才华,这是我兄长作的。你是不知道,宴会上很多人都说兄长这首中秋词一出,余词俱废,天下无人再敢写中秋词。”

看他那得意的样子,仿佛这首词就是他写的一样。

“殿下的兄长?”秦姑娘愣了一下,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连忙掩嘴惊呼道,“难道是当今圣上所作?”

“当今天下文人,除了家兄,谁敢称第一?”琼王颇为自豪,想到一个事,便提醒道,“你可以称呼我为十郎就行,也别那样称家兄,可以称呼为九郎,这样旁人也不会乱猜测什么。”

秦姑娘有些震惊,但还是点了点头,“原来是九郎所作。如十郎虽说,九郎才华横溢,那首《青玉案·元夕》就广为传唱,只是没想到如今又出了这么一首绝佳的中秋词。”

“水调歌头的调子,你应该熟悉,不如当场演奏一番如何?”琼王笑着建议道。

“十郎,这会不会不合适?”秦姑娘有些迟疑。

“这首词明日肯定会传遍太原城,倒也不影响,你只是提前演奏。你来演奏这首词肯定不错,宴会上倒是没人演奏,我还不知道唱出来会是什么效果。”说着琼王就有些激动。

秦姑娘自然不会拒绝,点了点头,“十郎容贱妾熟悉一下这首词。”

。。。。。。

“秘书郎觉得今晚的诗词榜首当是谁第一?”

杨凝式那边,一群点评的人正在相互讨论,毕竟得分出个第一、第二。

杨凝式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故作深沉说道,“今晚的诗词,好一点的也就那么几首,总觉得有些差强人意。”

杨凝式在当初给韩偓写信并得到回复后便亲自来到太原,毕竟其是进士出身,照理说会得到重用的,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只是当一个秘书郎。

秘书郎是秘书省的官职,从六品上,也算不低。不过秘书省主要负责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可以看成是朝廷的图书馆,里面藏书不少,大多是名贵典籍。总得来说,秘书郎一职算不上什么要害职位,虽说级别不低,但属于清水衙门。

这也是为什么这几月来,杨凝式喜欢混迹于青楼的原因,未尝不是表达不满、怀才不遇什么的意思。

“毕竟是临时所作,用词没有经过润色,难免有些小瑕疵。”旁边一个官员笑着道。

“王博士说的有些道理,诗会上能出几首不错的作品,已经算是不错。素闻秘书郎才华卓绝,不知有没有兴趣现场作一首,让我们学习学习?”旁边一名官员略带挑衅的语气说道。

杨凝式瞥了一眼对方,一脸不屑,随即起身道,“既然如此,本官就现场作一首,也教教这些年轻学子该怎么写诗作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