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499章 河朔局势(三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在李定江率领部分军队进入潞州城后,潞州的战事基本就结束了,剩下的就是打扫战场,稳定局势。

不过让李定江头疼的是,如何处置战俘。

此战下来,除了石君立部以及跟随石君立反正的军队外,其他军队都被收了武器,暂时关押着。

这个数量并不小。

潞州一战,昭义叛军战死者并不多,只有四千余人,大约有一万余人沦为战俘,等待处置。

反倒是梁军那边有些麻烦。

跟随朱汉宾来潞州的梁军一共三万人。

二月十七日,白天的交战和夜袭中,梁军战死近万人;

二月十八日,在白天的唐军进攻中,梁军战死八千余人;

除了失踪和逃跑的四千多人,梁军有七千人被俘。

让李定江赶到麻烦的就是这七千被俘的梁军,因为其中有三千多人是被火器伤了,更有一千余人被火枪击伤。

随行的军医在医治这一千多被火枪伤了的梁军俘虏时,发现不好医治,于是情况就反映到李定江这里。

救?还是不救?

直到丁平站了出来,“李都统,这些人没法救。圣上说过,中了铅弹的人很难救治,即便是侥幸不死,余生也会是痛不欲生。末将看来,不如直接处死他们,免得他们下半辈子遭罪。”

“不妥吧?”当即有人站出来,“丁指挥使,杀俘可是大忌,毕竟这些俘虏并不是外族之人,曾经的他们也是大唐的子民。”

“不杀就不杀,反正他们跟随伪梁对抗朝廷,就让他们后半辈子去悔恨吧。”见有人不同意,丁平并没有争辩,反而同意了。

很简单,他想到自己麾下战死的将士,或许让那些俘虏活着才是最好的惩罚。

见下面的人没吵起来,李定江也松了一口气,环视了一圈众人,认真道,“如今潞州之乱平定,诸位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神机营当立头功,石刺史、陈司马和其他禁军也功不可没,军功评定之事,会由都监负责,包括石刺史的功劳。

待呈报朝廷后,一定会论功行赏。”

打赢了仗,李定江自然要安抚人心,奖赏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听到论功行赏,自觉立下大功的人将领自然激动不已,没有立下多少军功的则是有些羡慕,为啥自己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呢?

众人心情不一,石君立突然站了起来,对着李定江行了一个礼,“李都统,末将斗胆问一个问题。”

李定江看了一下石君立,露出笑容,“石刺史但说无妨。”

“敢问朝廷会怎么处置上党郡夫人及没有附逆的子嗣?”石君立的声音不小,但言语间却暗含莫名的气势。

李定江看了看,发现除了石君立,陈宏和其他几名昭义将领和官员也都看了过来,很显然都关心这件事。

“出发前,圣上提及过此事。此战之后,禁军会护送上党郡夫人及其其他子嗣前往太原居住。此次李继韬谋逆,朝廷只诛附逆之人,不株连。”这件事李定江可做不了主,自然是李柷说的。

听到这个消息,石君立等人这才大松一口气,“圣上仁慈,也多谢李都统告知。”

“此次能这么容易平定叛乱,石刺史和陈司马功不可没,想来后面论功行赏,升官加爵是免不了的。

本都统就在这里提前恭贺二人。”李定江客气说道。

“李都统言重了,这是末将职责所在。”陈宏连忙说道。

“李都统,末将是朝廷之臣,对朝廷忠心耿耿。况李继韬不忠不孝,人人得而诛之,当不得李都统这等夸奖。”当着一众禁军将领的面,石君立也不敢太过狂妄。

这要是谁打个小报告,他的前途肯定会途生波折。

“两位谦虚了,接下来还需要两位协助本都统稳定昭义局势,等待圣上新的命令到来。”

安抚住二人,李定江这才放心一些。这二人毕竟是昭义的地头蛇,他若想稳住局势,离不开二人的协助。

至于之前说升官加爵,也不是胡诌。

此战二人的功劳不小,肯定会大加赏赐,就看是何等的赏赐了。

潞州距离太原大约四百多里,若是不考虑马匹因素,一天就能把捷报送回太原。

所以二月十八日潞州之战结束,二月十九日晚上,李柷就得到了前线的战报。

战报上说的并不详细,因为赶时间,李定江也没那么多时间去写很多的内容。战报大致就是说明了潞州一战的结果,但却提了神机营损失较大,却为此战取胜立下战功的事。

看到关于神机营的情况说明,李柷眉头微皱。

“陛下,这都是晚上了,你怎么还在处理政务?让臣妾服侍陛下歇息吧。”李贞仪不知道什么时候扭着芊芊细腰、迈着轻柔的步伐走了过来,直接把双手搭在李柷的身上按摩着。

李柷不动声色地合上军情折子,淡淡道,“爱妃就不关心邢洺的战事吗?爱妃之父可还在前线作战。”

果然,听到跟自己父亲有关,李贞仪顿时有些激动,追问道,“陛下,臣妾父亲可是传来了捷报?”

“不是邢洺的捷报。”李柷回道。

听到不是邢洺的,李贞仪脸上笑容瞬间消失,其他地方的捷报跟她有什么关系?

见对方有些失望,李柷继续道,“是昭义的捷报。潞州已定,接下来朝廷就能腾出手增援邢洺。”

“真的?”听到事情有转机,李贞仪顿时就变得热情起来。

“爱妃,今晚朕想试试新的姿势。”李柷在李贞仪耳边说着悄悄话,后者听了脸色一红,而且还害羞的答应了。

李柷顿时激动不已,没想到对方答应了,这可是好消息。

这封战报立功了。

他直接把战报让高升拿去放好,他则是开始做正事,至于论功行赏,这这只是一封战报,连名单都没有,怎么赏赐?

一夜快活,其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要知道李贞仪有武艺在身,不少高难度的动作都能做,也就刘氏学过跳舞,身躯柔软,其他的都差了些。

得到极大满足的李柷第二天都是神清气爽,正好不上朝,他也可以清闲一会儿。

但想到昨夜立功的那份战报,他想了想,便让人传旨,让陈宏负责护送上党郡夫人及其子嗣来太原。

随着这封战报的抵达,朝廷上下也都知道昭义叛乱平定,只是李继韬跑了,算是美中不足。

。。。。。。

“昭义那边还没有消息传来吗?”

洺州城外,魏博梁军的大营里,杨师厚神色有些凝重。

从开战以来,就没有几个好消息。

先是深州两日就被唐军攻破,城内守军大多归顺唐军。深州失陷后,这股唐军南下,已于数日前包围了冀州。

德州那边,因为守军不敌,只能退守城内固守。

至于洺州这边,依然是僵局状态。

自己五万大军面对六万唐军,双方可谓是势均力敌,可唐军这些日子一直稳扎稳打,就是不急着展开决战,反而派出大量骑兵袭扰自己的粮道,让自己这边苦不堪言。

他知道,唐军主帅是想等其他几个战场分出胜负。

知道归知道,但杨师厚却没太好的办法,因为兵力不足。

他这里有五万军队,朱汉宾带走三万,磁州那边有一万军队守着,这里就是九万人。剩下的军队需要防守各州,但平均也就几千人,这也是为什么深州这么快失陷的原因。

跟深州一样,冀州对魏博的认同感并不高,加上李唐这边为王镕报了仇,反而赢得了那些依然心中有回鹘王氏的一拨人的心。以冀州的情况,恐怕守不住太久,除非自己肯增兵。

其实贝州有八千军队,但杨师厚不敢动。若是冀州失守,贝州就是前线,同时又是魏博六州之一,不容有失。

这就是为什么杨师厚想要调回朱汉宾的三万大军。

当初一时冲动,让朱汉宾率三万军队支援李继韬,本是想趁机控制昭义。谁知道李唐魄力这么大,调集十万大军分三路攻打魏博,郭崇韬和李嗣源率领的主力也牵制住了自己的主力部队。

若是那三万军队回来,杨师厚就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无论是集中兵力攻打郭崇韬和李嗣源部,还是增援冀州、德州,都能改变目前的态势。

“殿下,朱刺史那边暂时没有更多的消息传来。滏口陉道路不好走,雪化后,道路泥泞,会影响消息的传回。”旁边的幕僚解释道。

杨师厚点了点头,也知道隔着太行山,消息传递是有些不便。他不是没有想过昭义的战局不利,可想到朱汉宾和李继韬的军队加起来有五万之众,唐军不过三万,应该没什么问题才是。

因此,他并不担心。

朱汉宾的军队顿时间没有消息传回,他便准备去大营外看看唐军情况,看能否有机会破敌。

仅凭李嗣源部,他自然不怕,可唐军来了三万禁军,战力不俗。

等他刚出大营,就看到一名骑兵正从西边疾驰而来。

看到正准备出营的杨师厚,那名骑兵便直接策马而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