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661章 党争残酷(二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陛下,儿臣有罪,不仅没能救回宗翰,还让朝廷损失巨大,请陛下责罚。”

蜀国皇宫,自知罪责难逃的王宗弼,一回来就负荆请罪。在得到王建的召见后,直接跪在地上,在那里一直磕头认罪。

病情好了不少的王建,看着这个义子,他的心情也有些复杂。

这个义子,能征善战,但也曾背叛过他。

那还是十几年前,他有意吞并东川,以王宗弼为别将,结果被东川节度使顾彦晖俘获,并成了顾彦晖的义子。

后来王建击败顾彦晖,吞并东川,王宗弼又转投他的麾下,但他依然对其很信任,任其为嘉州刺史。

之后跟歧国一战,王宗弼大败岐军,这才被他委以重任。

他其实很想怪罪王宗弼,可他清楚此次战败是因为王宗翰轻敌冒进,若因此责怪这员大将,有些不合适。

“起来吧!”王建沉吟道。

王宗弼并未起来,而是跪在地上磕头道,“陛下,儿臣此次所犯之过重大,若陛下不责罚儿臣,儿臣心里难安,也不能服众。

儿臣不想因儿臣之过,有损陛下的威名。”

见义子情深意切,这个时候还为自己考虑,王建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神色,不怪自己那么信任对方。

“这次战败,你虽然有责,但情有可原。正如你所说,你的罪名不小,若不惩治,难以服众,就免去北面招讨使之职,改任成都府牧。”王建思索了一会儿说道。

成都府牧一职,级别虽高,但并无实权。

这也算是王建对其的惩罚,不仅能堵住朝臣们的嘴,也可以保住这个沉稳多谋的义子。

或者说,王建已经打算托后事了。

这次战败,对他的打击甚大,之前的昏迷数日,其实并未痊愈。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差了很多,这才会同意以王宗衍为太子,也是想稳住朝局,不至于自己突然出事,朝中生乱。

至于托后事,他还在研究人选,并不着急这么决定。

王宗弼算一个,但需要敲打。

“儿臣谢陛下不杀之恩。”王宗弼知道自己算是无事了,虽说被打发到成都府牧一职,但总算是逃过一劫。

“起来吧,难道还望朕亲自去扶你不成?”王建淡淡道。

“儿臣谢过陛下。”王宗弼怎么可能让王建去扶他,连忙就站起来,身上的荆条也不打算取下。

可王建看着那荆条碍眼,淡淡道,“来人,把他的荆条取下,让太医包扎一下伤口,把衣服穿上。皇宫大殿,光着身体,成何体统?”

“谨遵圣命。”

王宗弼不敢乱动,只能等宦官和太医来。那可是荆条,到处都是刺,他背了这么久,背上早已伤痕累累。

太医包扎的时候,还是有些疼,但他都忍住了。

“陛下,臣在兴元府时,曾发现有人散播朝廷和李唐的和约内容,臣认为幕后散播之人居心不良,还望陛下严查。”张格突然站出来大声说道。

王建一愣,有些惊讶地看着张格,“此事是真的?”

“陛下,此事千真万确。臣担心是朝中有人勾结李唐,泄露和约内容。”经宋光嗣之前的提醒,张格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排除异己的机会。

一旁的宋光嗣也出来作证,“回陛下,臣也可以作证。在兴元府,的确是有人传播和约内容,造成兴元府人心惶惶,虽然抓了不少人,但还是不能阻止。

联想之前有人透露和谈底线一事,臣也怀疑是有人勾结李唐,意图乱我大蜀江山。”

唐文扆有些惊讶,但见张格给他作眼神示意,当即反应过来,也站出来装作一脸震惊的模样,“陛下,张相和宋院使所言,令人震惊,臣以为应该严查此事。”

王建一脸愤恨地说道,“查,给朕好好地查、仔细地查,简直是无法无天了,朕还没死呢。

想乱我大蜀江山,想都不要想。

唐爱卿、张爱卿,此事就由你们二人负责,一个月内,一定要查出幕后主使之人。”

“陛下放心,臣一定查出背后图谋不轨之人。”唐文扆当即保证道。

王建点了点头,虽说愤怒,但他还没有因此乱了分寸,过了一会儿,待心情平复后,他才想起和亲之事,“安康公主一行可顺利?”

宋光嗣连忙道,“回陛下,一切顺利。此乃朝廷大事,臣一直盯着,不敢误了陛下的大事。”

想到女儿远嫁太原,王建新里还是有些不舍,但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如今梁国兵败,我们也与李唐达成协议,就把山南西道、武定军、雄武军三镇的军队削减至三万人,多余的兵力调回来,投入对大长和国的作战之中。

今后,朝廷的防御重点,集中在剑门关所在的金牛道、阴平道、荔枝道和米仓道。只要守住这几条蜀道,唐军就没法威胁我大蜀。

北边的战事,我们就不管了,就让李唐和朱梁去狗咬狗。”

说完这些,王建整个人精气神下降不少,把北边三镇的兵力缩减到三万人,相当于半放弃状态。

可他也没办法,这次战败,加上大长和国来袭,蜀国元气大伤。现在最重要的是击退大长和国,这样蜀国才能全力防备李唐。

缩减三镇的兵力只是暂时,若是北方局势有变,他自然会想办法夺回丢失的各州。

“臣等遵旨。”

。。。。。。

“张相,你刚才提及那事,是想做什么?之前泄密一事,本使忙了半天都没成果,如今你又把和约泄密一事捅出来,岂不是自找麻烦?”

离开皇宫,来到自己的衙门处,唐文扆就有些埋怨张格。此事,张格并未与他商量,让他刚才有些被动。

“难道您不觉得这是一次好机会吗?”张格冷冷笑道,“一个除去毛文锡一党的好机会吗?若是他被牵连进勾结李唐一案中,圣上定会大怒,轻则罢黜他的官位,重则处死。”

“难道你还想直接把勾结李唐的罪名扣在毛文锡的头上?圣上不一定会相信。”唐文扆摇头道。

张格低声道,“直接扣在他的头上自然不行,可若是他身边的人有李唐的暗探呢?就算他没有勾结李唐,但也有御下不严之罪。

借着这个机会,还可以把庾传素从中书侍郎上赶下来。”

庾传素是毛文锡的亲家,如今是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也是宰相之一。

这二人是亲家,所以在政治上就成了天然的盟友,算是唐文扆和张格二人最大的威胁。

唐文扆在屋子里转来转去,思索了半天才做决定,“这事倒是可行。这二人是亲家,就算二人没有勾结李唐,但圣上不会容忍有嫌疑的二人继续为相。

不过重点是毛文锡。庾传素此人性格比较软,而且较为自私,只要我们不主动针对他,他不会管毛文锡的。

但只要毛文锡一倒,圣上肯定会贬谪他,免去相位是很有可能的。”

“既然您没意见,那我们就好好合计,该怎么利用这件事达到我们的目的。”张格一脸坏笑道。

党争本就残酷,加上毛文锡拜相后一直跟他们争权夺利,若不趁机除去他,以后必定是个大麻烦。

二人的速度很快,几天后,刑部就逮捕了毛文锡的一个家仆,证明是李唐的暗探。可惜在抓捕中,此人被人灭口。

这本来只是一件小事,毕竟这些日子被抓的‘暗探’不少。

但这个被灭口的‘暗探’是宰相毛文锡的家仆,这事情可就不简单了。

毛文锡是知道和谈一事和和约内容的,泄露这些消息是有可能的。

当然,考虑到王建的多疑性格,唐文扆和张格二人并未说毛文锡勾结李唐,而是说那名暗探是毛文锡府上家仆,还是比较受毛文锡其中的仆人。

再说此人在抓捕中被人灭口。

这样一来,王建自然就会怀疑毛文锡。

果不其然,看到唐文扆呈上来的奏折内容后,王建就召见毛文锡,斥责对方,并询问对方是否勾结李唐。

毛文锡自然不会承认,这可是一个大的罪名,可却无法解释身边的人是李唐暗探一事。

加上灭口的人也是毛文锡府上的亲卫,这样一来,他更解释不清。

毛文锡哪里不知道这是唐文扆二人的栽赃陷害,可王建根本不听他解释。

盛怒之下的王建直接罢免毛文锡的相位,把其贬至茂州担任司马;其子吏部员外郎毛询、其弟翰林学士毛文宴相继被贬出京。

这还没完,第二天,庾传素也被罢去相位,降为工部尚书。

突然的变故,让蜀国朝廷上下震惊不已,更没有想到毛文锡身边居然有李唐的暗探。

也惊讶唐文扆二人的狠辣,一连扳倒两个宰相,这样一来,再加上唐文扆二人跟宫中大小徐妃、太子的关系密切,朝中都无人敢招惹二人。

至于死去的‘暗探’和那名灭口之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却是无人去深究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