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687章 杨刘之战(六)(二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一个惊慌失措的小将跑了进来,指着外面便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启。。启禀统军,北城门破了,城外的大军已经杀了进来。”

“什么?”

听到这个消息,董璋脸色微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北边就是他防守的方向,还有西面也是,而朱汉宾部防守东面和南面。

一旁的亲信神色有些慌张,连忙对董璋建议道,“统军,当务之急是立即逃离开封城,否则被城外大军抓住,统军肯定会被问罪。”

“逃离?怎么逃?”董璋也慌张起来。

“从南面逃,先去宋州。圣上和朝臣肯定会跟着朱汉宾逃回宋州,我们可以跟着一起,再晚点就真的来不及了。”亲信着急道。

“对!”董璋从惊慌中回过神来,当即吩咐道,“快去集结亲兵和所有可以信得过的军队,护送本统军从南面撤离开封。”

“属下遵命。”

说完,董璋的手下便飞快离去。

而此时城内,早已陷入了混乱。

王彦章率领大军入城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先是驻守北面的右英武军溃败,随即引发了全线溃败。

到处都是喧闹声和尖叫声,不少朝臣都被惊醒,归顺了朱友孜的朝臣都选择带着家眷出逃,加上朱友孜、李振和朱汉宾部的将士,整个开封城顿时乱糟糟的。

“怎么回事?宋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朱友孜是在睡梦中被吵醒,等他醒来便看到朱汉宾带着军队出现在了皇宫。他一度以为是朱汉宾要发动政变,废了他这个皇帝。

只见朱汉宾一脸凝重地行礼道,“陛下,右英武军有人投靠了废帝,已经打开北门放城外大军入城。如今右英武军已经溃败,城外大军已经杀来,请陛下跟随微臣撤退。”

“什么?右英武军叛变了?董璋人呢?”朱友孜惊讶地说道。

“董统军不知消息,或许已经叛变,也或许已经出逃。情况紧急,请陛下速速跟臣出城。”朱汉宾劝道。

“可朕的爱妃们。。。”朱友孜想到宫中爱妃,有些不舍。

这些妃嫔,除了他原本康王府的姬妾,还有朱友贞留在开封的爱妃们。朱友贞不在,朱友孜自然把兄长的爱妃们笑纳了,前几日还来了个多人运动。

他本来还想抓紧享受个遍,没想到城外的大军破城了。

朱汉宾急得不行,“陛下,这个时候顾不了那么多了。若是敌军杀来,陛下肯定难逃一死。”

朱友孜犹豫了一会儿,无奈点头,“那就依宋王之言。李相等人那边?”

“李相那边臣已经派人去接应,陛下跟随臣走就是。”

朱汉宾也管不了太多,直接带着朱友孜和对方的皇后以及几名内侍就朝着宫门处赶去,那里有他准备好的马车。

跟左右英武军不同,他的军队大半都是从宋州带来的,忠诚度可以保证。只要他一门心思逃离开封,不管是袁象先,还是段凝,都阻止不了。

只是有些可惜,这次本以为可以成为从龙功臣,没想到朱友孜这么废物。李振也不再是辅佐朱温打下这片基业的谋士了,说好的张万进居然变卦。

虽说前些日子张万进选择支持朱友孜,谁又想到今晚开封城就破了。

早在张万进那边没有按预定计划出兵时,朱汉宾就在考虑退路。今夜之事虽然有些突然,但他并未束手无策,只是略显匆忙而已。

就在朱友孜在朱汉宾掩护下朝着开封城外逃离时,作为朱友孜起兵重要推手的幕僚却是没能逃走。

朱汉宾并未派人去接应他,虽说这位作为户部尚书的前康王府幕僚反应也很快。可在他担任户部尚书后,跟锦衣卫的联系就中断了,就在他准备出逃时,有城内的叛军围住了他。

“快看,那就是逆贼朱友孜的心腹大臣,还是个宰相,抓住他,封侯拜相不在话下。”

“兄弟们,给我抓活的。”

这位户部尚书看到这个场面,吓得面容失色,连忙大喊道,“快,快拦住他们。”

他连忙喊身边的护卫,可这些护卫看到那些提着武器杀来的士兵,直接调头就跑,比他跑的都快。

也有没跑的,其中有个护卫看到他就像是看到丰厚的赏赐,提着刀就朝着他跑来,在他惊愕中,一刀砍下了他的头颅。

可怜这位户部尚书还以为这名护卫是保护他的,没想到最后就这么死了。

头颅在地上翻滚了几下,鲜血洒满一地,那双眼睛睁得大大的,死不瞑目。

不知道是后悔,还是不甘。

或许,他不该贪恋权位,早些离去,凭借他唆使朱友孜谋反的功劳,回到太原,也能得到很厚的封赏。虽不至于担任六部尚书这样的官职,但七八品的官职肯定没问题。

可他面对户部尚书以及宰相的的权力,他心动了,也犹豫了。若他早几日便肯收手,或许不会落到如此地步。

“我愿意投降,这是逆贼头目之一的首级。”

那名护卫高高举着那死不瞑目的首级,对着那些红着眼睛扑来的士兵大声喊着,声音颤抖,也怕这些人杀了自己。

这名护卫的结局不得而知,但这一晚的开封城乱了。

跟随朱友孜叛乱的军队,近半没能逃出城,反而趁机在城内大肆劫掠。不仅是这些没能逃走的军队,就连破城的平叛军队也加入了劫掠之中,那些地痞混子这时也都跳了出来。

到处都是喊杀声,就算是王彦章想要维持住秩序,也独木难支,只能看着城内陷入混乱。

这些混乱,反倒是帮了朱友孜等人的忙,因为平叛大军暂时腾不出手追击他们。

。。。。。。

清晨,一支队形混乱的大军正沿着运河朝宋州方向而去。

这支队伍的规模并不少,除了那密密麻麻的士兵,还有不少大车,这些自然是朱汉宾趁机从国库以及城中其他府库搬运的钱银、军械。

他是兵部尚书,这些事情本就是他在管。早在城外平叛大军进城前,他就让人把这些东西装上了马车,一旦破城,就带着这些逃出城。

好不容易带兵来一趟开封,总得带点好东西回去吧?

“怎么回事?队伍怎么停了?”

突然,这支队伍中间某处停了下来,正在后方的朱汉宾眉头一皱,便策马赶到队伍停下的地方。

“启禀宋王殿下,陛下让停下的。”朱汉宾的一名亲信神色慌张地跑过来解释。

朱汉宾眉头微皱,有些不悦,沉着脸来到停下的马车前。

“陛下!”

朱友孜掀开车窗的帘子,一脸疲倦地抱怨着,“宋王,我们都逃了一晚,叛军应该追不来才是,能不能先休息一下,朕有些受不了。”

朱汉宾看了看这混乱的队伍,再看向朱友孜,板着脸道,“陛下,叛军随时会追来,这里并不安全。陛下忍耐一下,等到了宋州就安全了。”

朱友孜有些不快,想要斥责,只见朱汉宾对着身边的亲信大喊道,“来人。”

“末将在!”一名亲信将领上前。

“派人保护好陛下,若陛下有个闪失,本王一定严惩不贷。”朱汉宾吩咐道。

“末将遵命。”

说完,朱汉宾便转身离去,留下一脸错愕的朱友孜。

李振也在不远处的一匹马上,看到这幅情景,无奈地叹了口气。

本以为逃出生天,没想到刚出虎穴,又入狼窝。

接连看错两人,李振心里也很沮丧。

就在朱汉宾离去没一会儿,又有斥候策马从远处飞奔而来。

“启禀宋王殿下,刚刚得到消息,唐军在数日前渡过了黄河,目前已攻占杨刘、济州等数座城池,天平军节度使张筠退守郓州城。”

朱汉宾顿时大惊,旋而不禁大笑。

“殿下,唐军渡过黄河,可不是一件好事,殿下听闻为何大笑?”旁边亲信有些不解。

朱汉宾笑了笑,并未解释,“此事你不用管,抓紧让军队撤回宋州。”

“可我们带着这么军械、钱银,若敌军追来怎么办?我们是不是该舍弃这些,好加快速度。”亲信建议道。

朱汉宾笑着摇头道,“袁象先、段凝他们哪有功夫来追我们,不用担心。”

虽说朱汉宾对唐军很恐惧,可最害怕唐军的不是他,而是朱友贞等人。他跟唐军隔着泰宁、天平二镇,就算是唐军渡河,也有这些藩镇和朱梁朝廷顶在前面,他担心什么?

他之前本来还担心如何阻挡追兵,没想到唐军在这个时候掺和进来,反倒是帮了他大忙。

可惜的是,他得知这个消息晚了一些。若能早些得知,或许不用现在狼狈逃回宋州。

凡事有利有弊,若他仍坚守开封,等唐军杀来,他就会直面唐军。反观现在,如何面对唐军的压力是朱友贞这个皇帝的事,跟他没有干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