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701章 杨刘之战(终)(三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什么?整个东阿就只有两千梁军,还是一群乌合之众?”

东阿县城,当李从珂信心满满地攻下这里后,开始还颇为高兴,因为一举攻占五六千梁军防守的东阿,这也算是自己军功上重要的一笔。

可攻进城,俘虏交代实情后,李从珂整个都愣了。

“回刺史,俘获的梁军将领是这么说的,他们就只有两千人。而且得到的命令是驻扎在东阿,按兵不动,牵制刺史所率军队,不让刺史增援杨刘城。”尹晖如实回道。

“李都将,这到底怎么回事?”李从珂对着李都将冷冷问道。

李都将整个人都是懵的,看到李从珂的神色,吓得连忙解释道,“刺史明鉴,末将之前的确是遭遇有五六千梁军的进攻啊。若只是两千梁军,末将断不会弃守东阿的。

一定是梁军的俘虏在胡言乱语,一定是的。”

李都将不愿相信那是真的,他当时真的觉得梁军是有那么多人,不然他不会那么快撤退。

尹晖瞥了一眼李都将,继续跟李从珂解释,“回刺史,李都将所说的五六千梁军,根据梁军俘虏交代,是他们故意装作那么多人,实际上他们就两千人。”

“不可能,梁军肯定是五六千人。尹晖,李某自认没有得罪你,你为何要污蔑我?”气急败坏的李都将随即把矛头指向了尹晖,在他看来一定是尹晖趁机针对自己。

尹晖听闻,不卑不亢道,“回刺史,末将开始也不愿相信,所分开审讯了数名梁军将领,包括一名都将、两名校尉,刺史可以亲自审问,就能知道末将是否在诬陷李都将。”

若是换作他人,李从珂或许就会直接相信尹晖,可李都将也跟随他的时间不短,若仅凭尹晖的三言两语就定李都将的罪,不合适。

于是,李从珂便亲自去审讯梁军俘虏,而且还随即抽了几名低级军官,可得到的消息跟尹晖所说相差不大。

有区别也是因为低级的军官知道的机密不是那么多,有些消息知道的不全,可即便如此,李从珂也能确认李都将在瞒报军情。

当初进攻东阿的梁军的确只有两千,但李都将却谎报梁军有五六千人,被迫撤退。

这就让李从珂无法容忍了。

他可以容忍自己的手下战败不敌,这次其实就是为了找回场子。可他找回场子后,才发现自己的手下居然在欺骗自己。

就算是李都将是被梁军骗到了,但谎报了军情也是事实,这就让李从珂很不爽了。

“刺史恕罪,末将真的不知道梁军当时只有两千人,否则末将肯定不会那么快撤退的。刺史明鉴,若末将真的欺瞒军情,这次怎么会主动请缨,充当先锋?

末将也是被梁军蒙骗,请刺史给末将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李从珂审问梁军俘虏时,李都将就在一旁,也都一直听在耳中。

听到这些俘虏的话,他便知道自己被骗了。

尹晖并未说话,李从珂却没放过他,转而询问他的意见,“尹晖,你觉得李都将该受什么惩罚?”

尹晖哑然,思索了一会儿回道,“李都将之罪,自有军法处置,只是李都将也是被梁军蒙骗,想来当初并不是真的弃城而逃。

梁军意图谋夺杨刘,这才用此诡计,不如给李都将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去跟梁军真刀真枪地干一场。”

尹晖是好意帮忙,可在李都将眼中,却成了猫哭耗子假慈悲,可这时候李都将哪里敢反驳。

李从珂也不想严惩李都将,尹晖把责任甩给梁军,倒也给李从珂一个台阶下。

“你说的对,梁军狡诈,意图夺取杨刘,断我大军退路。若是不能给梁军一个教训,还以为我大唐军队真的怕了他们。

传令下去,休整一日,便向东开拔,与房指挥使的骑兵汇合,跟梁军决一死战。”李从珂也没法,若是不转移矛盾,他就得为李都将谎报军情给一个说法。

“刺史英明。”尹晖连忙说道。

李从珂随即看向李都将,沉着脸说道,“李都将误信梁军诡计,丢失东阿城,论罪应当重惩,念其在夺回东阿一战中有功,特降其为校尉。

若其能在接下来的作战中立下大功,再官复原职。”

李都将听闻顿时大喜,虽然被贬校尉,但刺史还是念旧情,给了他机会戴罪立功。

“谢刺史,谢刺史!”李都将连忙行礼感谢,那别提有多高兴。

“好了,下去吧,看你心烦。若接下来的一战中,你表现不堪,别怪本刺史不给你机会。”李从珂不耐烦地说道。

李都将连忙点头,“刺史放心,末将一定积极表现,不辜负刺史的期望。”

“好了,快滚吧,不然本刺史就反悔了。”

“末将这就告退。”

李都将走后,尹晖有些疑惑地看向李从珂,低声道,“刺史,我们真的要全力攻打梁军?”

“那是自然,梁军欺人太甚,本刺史若闭而不战,岂不是说我怕了戴思远?他戴思远不过一手下败将而已。”李从珂不屑道。

戴思远也参加过河朔一战,这一战梁军惨败而归,在李从珂眼里,戴思远自然是手下败将。

“刺史言之有理,这几日梁军在杨刘城久攻不下,想来士气并不高,此时若展开决战,我军胜算极大。”尹晖笑着回应道。

李从珂听了也很高兴,其实他想多让乌震吃点苦头,可从梁军俘虏中得知,戴思远最初的目的就是杨刘,而不是济州。

不然,梁军攻占东阿后,不会按兵不动,而是大举进攻才是。可偏偏梁军就没打算进攻济州,这就引起了李从珂的怀疑。

此战颇为重要,若是因为自己一时不忿,而牵连义父,那就真的是百死莫赎。

而且尹晖说的也没错,戴思远打了杨刘这么久都未攻下,想来士气不振,这个时候去攻打戴思远部,或许真的能一举击败戴思远。

这白来的军工,他为何不去争取?

于是接着在东阿被梁军欺骗的借口,他就开始调转方向,向东进发。

这个时候他想起了之前劝自己全力防守杨刘的刘斌,对方的话,如今看来,倒是有些道理。

。。。。。。

天佑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距离新的一年只有十几日,梁军因为对杨刘城久攻不下,内部的军心已经有不稳的迹象。

临近新年,他们还在前线作战,心里自然是有些不舒服。

就在这个时候,李从珂带着麾下精锐跟房知温合兵一处,在杨刘城外跟梁军展开了一次大战。

这一战,唐军虽未能大败梁军,但却让梁军意识到了骑兵的难缠。数千骑兵的冲锋,若不是戴思远以长枪阵阻拦,或许整个大军都会被冲散。

当然,这一战损失最大的还是梁军。

看到济州唐军主力来援,自己这边又对杨刘久攻不下,联想到自己军中的士气有些不稳,戴思远只能选择撤兵。

戴思远撤退地比较快,还及时摧毁了浮桥,李从珂想要乘胜追击,未能如愿,只能看着梁军撤去。

从一个月半月前,李从珂攻占杨刘开始,到如今戴思远选择退兵,杨刘的危局算是暂时解除。

此时梁军退兵,短时间梁军也很难卷土重来。即便是卷土重来,也得年后去了。

到那个时候,李从珂也不惧,因为他发现黄河的浮冰开始快速融化。

一个月前,黄河还是被冰封的场面,如今黄河里,冰层已经消失,只剩下一块块厚厚的浮冰在河中漂浮。

这对唐军来说是一个好事,只要浮冰彻底融化,唐军就会开始搭建浮桥。而前期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杨刘的北岸明显能看到有人在岸上钉木桩,然后运来了一些木船。

只要浮桥修建好,待都督府的大军前来,李从珂就不担心梁军的再次反扑了。

那个时候,不能叫是梁军的反扑,而是他的主动进攻。

“乌刺史,梁军声东击西,出兵东阿,让李某误信梁军要攻打济州。没想到梁军是虚晃一枪,真正的目标居然还是杨刘。

好在杨刘无恙,此战乌刺史功不可没,待战后,李某定向郡王说明乌刺史的功劳。”梁军已经撤退,李从珂自然得想办法消除之前跟乌震的矛盾。

乌震知道李从珂这是在求和,自然不会去追究之前的事,微笑着回道,“李刺史言重了,若不是李刺史率军来援,恐怕乌某早就见阎罗王了。”

他这话里有话,李从珂听闻只是微微笑道,“此言差矣。乌刺史驻守的杨刘固若金汤,梁军根本攻不进去,即便是李某没来增援,梁军一时间也攻不破杨刘。”

“哈哈,李刺史言之有理。客气话就不多说了,李刺史救了杨刘全部将士,今晚乌某设下了晚宴,专门为感谢李刺史。”

“那就多谢乌刺史的盛情款待了。”

杨刘之战的结束还未传开,就发生了一件大事,直接盖过了此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