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750章 调兵遣将(三)(四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四月二十三日,大同都督府求援的奏报便通过快马送到了太原。

在两日前,契丹的先锋部队就出现在了大同都督府境内,攻陷了大同都督府在草原上设立的多处军镇。

云州多个方向遭到契丹的进攻。

这个军情的传来,证明了安东都护府送来的消息是真的,于是朝廷又重新颁布的圣旨。

调走左神策军、左羽林军全部以及右神威军麾下骑兵,左神武军依然在齐州组建,并应对接下来伪梁可能的反击。

同时成立杨刘都督府,为下都督府归平南都督府节制,以李从珂为都督。

之前增援的河东以及河北道州兵也随即北撤,参与对契丹的作战。

在郭崇韬的建议下,左羽林军被调至安东都护府,协助防守安东都护府以及参与后续的反击。

没错,在调兵遣将应对契丹南犯的时候,大唐也在暗中密谋反击。

朝廷随即以右神威军骑兵、关内道和朔方都督府兵马,共计四万余人组建西路大军,以符存审为太原西面行营都统,以韩强为副都统。这四万余大军负责增援安北都护府,同时节制安北都护府的兵马。

以右龙武军、左神策军、右神策军、左神威军以及神机营、两万州兵共计十三万人,增援大同都督府,由李柷亲自指挥北上。

没错,李柷又要亲征。

当然,他并不会去云州前线,而是决定在代州坐镇指挥前线战事。

丁会为太原北面行营都统,指挥大同都督府兵马以及后续李柷可能让其节制的部分军队。

又以氏叔琮为太原东面行营都统,指挥安东都护府兵马和左羽林军等东路大军。

因为军队太多,这些军队抵达前线的时间不一,也就中路大军会快一些,其他两路能在半个月内抵达前线就已经算是不错,或许还得要一个月。

毕竟传旨需要时间,集结军队也需要时间,加上赶到前线,这时间就耽搁了。

。。。。。。

“义父,就应该让朝廷把左羽林军也调来进攻郓州,到时候我们有十万大军,击溃梁军绰绰有余。”

郓州前线的唐军大营里,李从珂正在给李嗣源提建议。

自从战事陷入僵局后,郓州的战局就变得不是很明朗起来。

朱汉宾率领大军在汶水南岸虎视眈眈,这支梁军的存在,让李嗣源无法全力攻打郓州。

李嗣源不是没想到先击败朱汉宾部,但朱汉宾就是不渡河,而且固守仅有的浮桥,李嗣源除非派出军队绕出一两百里或许可以渡过汶水。

但他并没有那么做,所以就出现了如今的僵局。

他也没有无所事事,陷入僵局的同时也给朝廷建议,让符存审从西边向东进攻。若是能一举攻陷洛阳,战局就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只是这个建议并未采纳,因为郭崇韬的反对。

“有郭崇韬在,想要调左羽林军增援我们,并不容易。”李嗣源摇头道。

郭崇韬并不是枢密院的人,也无法影响禁军调动,但他是兵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他若是极力反对,圣上也不会同意在郓州投入更多的兵力。

可以说,郓州一战,让李嗣源的声威有些受损。

在野战上,他李嗣源或许擅长,可在攻城上面,他却是差了点,或许他都没发现自己这个缺点。

“义父,依我看,郭崇韬就是不想看到义父攻克郓州从而立下大功。”李从珂也一肚子火大。

就是因为对方,自己的功劳才会大打折扣,否则不至于只是转任济州刺史。

济州跟博州,又有什么区别?

“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还是想办法攻破郓州才是。这些日子,你派的人跟郓州城内的人谈的如何?他们是否愿意归顺朝廷,并打开城门投降?”李嗣源询问着一件隐蔽之事。

如今伪梁的局面并不好,所以郓州城内不乏想要归顺李唐的。

李嗣源见强攻不成,就想着用其他办法破城。

李从珂摇了摇头,“没太大的进展,城内愿意归顺朝廷的人根本无法靠近城门,大多也无军队在手。

戴思远此人过于谨慎,把手城门的人都是他的亲信,显然是也担心有人跟我们里应外合。”

“那就去多找找其他人,戴思远想要一条道走到黑,不代表他手下的将领愿意,城内那些郓州本地的将领恐怕也不愿意。

为父就不信了,现在的伪梁军队还真的有愿意跟伪梁共存亡的人。”李嗣源心中也充满火气。

这些日子,他为了攻城,什么办法都用了。

用潼关炮轰,用火药炸,但都没有成功。

潼关炮倒是轰塌了一部分城墙,但城内的梁军反抗顽强,他的军队并没能趁机攻进去。

火药这些根本靠不近城门处,戴思远也不是第一次跟唐军作战,早就防备着唐军这攻城利器,居然让人在城楼上准备了很多人。

于是乎,准备的火药都被水淋湿,失去了作用。

还有他也准备更大的弓弩,看到唐军要靠近城门,就用弓弩射,所以火药也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之前那么多年的作战都很顺利,可在这郓州城,他却被挡住了两个月。

正是因为他这边进展不利,郭崇韬才抓住机会攻击他。

“义父放心,孩儿再派人去试试。”李从珂点头道。

就当李从珂准备离去的时候,大营外突然有一队骑兵策马来到李嗣源的大帐前。

“圣上有旨,请雁门郡王接旨。”

李嗣源正在大帐内,听到朝廷有旨意送来,有些疑惑。

可当他听了圣旨后,大为震惊。

因为圣旨上废除了他的都统一职,并且让他三日内撤回杨刘及黄河北岸。

“这位公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圣上的旨意中队撤军之事如此急迫?”李嗣源有些好奇地问道。

旁边的其他将领,向李思平、符习等人也是如此,因为圣旨上也让左神策军和州兵都要在半个月内抵达太原。

这个时间很赶,因为从郓州距离太原有一千三百里,这要求他们必须每天走九十里路,这并不容易。

所以李思平等将领也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朝廷居然下达这样的旨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