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815章 荆南决定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李留守,这伪梁皇宫和这些王公贵族的府邸怎么办?”

就在李珽这边让人把胞弟送走,刘知俊就急匆匆地跑来了。

这段时间,刘知俊可谓意气风发,终于不用受李嗣源的压迫,因此做什么事都有很大的积极性。

提到伪梁皇宫这些,李珽也不知道怎么办,这件事圣上并未提及,“刘都督以为如何为好?”

刘知俊思索了一会儿建议道,“李留守,圣上不是让您修缮洛阳紫微宫吗?肯定需要大量的材料。

这伪梁皇宫毕竟是伪梁正式的皇宫,刘某仔细看过,许多木材等都是上等,也不知道朱温、朱友贞等人是从哪里运来的。

而且朝廷以后肯定会撤销开封府,这里的王公贵族府邸留着也是荒废,不如都拆了,把可以用来修缮紫微宫等的木材、石材都运过去。正好开封到洛阳有运河可直达,比较方便。

俘获那么多伪梁军队,即便是遣回原籍,也可以先让这些人干一两年苦役。”

李珽听闻顿时眼前一两,这样一来,朝廷就可以正大光明不给钱银或者少给。如今朝廷本就国库空虚,此举倒是能为朝廷减轻不少压力。

但这相当于把开封城给拆了,李珽本身并无权限,他也需要汇报才行。

“这件事先不要着急,等本官向圣上请示后再说。这些日子刘都督就全力清点那些逆贼的家产,包括宅邸、庄园、田地、钱粮等。

那些逆贼府中的奴仆也需要严格审问,对于作奸犯科之人,一律依大唐律例判处。

开封是伪梁都城,必须把伪梁余孽尽皆扫除。”李珽此时发狠了。

好不容易得到重用,若是不干出一番政绩,如何向圣上交差?于是,他就只能那伪梁来开刀,反正有禁军和锦衣卫在,不怕弄出动荡。

刘知俊惊讶地看着眼前这读书人,没想到读书人发起狠来,也这么狠辣,“李留守,那黄泛区怎么办?如今黄河之水涌入济水,若是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造成黄河下游大规模断流,甚至改道,并引起旱灾。”

这个事情不该刘知俊管,但却在李珽分内之事,他听闻也眉头紧皱。

历史上,黄河每出一次事,哪里不是把朝廷折腾地很惨。

伪梁如今灭梁,自然只能大唐来收拾烂摊子。

李珽还准备回洛阳,如此看来,估计得缓缓了,必须得去黄泛区看看情况,然后向朝廷汇报才行。

到了十月初,大唐的军队已经先后攻占宋州、感宁、匡国、顺化、山南东道、宣威、宣化七镇之地。伪梁朝廷之前实际控制疆域基本被大唐收复。

山南东道孔勍、感宁张筠都是主动归附,其余各镇基本都是被唐军攻占。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伪梁余孽已经无心抵抗了。

多年的唐梁大战,虽未在这七镇爆发战事,但伪梁朝廷就是靠着吸血才能坚持这么久。如今伪梁朝廷被一锅端,继续抵抗已经没什么意思了,不如果断投降,或许还能得到善终。

当符存审率领右神威军接管襄州的时候,近在咫尺的荆南节度使高季昌此时却慌了。

高季昌原本是朱温义子朱友让的家奴,因为得到朱温的喜爱,便在朱温的要求下被朱友让收为义子。

朱温率军击败前荆襄节度使赵匡凝后,便把高季昌任命为荆南节度使。

这个时候的荆南节度使其实很惨,就剩下江陵府一地。

早些年,高季昌跟蜀国和山南东道开展,但均被击败,也就在去年,趁着蜀国元气大伤,攻占了峡州和归州,但也不过只有一府两州之地,如何跟唐军对抗。

因此荆南内部也因为此事闹得不可开交。

一方人建议高季昌去太原请罪,另一方又反对。

而建议高季昌去太原请罪的带头人不是旁人,正是其长子高从诲。

“父王,如今大唐已经灭亡伪梁,杨吴视大唐为正朔,蜀国、契丹也败于李唐,李唐一统天下之势不可阻挡。

现在主动归顺,父王还能得到善待,若等李唐来伐,那个时候我高氏一族就会被抄家灭族。”高从诲看的挺明白,大唐一统天下之势已成,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这个时候跟李唐作对,或许大唐暂时不会出兵。可一旦李唐消化伪梁故地,那个时候的李唐就会更为强大,仅凭荆南一府两州之地,如何抵挡?

“世子,话虽如此,可李唐做了什么?让人掘了太祖之坟,抓捕朱梁皇族、大臣及其直系亲眷数千人,这是要赶尽杀绝的节奏。

李唐皇帝如此残暴,若王爷前往太原,必定难以返回荆南。世子难道忘了,若是真的要论,王爷和世子也算是朱梁的皇族,这个时候去太原,岂不是自投罗网?”一旁的王保义反对道。

王保义本名刘去非,原本是幽州节度使刘仁恭之子刘守奇的部下。

虽说刘守光杀兄囚父,但李存勖并没有来得及杀刘仁恭和刘守光父子,这对父子最终死在了李柷之手。

刘去非便跟着刘守奇投靠伪梁,但刘守奇后来死于河朔的大战中,之后刘去非几番辗转,最后投靠了高季昌,改名王保义。

王保义因为本身的能力被高季昌倚为心腹,算是如今高季昌手下第一谋臣。

去年高季昌攻占归州和峡州,就是王保义出谋划策。

因为刘仁恭、刘守光和刘守奇都死于李唐之手,所以刘去非对李唐并无好感,自然要阻止高季昌投靠李唐。

当然,他的担心并无道理,孔勍和张筠归附之前并不知道洛阳和开封发生的事。后来知道后,也没法反悔了。

“父王,我们跟那些人不一样,父王是主动归附,李唐朝廷就算是留下父王,也不会惩治父王。

反而,我们高家也能趁机更上一层楼,不再局限于荆南一地。”高从诲的心很大。

高季昌其实有些心动,但并未立即决断,可后面几天不知道哪里传出风声,说是高从诲想要趁机谋夺荆南大权,就等着他去太原。

高季昌吓了一大跳,还真的相信长子劝自己去太原包藏祸心。

于是他便放弃了去太原的打算,反而派人去联络王建、徐温、马殷等人以求自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