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824章 降臣安排(四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燕国公,你认为卫国公的身体如何?”

起驾回宫的途中,李柷把张承业叫到车上同行,闭目小憩的时候,淡淡问道。

“回陛下,卫国公的身体的确不容乐观。”张承业如实回道。

“卫国公想看到大唐一统,可按照他刚才所提的建议,至少还需要四到五年。

此时强行发起统一大战也不是不行,但太过冒险。这样一来,卫国公的愿望,恐怕就难以实现了。”李柷有些忧愁。

“陛下,如今朝廷局面来之不易,陛下当以大局为重。”张承业劝道。

如今的大唐,只需要在稳定一两年,积蓄实力,便可以强行开启统一之战。

论实力,南方各势力都不如大唐。

张承业是经历过大唐乱世的,知道如今的局面是有多不容易,若是因为一时冲动,而毁了大好局面,着实可惜。

李柷听闻陷入了沉思,随即掀开窗帘看到表面繁荣的太原城,“或许,只能对不起卫国公了。

趁着这几年,也该大肆动一动了。”

张承业没问圣上要动什么,但也知道并不是小事。

李柷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该怎么改革,之前说的裁撤小州只是其中一项。

封建王朝的改革离不开土地。

土地征税一直是个问题,因为封建王朝到了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增多,普通佃户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这些日子难过了,就会起来造反。

黄巢最开始只是盐商的造反,但最后都裹挟了大量的流民。

可对于土地问题,除非是来土改,否则很难根本上解决土地问题,但这在如今的时代很难实现。

从某个方面来说,李柷这个皇帝就是最大的地主。

所以李柷要做的就是找一个平衡点,来缓解土地矛盾。

这件事其实并不容易,但正好借这几年可以把这件事落实下去,否则之后的阻力就会更大。

此时的他算是理解皇帝为何难当了,需要考虑的太多。

很多人并不知道李柷在策划改革,知晓的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在洛阳,张全义却是在庆幸自己早早投靠了朝廷。

先不说朝廷杀了伪梁皇族全族,其次就是郑珏等流放犯被马匪截杀的事。

马匪截杀一事,知道的并不多,因为朝廷并未发邸报。就算是知道的,不少人也没去多想。

但张全义却不一样,以他的关系还是得知了这个消息。

他敢赌,这并不是意外,而是朝廷有意的斩草除根,只是装作是马匪截杀。

盐州那边哪来那么多马匪?

本来就是产盐之地,还有数千驻军,周围也没有特别大、而且不听话的部落,谁闲的去截杀押送流放犯的队伍?

截杀商旅也比这个好。

普通人看不懂,但张全义这样的老狐狸直接猜到了。

想到郑珏那些人的结局,他不禁为自己的英明决定感到庆幸。

同样得到消息的还有李珽。

其实他开始就有猜测,但没想到圣上会这么狠。

对此,他也不好评判,反正李琪没事就行,其余人他也管不了那么多。

至于十月就到太原请罪的孔勍和张筠二人,更是被吓得不行。

这些日子,他们到处拜访,就是想打听朝廷对他们的处置,可都没有下文。

不是这些官员不回答,而是他们也不知道,因为朝廷就没提这个事,仿佛圣上把张筠二人给忘了似的。

这个时候,他们二人也只能自我安慰,虽说被遗忘,但总比全族丢命了好吧?

张筠二人还去拜访了郭崇韬,谁让这位颇得圣上的信任。

郭崇韬直接告诉二人,“你们也别着急,这段时间朝廷事务繁多,圣上一时间忘了你们二人的存在。

改些日子,本官会像圣上提及此事。不管任命何职,还望二位不要心生不满。”

“郭相误会了,我等岂敢不满。只是都想为朝廷效力,这么一直闲着,颇为无趣。”张筠讪讪回道。

“等些日子吧,快则年前,慢则年后。”郭崇韬安抚着二人。

“多谢郭相。”

郭崇韬也不是收了东西不办事的那种,直接在十二月中旬选了一个日子便提及此事,“启禀陛下,之前伪梁归顺朝廷的武宁节度使张筠、山南东道节度使孔勍目前还赋闲在京,该如何处理二人,请陛下明示。”

“张筠?孔勍?他们在太原?”李柷一愣,他是真忘了。

赵观文当即回道,“回陛下,此二人于十一月上旬便抵达太原,目前安置在四方馆居住。”

“朕还真忘了这二人,六部九寺以及地方各道可还有空缺位置?这二人毕竟是主动献镇归附,还需好生安置才是。”李柷忍不住拍了拍自己脑子。

赵观文回道,“陛下,九寺少卿还有空缺。”

其实他早就想提这二人,只是想到圣上对伪梁旧臣的处置,也就没提,谁能想到圣上真的给忘了

“陛下,张筠乃商贾出身,善于理财。户部侍郎年龄偏大,不如意张筠为户部侍郎,也算是人尽其用。

孔勍乃武将出身,可寻一上州刺史或下都督,或可为一道行军司马。”郭崇韬没忘给二人美言。

从三品和正四品已经是二人能得到最高的职位,再高就没位置了,朝廷也不可能一下就重用二人。

“户部侍郎?”赵观文不禁摇头,“此职位过于重要,张筠新进归附,不适合担任此职。”

韩偓站出来提出他的看法,“陛下,结合两位大学士的看法,臣认为可把张筠调任京兆府尹。京兆府百废待兴,张筠若真的善于理财,不如让其去京兆府试试。

若真的让京兆府情形好转,再重用不迟。

而孔勍,不如调任泾州都督府都督,霍彦威调任右神威军大将军,泾州都督一职空缺。

臣听闻孔勍乃骑将出身,可放在泾州都督府一试。

这两个职位不低,但也不是要害之职,朝廷也不算亏待二人。”

李柷听闻满意地点头道,“就依韩卿所言,就以张筠为京兆府尹,孔勍为泾州都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