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835章 丈量土地(四)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锦衣男子自然是锦衣卫的士兵,除了锦衣卫,普通士兵哪里能穿锦衣。

这名锦衣卫踩着钱袋,看着这名中年男子,审视着对方,然后跟身旁的人大声说道,“此人贿赂朝廷命官,罪加一等。另查清此人口中的二郎是哪支禁军的将领,报给枢密院,另行处置。

这一家仗着朝廷给予的好处,做危害朝廷之事,想来那名所谓的都尉为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遵命。”

一名锦衣卫用笔在一个本子上写好,然后冷冷地看着了一眼弯腰捡钱的中年男子。

对正不禁摇头,栽到锦衣卫手上,事情就更加麻烦,谁不知道这群锦衣卫就是杀人不眨眼的疯子?

当然,凭这一家的罪名,罪不至死,只是那老头可能要遭受一段时间的牢狱之灾。

这段时间朝廷开始严查这些,又有锦衣卫和御史台的监督,谁敢包庇?最多是提前打好招呼,让各自都收敛一些,或者把之前占的好处都吐出来。

被带走的不只是那个指使家丁和手下佃户袭击官府的老头,包括那些参与的人都被带走。

相比于之前的耀武扬威,在暴力机构的打击下,这些人此时可怜兮兮的,只剩下一些妇孺在那里哭喊。

袭击朝廷官员事发,都被带走,不死也得脱一层皮。

遇到心狠手辣或者贪赃枉法之人,不把相关人等的家财榨的一干二净,那都对不起这么好的机会。

“你们没事吧?那些袭击你们的匪徒已经被抓了。”袭击之人被抓后,也有人来看遇袭的众人。

正是王正言和韩毅一行,因为当时要宣传以县衙名义发的公告内容,所以他们队就一分为二。

在他们看来,只是宣传,想来不会有事,谁能想到会遇到头铁的地主。

这一家不仅有刀这些,还有弓箭,加上那些拿着锄头之类的佃户,整整上百人,保护他们的禁军就只有五人,就没护住。

好在都是骑马,大多只是受了一些皮外伤,不算太严重,只有一名官员中了一箭,也不严重。

可这性质就变了,拿着武器袭击朝廷官员,幸好没有制式的横刀、盔甲和弩这些,不然禁军早就以谋反为由直接冲杀了。

那结果肯定是血流成河。

“没事,只是一些皮外伤,休息一天,好了不少。”王正言摇了摇头说道。

“那就好,你们好好消息,过两日还有很多事情要忙,若是没太大的问题,你们也得一起。”说完这人便转身离去。

每个县的主事人都是一名五品官员,这也是便于调动各县县令,以免这些县令不配合。

王正言手上和脸上都有伤,都是被那些人给打得,同样韩毅也是。

昨天的那件事可谓给韩毅好好上了一节课,他在太原城内,那是国公的儿子,出门都有不少家仆跟着,哪里遇到过这样的事,还被人打了一顿。

好在没啥大事,不然就冤了。

“员外郎,那些袭击我们的人会是什么后果?”韩毅好奇问道。

“袭击朝廷官员,想来也不会好过,几年牢狱之灾免不了,为首者,甚至可能被流放。

我不是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对唐律不是太熟。”王正言摇头道。

“在下看这种情况应该很常见,县衙的那点人能管住吗?下面的乡绅、地主一句话就能集结起上百人袭击朝廷官员,岂不是朝廷的政令都出不了县城?”韩毅有些疑惑。

王正言一愣,这么一说,他也觉得好像是个问题,但也未当回事,“自古,农村都是由宗族自行管理,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其实在古代,基层社会都是由宗族在管理,统治者也就是宗族的族长,也就成了皇权不下乡。

九品中正制就是宗族势力最鼎盛的时候。

到了科举出现并快速发展,摧毁了宗族势力在朝廷的根基,但这一进程始终未能进展到乡村。历史上到了宋末,终于达成妥协,朝廷基本接受了皇权不下乡,乡绅统治乡村的现实。

后世所谓的镇,也不过是到了民国时期才出现雏形,但也只是局限在一部分地区出现了正式行政区划的乡镇。

到了新中国,这个制度才算是完善起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才摧毁了宗族势力在农村的根基。

“朝廷为什么不派人去管理农村?这样也能便于管理,不至于出现我们昨日出现的情况。”韩毅有些好奇。

王正言不禁摇头,“哪有那么容易,派不派得出去一说,派出去也不一定能管事。

好了,千百年都是如此,你也不用太过担心,只要朝廷强大,政令还是能到乡村的。”

其实二人都不知道的是,大唐在立国之初,沿袭魏晋南北朝的制度,实行过乡官制。

《通典》则提到:“大唐百户为里,里置正一人;五里为乡,乡置耆老一人。

贞观九年,每乡置长一人,佐二人,至十五年省”(卷33)。

里正、耆老或者乡长都算是正式的官府成员。唐代中期全国大概有官员18805人(见《通典》卷19),而天宝元年全国有16829个乡(见《旧唐书》卷9),假设乡长(不含佐及里正)均纳入正规渠道,官员数量立刻接近翻倍。

因为这对于农业经济条件下的国家财政体系来说,显然难以承受。但是随着承平日久,到贞观十五年,就不得不废罢“乡长”及属官(佐),废除了乡官之制。

即便是废除乡官制度,但“乡”作为区块名称仍得以继续存在。只不过将管理“乡”的权力转到了轮流值班之五“里正”身上,“当乡何物贵,不过五里官”就是这个意思。

只是到了僖宗时期,因为战乱,乡的制度就彻底废弃了。

目前还保持着里正,主要也是负责收税的事。

因为乡官制废除了几百年,两人也未去把《通典》读透,或者就没读过,根本不知道曾经实行过这样的制度。

但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倒是有必要恢复,以便于加强朝廷在基层农村的影响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