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842章 杨吴之乱(三)(二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反了,都反了,去城外把大军调来,我要杀了这些人。”

狼狈逃出的徐知训正在吴王府外不远处的空地上破大口大骂,可看到有叛军追出,吓得头也不回地就往外面跑去。

这事情太邪乎了,李球和马谦这两人居然背叛了他。

想到自己刚才狼狈的模样,他就把二人恨得直咬牙,若是不能把二人千刀万剐,难泄他心头之恨。

此时城中生变的消息还未彻底传开,靠近吴王府的街巷倒是有了察觉,一时间人心惶惶,不少人开始四散而逃。

扬州城内多久没发生过战事了?

应该从徐温杀了张颢之后,扬州城就没发生过大的战事。

即便是徐温除去张颢,动静也没这么大,只是派人袭杀了张颢,瓦解了其亲信,事情就搞定了。

可现在是‘叛乱’啊!

在徐知训气急败坏地去调兵后,李球则是带着上百名士兵直接赶往吴王杨隆演的寝宫,控制这位吴王。

这个时候杨隆演还在睡觉,因为他昨晚并没有睡着,临近天亮才睡下,这个时候睡得正香。

可殿外的宦官和侍女看到李球带兵闯入,一时间都很慌乱,纷纷躲避,有忠心杨隆演的人连忙跑入殿中报信。

“大王,不好了!”

“大王,有乱兵!”

被惊醒的杨隆演被吓到了,语无伦次地说道,“是徐知训带兵杀来了吗?”

“小的也不知,是宿卫将军李球带着士兵闯到殿外。”

“李球?那不就是徐知训的亲信吗?我什么都没做,为何他还不放过本王。”杨隆演瘫坐在床榻上哭着道。

这个时候,李球的声音在外面响起。

“大王,末将李球,联合马谦等将领已经控制王府,请大王下令召集军队,诛杀徐知训及其党羽。”

“请大王下令召集军队,诛杀徐知训及其党羽。”

。。。

听到这话,杨隆演一愣,没想到李球是要杀徐知训,一时间他更怕了。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本王什么都不知道。”

杨隆演只顾着喃喃低语,根本不回答李球,后者实在等不及了,便直接闯了进来,看到瘫坐在床榻上的杨隆演,连忙走到近前行礼。

“大王,末将李球原为大王诛杀奸佞徐知训。徐国公和蒋刺史都会支持大王,请大王下令。”李球对这个吴王其实是还有一丝忠诚的。

哪知杨隆演听闻直摇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这事是你们做的,本王什么都不知道。本王还想活,你们不要害我。”

“大王。。。”李球被杨隆演的反应惊呆了,这种情况下都没有魄力吗?

“别逼我,我什么都不知道,你们打你们的,别牵连我。”说着,杨隆演也不管身上只穿着睡觉的衣物,连忙朝着大殿深处跑去。

看着离去的杨隆演,李球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红,他们冒死为了他们杨吴的‘江山’,这位吴王倒好,直接跑了,根本不敢出来承担责任。

“婢子不足以成大事!”

李球低声谩骂了一句,对于杨隆演的不配合很恼怒。

可如今已经起兵,反悔也没用了,不远处书桌上的吴王印玺,当即跑过去自己亲自写了几句,然后盖上鲜红的玺印。

他走到大殿外,高举着那封黄色的吴王令,大声喊道,“奉吴王令,由我指挥王府亲兵,诛杀奸佞徐知训。”

他也没说杀徐温,相比于徐温的好名声,徐知训的名声可谓很差,特别是在军中。

旁人哪里知道这吴王令是假的,或者说这封吴王令就是真的,因为盖了鲜红的玺印,哪怕不是杨隆演的本意,这也是正式的吴王令。

靠着这封吴王令,群龙无首的王府亲兵很快就被李球接管过来,虽说只有五千人,但坚守一段时间还是有可能的。

虽然杨隆演害怕地躲了起来,李球还是派了一百人把对方保护好,免得对方跑了。

就在李球和马谦控制王府部队的时候,扬州城内也开始乱了起来,有乱兵的消息传遍了扬州城。

徐知训也退回了他的府中,开始调兵遣将,准备攻打吴王府。

必须找回面子,否则如何震慑这些人?

“翟虔,你马上带领五千军队攻打王府,必须把叛军消灭。”气急败坏的徐知训直接对着周围的人大吼道。

翟虔听闻神色不便,当即拱手道,“末将遵命。”

“快去,抓住李球和马谦,不要杀了,我要亲自动手。”徐知训发狠道。

“末将遵命。”

在翟虔离去的同时,严可求连忙劝道,“司马勿急,目前我们要搞清楚李球等人作乱是偶然,还是跟朱瑾有勾连。”

徐知训一愣,好奇问道,“你是说李球等人已经投靠了朱瑾?”

“不排除这种可能,朱瑾刚率领大军前脚走,李球等人后脚就叛乱,太巧了。若朱瑾在这个时候杀回来,那就麻烦了。”严可求着急说道。

“那现在怎么办?”徐知训有些着急。

“司马应派人去通知跟朱瑾随行的将领,让他们防备好朱瑾,不能让朱瑾返回扬州城。”严可求当机立断道。

“这个好办,我马上派人去通知,若是可以,还可趁机杀了朱瑾。”徐知训直接想的更远。

严可求本想劝,可想到只要平定了城内的叛乱,就算是朱瑾回来,也问题不大,所以也就没在这个时候去触徐知训的眉头。

“司马英明。”

英不英明,严可求心里清楚,目前的关键还是能否快速平定叛乱。

就在扬州城刚乱不到一个时辰,便有人来到城外的码头,坐船去长江对岸。

这自然是李昪的探子,自从他得知扬州会乱后,就派了探子在这里,时刻盯着,一旦有消息及时向他汇报。

扬州和润州就隔了一条长江,并不远,中午叛乱发生,李昪在傍晚就知道了。

得知李球、马谦起兵叛乱,李昪整个人就变得精神起来,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他当即让人把部队集结起来,包括水师,准备晚上渡江。

而对于扬州城的骚乱,远在升州的徐温还不知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