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850章 乱局渐定(四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严可求听闻,顿时沉默下来,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徐知询的确不如徐知训,而且扬州如今的局势的确复杂,连他都有些看不懂。

朱瑾、蒋延徽、李昪,还有即将归来的李承嗣,再加上他们这些徐温一系的人,扬州的局势就没这么复杂过。

而且徐知训的死也会引发一些后果,那就是对徐温不满的那些人可能会借机跳出来。

“国公,那我们如何逮捕李球?”严可求问道。

“再等等吧,等李承嗣回来再说。”徐温摇了摇头,也不敢在此时轻举妄动。

若是有机会一口气除去朱瑾和蒋延徽,那事情也没这么麻烦,可关键是没机会。

这两人出行都带着不少人,而且两人在城内的军队不少,徐温现在没把握在强行撕破脸后灭杀二人。

可以说,不管是朱瑾,还是徐温,都犯了一些错误,那就是犹豫。

正是因为犹豫,导致事情一步步朝着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

这说出着实有些可笑,两人都是一方诸侯的人物,可关键时候却总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

其实也很正常,因为两人如今不像是之前,之前因为本身没多少实力,为了博取更好的前程,冒险是常有的事。

可现在不同,因为本身有不小的实力,若是一个不慎,那就是满盘皆输,自然是瞻前顾后。

其实李柷也是如此,在对外选择了稳妥的方式。

但因为他是年轻人,进取之心很强,所以对内的改革又比较激进。等他到了五六十岁,做事也会变得谨慎起来,这是避免不了的。

李柷自然要趁着年轻气盛的年龄,开拓进取,只有这样将来即便是选择稳妥之策,也有不小的周旋余地。

杨吴的局势这一段时间的确有些怪,徐温高调地下葬了徐知训,还让杨隆演亲自出席徐知训的葬礼上。

而在葬礼上,对徐知训之死有责任的朱瑾和李昪都默默看着,两人还对视了一眼,但都很默契地把视线转向其他地方。

他们都知道,徐温不会这么善罢甘休,所以心里都提防着。

或许,他们也在想接下来该怎么办?

。。。。。。

杨吴的乱局以大唐朝廷一个意料不到的局面而结束。

说实话,对于这个局面,李柷都没想到,他以为徐温会和朱瑾打起来,结果没有。

“这徐温也太能忍了吧?儿子都死了,居然还能隐忍不发?徐知训到底怎么死的?”李柷合上折子,有些好奇。

刘明恭敬回道,“回陛下,据悉是被朱瑾逼着跳河,江宁郡王当时率领水师抵达,但并未施救。”

“见死不救?这个李昪倒也狠心,那可是他的义兄啊,这都能坐视不理。”李柷眉毛一挑,对于李昪倒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历史上李昪在位期间,对外坚持弭兵休战,以保境安民,对内则兴利除弊。在治理国政上礼贤下士,并能虚心纳谏,实行轻徭薄赋政策,使南唐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不过缺点就是他志在固守吴国旧地,无意开拓,被大臣冯延巳讥为“田舍翁”。

后来有一次吴越国遭受自然灾害,南唐群臣都劝李昪趁机出兵攻灭吴越。李昪却坚决拒绝,认为国内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不应开战,并派使者去慰问吴越,送去许多礼物。

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记载,李柷对这位不知道算不算是冒牌的宗室比较放心。在他看来,这样的一个人用好了,倒是一个不错的能臣。他也不需要对方开拓进取,只要治理好地方便可。

可如今看来,李昪此人还是挺狠心的嘛,这让他也有些看不透了。

“陛下,臣是否派人多盯着江宁郡王一举一动?”刘明试探问道。

“不必过多盯着,朕也想看看,他能在杨吴做到什么地步。”李柷心生好奇之心。

反正朝廷现在也不打算出兵杨吴,不如坐看杨吴内部的争斗。

“陛下,有一件事,就是李球打算携楚州归顺朝廷。”刘明恭敬道。

“李球?是因为徐温要逮捕他?”李柷有些疑惑。

他知道李球是锦衣卫拉拢的人,只是局势的变化过于快了,如今对方也担心被推出去当挡箭牌,起码朱瑾没有抱住他。

这个时候,他便动了归顺朝廷的想法。

“陛下英明,李球说,他愿意劝说泗州刺史马谦一起归顺。”刘明回道。

“马谦?米志诚可在泗州,马谦能献出泗州?”李柷有些怀疑。

说实话,若能拿下这两州,海州就成了孤岛,归顺朝廷是必然的,而且还能威胁扬州。

因为扬州和楚州其实是紧邻的,而且都在运河边上。

只是那样一来,朝廷和杨吴的关系就会恶化。

“回陛下,若是平南大都督府能配合,应该问题不大。米志诚跟雁门郡王有旧,想来也能说服此人归顺朝廷。”刘明说道。

“与雁门郡王有旧?”李柷双眼微眯,若有所思,“告诉李球,让他先把楚州的军队掌握了再说,若一旦杨吴真的对他用兵,再归顺不迟。”

他还是决定不让李球这么着急地献城归顺,米志诚这跟李嗣源有旧,这可不是好事啊,早知道就该让李嗣源去襄州,而不是留在宋州。

失策了。

如今只能稳住李球和马谦。

刘明听闻,察觉到圣上言语间的变化,若有所思,显然这事有些敏感了。

“臣遵旨!”刘明恭敬回道。

“杨吴的那封任命的折子到哪里了?”李柷好奇问道。

“应该还在路上,具体的,锦衣卫也未一直追踪,想来两三天后就能送到陛下面前。”刘明回道。

“可惜,杨吴没能继续打起来。”李柷不禁感慨。

“陛下,锦衣卫倒是打探到一些消息,朱瑾似乎对吴王杨隆演不满,恐起了废立的心思。”刘明把一个不太确定的消息说了出来。

“他起了废立之心?倒是有些意思。”本来有些失望的李柷听闻,顿时充满了兴趣。

这才有意思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