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897章 唐辽和约(二)(四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多伦湖距离东奚王廷只有六百里,距离当初契丹所设的满水营地只有四百里。

此时大唐最北边的实控地就在怀荒镇,相当于郭崇韬把大唐的边境北移了差不多三百里。

当然这三百里范围内也没啥,连部落都没几个,还都是小的,最大的也没超过千帐。

没法,自从前年那一战后,契丹对这里的控制并不是很强,安东都护府在去年数次派兵北上,这附近的部落大多都被灭了,剩下的都往北迁了。

饶是赵观文看到郭崇韬如此提要求,也有些暗暗乍舌。

这也就是草原,这要是在中原,北移三百里,那得是涉及多少人口?

因为他们旁边摆着一幅简易地图,萧敌鲁不看地图也熟知这边的重要城镇,毕竟没几个。

萧敌鲁听闻不禁觉得好笑,“郭相是不是心太大了?这一移就是数百里。

本相要是没记错,这范围内没有大唐的边军驻扎吧?”

“难道这里有契丹军队活动?”郭崇韬反问道。

额?

萧敌鲁一听,的确也没有。

前年那一战,夏鲁奇来回干死不少,去年又被唐军袭击,杀了不少。剩下的本就不多,大多都还在北边,免得唐军隔三差五杀来。

这里总共就几千帐游牧民族,还分成不少部落,唐军只需数百骑兵就能随便屠戮。

本来这里是奚族的地盘,主要是奚族,还有部分鞑靼、室韦和回鹘部落。

奚族损失惨重就不说,剩下的也不是唐军的对手,除非契丹本部愿意派一支大部族来此地,否则根本抗衡不了唐军。

奚族肯定不行,之前那一战后,直接退入山谷,哪里还敢四处浪。

萧敌鲁知道在这边的边界的确存在问题,但肯定不能同意郭崇韬的建议,“郭相,以多伦湖为界肯定不行。”

“那就以御夷镇为界!”郭崇韬指着地图上一个小点,那里就是北魏时期设立的御夷镇,位于怀荒镇东北方向,但不属于北魏六镇之一。

“以御夷镇为界,以北归契丹,以南归大唐。为了确保双方不会发生冲突,我建议以御夷镇以北五十里至多伦湖以南地区,契丹不能拥有超过三千帐的牧民,算是双方的缓冲地带。”

萧敌鲁思索了一会儿,便点头道,“那就这样吧。”

那里也不是契丹的核心统治区,前年一战之后,契丹对于这里的控制力本就有所下降。

这里北边是黑车子室韦,东边是奚王府,剩下的就是之前归属于契丹的各部,适当放弃一部分草原也不是不行。

“既然萧相对于第二条无异议,那就谈谈第三条。”赵观文虽然惊讶郭崇韬为朝廷争取到如此大的好处,但谈判还得继续,“关于第三条互市,我大唐原则上没问题,但需要确定几个互市的城池,以后双方互市只能去这几个地方。”

“赵相以为那几个城池合适?”萧敌鲁问道。

“东边就以营州,中部以檀州燕乐县,西边以怀荒镇。至于你们契丹那边,由你们自行决定。”赵观文说道。

确定地点,自然也是为了便于管理,大致就是契丹的商人只能把货物运送到这三个地方交易,再远就不行了。

萧敌鲁思索了一会儿说道,“那我们契丹就定在海阳县、北安州和多伦县。”

“多伦县?你们有这个县吗?”赵观文有些疑惑。

“我们即将在多伦湖旁设立多伦县。”萧敌鲁淡淡道。

很快,赵观文便知道这三个县在什么地方了。

除却多伦县,北安州就是后世的承德市区西边数十里,如今属于奚王府管辖,也是边境重镇。只不过这里道路条件差,对于双方来说,都不适合大军前进,虽是边关重镇,却少有大规模战事。

海阳县则是在榆关外,属于契丹彰武节度使。

对此,赵观文也没反对,不过就是定了几个做生意的地方。至于多伦县,想来也是对大唐要重设御夷镇的回应,对此他也觉得没什么,本来这一点就是大唐占了便宜。

“至于第四点,我觉得可以不用谈,女眷肯定不行,朝廷都以封赏下去,那属于战利品,并不是俘虏。”对于第四点,郭崇韬也很强硬。

对此,赵观文也不反对,因为东奚人要的奚王后和奚王妃都在皇宫里。

“归还战俘一事,大唐怎么看的?”对奚族女眷一事,萧敌鲁也没抱什么希望,他在乎的是其他将领。

郭崇韬回道,“这一点,我们可以列出双方俘获对方将领的名录,根据双方需要再商议如何归还如何?”

“没问题。”

双方并未在这个问题上说太多,毕竟现在谈归还战俘的事,没必要,因为太麻烦。双方只需要达成大致框架,具体的战俘归还,慢慢谈就是。

而对于第五条,大唐这边肯定不会答应。

但考虑到萧敌鲁的强硬态度,最终赵观文妥协了,只要李葛和李保父子愿意回契丹,大唐不反对。

对此,萧敌鲁也没辙,因为那对父子肯定不会回去的。

对于第六条,双方都无异议,毕竟都清楚这个和约是约束不了双方多久的,就算签个几十年的时间也没问题。

和约而已,说撕毁就撕毁了,谁还会真正去遵守不成?

于是乎在双方谈了两个时辰后,和约便初步达成了。

大唐这边并未增加内容,因为赵观文和郭崇韬二人都未想到太好的内容,所以也没必要继续提。

当李柷看了和约内容后,也没有反对,就这样吧,至于互市能卖什么,自行决定就是,反正大唐这边也不可能把武器这些卖给契丹。而契丹那边,也不可能把上好的战马卖给大唐。

这都属于各自的战略资源,没人会傻到出售给敌人。

即便是这和约签订了,双方也不可能真正的和平,要么大唐灭了契丹,不然就是契丹灭了大唐,只有一方完蛋,才能和平。

所以李柷对于和约期限为十年也就不在意了,于是便让内阁拟旨,然后让萧敌鲁带回契丹,然后再有契丹写一封盖有对方玺印的国书来。

只有盖了双方玉玺印的和约才算是真正的和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