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979章 全播抵京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临近元日大朝会,无论是哪个衙门都很忙,鸿胪寺更是如此。

张超这个少卿不在,鸿胪寺这边的人手就更加不够了,连李蔼这个鸿胪寺卿都忙得快崩溃。

想去从礼部接点人,结果礼部更忙。

即便是礼部早早派了人来洛阳,但因为涉及元日大朝会,礼部忙的不可开交。太常寺这边也因为李严这个太常寺卿不在,高季昌这个少卿也是刚刚接触这些事,加上又对这些事不感兴趣,所以太常寺这边也乱成一锅粥。

想到张超,李蔼不禁好奇,“这个张少卿怎么还未归来?这都出使多久了?”

旁边有人回道,“回寺卿,张少卿一行去的是西域,还要去于阗。此去上万里,途中要经过多个地方,想来被什么事耽搁了,所以才迟迟未归。”

李蔼听闻也有些无奈,想着那些正事,就有些头大,“马楚和王闽的使团安排的如何?”

“回寺卿,都已经安排妥当,不过下官等人对洛阳不太熟悉,物资供应上,有些问题,但也在联系户部、河南府。”手下的官员如实回答道。

河南府虽然早有准备,但遇到这种事,还是有些手忙脚乱。至于户部就不用说了,虽说提前几个月就在运送物资来洛阳,但国库东西太多,在各个衙门所需物资和钱银的拨付上,也有一定的迟缓。

好在河南府这边囤积了不少之前伪梁和杨吴‘国库’的钱银和物资,不然问题更加严重。

这样的情况,想要改善起码得几个月才行。

“多去跑跑户部,今年底接待的使团太多,不能马虎。蜀国那边也有使团到来,到时候就一同安置在南面,跟马楚和吴越在一起。”李蔼吩咐道。

“启禀寺卿,蜀国毕竟是我大唐都是同样的国家,把他们跟马楚、吴越这些藩镇势力放在一起是不是不合适?”有人担心道。

“有什么不合适?他们几家都是一回事,区别就是蜀国称帝了,其他的没称帝而已。”李蔼有些不耐烦,并未把蜀国放在心上。

这也是此时大唐很多官员的共同点,恨不得什么时候出兵伐蜀。

只是没想到的是,今年蜀国居然派了使团来,也不知道要干什么,礼尚往来吗?

看到李蔼有些不耐烦,这名官员只能连忙点头,“下官遵命!”

到了十二月下旬,其实该来的使团基本都来了,就连蜀国这边也到了。

不过也有一拨人还在路上,但并不算是使团。

那就是几个月前新封的虔化县男、银青光禄大夫谭全播。

这位已经有八十三岁的虔化县男本来可以不用来的,但他还是选择前来太原面圣。

话说在他献出虔州后,朝廷就封赏了他爵位,并允许其致仕。他完全可以在虔州养老,等到寿终正寝,这么大年龄还北上洛阳,也不知道怎么想的。

好在他并不是走路或者乘坐马车,而是一路坐船,从虔州沿着赣江一路坐船在江州境内进入长江,顺着长江南下,在扬州转大运河。

也好在是坐船,恰逢朝廷还都洛阳,不然这位能不能活着抵达洛阳都还一说。

他并不是外来使团,自然不该鸿胪寺去迎接,于是礼部就派人去把这位接来,最后还是送到了四方馆暂住。

没法,对于这些官员,朝廷也没地方安置,干脆都扔到四方馆。

别看谭全播的年龄大,但地位算不上高,本身也只是一个县男,若不是献了虔州和韶州两州之地,估计朝中官员都不知道还有这号人。

“谭全播这厮怎么来了?他那么大年龄,就不知道在虔州好好待着吗?”得知谭全播也住在四方馆,马存听闻有些惊讶,更多的是摇头。

“叔父,可这人还是来了,八十多岁,也不怕路上出现意外。”马希声听闻跟着附和道。

他们自然知道谭全播。

谭全播之前占据虔州,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因为他处于马楚、杨吴、王闽和现在的伪越交界之处。谁都想占领这里,但谁都没法占领这里。

之前吴越前往开封朝贡伪梁,就经常走虔州。

“为叔也不懂,这个老头固执得很。”马存听了不断摇头。

同样得知谭全播来的还有吴越、王闽的使者,伪越这边依然没派人来,因为怕被大唐朝廷给处死。

。。。。。。

“谭全播来干什么?看到那么大的年龄,朕都不知道要不要下旨让他来元日大朝会。”

看到这谭全播给自己出难题,李柷也有些头大。

八十多岁在这个时代,是真正的高寿,李柷觉得自己能活六十多就算是高寿了,可这位居然活了八十多岁还敢到处跑。

这要是在元日大朝会出现意外,好好的日子岂不是被破坏了?

“陛下,谭全播是陛下封的虔化县男,他既然来了洛阳,陛下恐怕还是得见见。”韩偓躬身建议道。

没办法,谁让谭全播资历比他还老,僖宗朝的进士。

李柷听闻有些无奈,“行吧,那就让他参加吧,给太医署说一声,让他们在元日做好准备,免得真有人在元日大朝会晕倒什么的。”

“陛下,谭風雨文学是来签订合约的,应该怎么处置?”赵观文好奇问道。

今年前跟蜀国何谈,就是赵观文去谈的。

“蜀国这边是准备送上门被我们痛宰吗?”提起蜀国派使团来签订和约,李柷就觉得好笑。

大唐跟契丹签订和约,那是建立在双方是同等级别的存在,一方灭不了另外一方,打下去只是两败俱伤,所以签订和约有利于双方缓和紧张的关系。

但蜀国不同啊,这蜀国哪来的自信,跟大唐签订平等的和约?

“陛下,臣以为可以趁机逼迫蜀国答应去除帝号,并向我大唐称臣,然后恢复贡赋。”郭崇韬在一旁急切地建议道。

如今郭崇韬在朝中被李嗣源隐隐压制,他自然想找机会立功,得到圣上的青睐,这样他就能改变目前的劣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