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1006章 沈颜上位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这些日子,整个洛阳城的官员都人人担心,生怕被那件事牵连进去。”李建勋想到这几日发生的事,唏嘘不已。

“谁说不是呢?豆卢革毕竟是朝廷四品大员,结果就这么被判处死刑。”宋齐丘也有些感叹。

自从李建勋的小女儿被定为淮王妃后,宋齐丘跟李建勋的来往更多了。两人都是才华横溢之人,加上如今地位相仿,相处起来也很融洽,不时在一起商讨诗词文章。

“谁让他那么贪,听说他在走私官盐和酒水上面获利超过十万贯,这可不少,一个普通的州恐怕一年的赋税都没这么多。”李建勋听了倒不觉得可惜,只是觉得豆卢革罪有应得。

十万贯并不是一笔小钱,要知道这个时候国库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几千万贯。

只算俸钱,豆卢革一年也不过五十贯。十万贯相当于他两千年的俸钱,可想这位这几年是贪了多少。

“贪那么多有什么用?还不是要被处死。这一次,我们礼部,还有户部是损失不小,户部的盐铁司、礼部的膳部司,有一半的官员都被贬职或者免职。

只是没想到沈颜居然会入了圣上的眼,居然接替豆卢革担任礼部侍郎。”提到沈颜,宋齐丘有些羡慕。

沈颜之前虽是国子司业,但并不是什么要职,可没想到碰到这个号的机会,居然调任礼部侍郎。

礼部侍郎那可是要职,平时还管着每年的科举考试。

可对方是昭宗年间的进士,起点不同,刚好又碰到这个机会,不然还不一定能够这么快进入那个圈子。

六部侍郎,已经是准大臣了,下一步,有可能接任尚书,更大的可能是外放,这差距一下就拉开了。

“是挺让人羡慕的,可谁让沈兄碰到了这个机会,又入了圣上的眼。”李建勋虽说孤傲,可看到对方一下成为礼部侍郎,心中还是很羡慕。

“说起入圣上的眼,致尧兄可也是入了圣上的眼,女儿还是淮王妃,这前途恐怕不比沈兄差。”宋齐丘笑着说道。

李建勋听闻有些心动,可很快摇头道,“子嵩说笑了,李某这性子太容易得罪人,说不定不经意就得罪哪位重臣。”

“致尧兄稍微改一下不就行了?有淮王妃这层关系,致尧兄还怕什么?”宋齐丘建议道。

在宋齐丘的三言两语下,李建勋也有些飘飘然,但好在他很快认清现实。若是自己作不出成绩,如何去取悦圣上,进而博得大好前途?

想到沈颜如今已经是礼部侍郎,李建勋想着要不要上门拜访一下?可想到沈颜府邸恐怕登门的人不少,自己又不太喜欢太过功利,想想也就算了,不过他还是让人备上一份礼物送去,聊表心意。

随着豆卢革等人陆续被审理,朝中空缺的官职很快就有人充任。

这么大的朝廷,能力强的官员不再少数,所以并不担心没人接任。即便是户部的盐铁使和礼部的膳部司损失不小,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运转。

从天佑二年开始,朝廷在太原恢复科举后,科举录取的人数逐年增加,这几年更是维持在数百人的规模。这么多中举之人入朝为官,分散在大唐各个地方,上至三四品大员,下至八九品官员。

在朝廷覆灭伪梁之前,这些通过科举进入朝堂的人大部分升迁并不快,因为上面空缺的位置少,还有通过其他途径入仕的官员,竞争很大。

但现在不同,随着朝廷开疆扩土,这些官员不少人都获得了升迁的机会。

别看这次豆卢革等数十名官员被处置,引起的风波虽大,但下面的官员却是拍手叫好,唯独跟这些官员有联系的才会担心自己。

而沈颜担任礼部侍郎倒是引起了一些人的意外,甚至是惊讶。

对于空缺的礼部侍郎,也不是没人惦记,但最终各方都未如愿。

李嗣源没能让跟自己交好的官员去接任,郭崇韬也未保住这个本属于他地盘的重要位置。

倒是有一些精明人察觉到了一丝端倪。

照理说沈颜这样的官员,不可能这么快调任如此重要的职位,起码得缓一两年。朝廷用人这些年一直是如此,只是没想到现在发生了变化。

沈颜虽然有昭宗年间进士身份的加成,但其江淮出身才是重点。

在他之前,江淮籍的官员除了李昪外,其实没有拿得出手的,沈崧其实都不怎么算江淮籍官员。沈颜之前虽是从四品下的国子司业,但这个职位算不上多重要,但礼部侍郎却是不一样。

不过沈颜的年龄却是不小了,他考上进士时便有四十岁,如今已经五十多,比李建勋都要大十来岁。

李柷选他接任礼部侍郎也是如此,年龄大、资历老,适合去礼部。他也不想卢程把礼部搞得乱糟糟的,让沈颜去或许会好一点。

。。。。。。

“沈颜?没想到居然会是他,本官想了很多人,可就是没想到会是他。”

得知圣上以沈颜为礼部侍郎后,郭崇韬惊讶之余,也很庆幸。

“下官也未想到会是他,但总比是雁门郡王那边的人来好一些。”卢程不禁劝道。

郭崇韬点了点头,“这倒是没错。不过李嗣源那边也没什么合适的人,他的根基在军中,圣上也不可能让一个武将担任礼部侍郎的。

不过沈颜此人担任礼部侍郎也有一个好处,本官听闻此人性格比较孤僻,不喜与人打交道,一心做文章。他当礼部侍郎,倒也不会对你产生太大的威胁。”

卢程却不这么认为,“郭相,这沈颜是不会,可那宋齐丘却不是善茬。宋齐丘是江宁郡王的人,跟沈颜都是江淮的人,下官担心江淮籍的人在礼部坐大。”

郭崇韬哪里没看到,但他也没太好的办法,“本官又能怎么办?这是圣上故意为之,你难道还没看出来吗?

圣上对雁门郡王和皇后很忌惮,不然也不会册封杨修媛为昭仪,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起码在宫中,杨昭仪那边还能稳住局势,只要圣上不立太子,杨昭仪皇长子生母的身份不会比皇后差多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