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1059章 内阁人选(续)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对于李嗣本的能力,张承业一清二楚,打仗还行,可治理政务有些不足。这些年治理关内道和河东道期间,并无拿得出手的政绩,好在境内并无发生大乱。

让这人担任内阁大学士,张承业担心会坏了圣上的大事。

李柷见张承业如此反对,便不再提及此事,反而询问朝臣中的两名人选,“燕国公觉得杨赞图和王然谁更合适?朕其实中意王然,他辅佐朕多年,户部在他手上打理地井井有条,特别有能力算不上,但也算是恪尽职守。

让他担任内阁大学士,朕一时间不知道以何人接任户部尚书。骆知祥是杨吴的降臣,担任户部侍郎已经惹起不少朝臣的非议,若是让他担任户部尚书,朕担心会出事。”

张承业一听这话,便明白圣上是打算让王然担任内阁大学士,只是因为找不到人接替户部尚书一职,所以才犹豫。

想到这里,他便有了主意,“陛下,老奴觉得可以让王然以内阁大学士兼任户部尚书一职,问题迎刃而解。对于骆知祥,老奴也有所耳闻,把杨吴的财政打理地井井有条,是一个能人。

朝臣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此人并不是主动归顺,过高提拔,会让其他朝臣不满,伤了那些老臣的心。王然担任内阁大学士后,精力势主要会放在内阁这边,户部这边的日常事务只能由骆知祥打理。

陛下可以借这个机会考验骆知祥的能力,毕竟杨吴并不大,能管理好杨吴的财政,不代表能管理好朝廷的财政。而且他是户部侍郎,朝中即便是有人反对,反对声音也不会太大。”

李柷听后,觉得有些道理,这倒是一个办法,算是两全其美。

关于最后一个人选,李柷还未定下,主要还是他对是否让梁震进入内阁还有些迟疑。相比之下,李嗣本支持他良多,他都需要考虑安抚。

而且李嗣本的能力主要在打仗上,让他去担任枢密使也不行,跟李存璋相比,还是差了很多。他想的是让李嗣本担任一届内阁大学士,然后再给他一个闲职,也不算亏待老臣。

李嗣本效忠他的时间不短,梁震也是如此,所以才让李柷颇为纠结。两人年龄差不多,效忠他的时间也差不多,两人在关内道和河东道轮换过,久久未进入中枢。

李柷也是念旧的人,不然也不会这么纠结。

“燕国公觉得以秘书省负责撰草任免将外、册立太子、宣布征伐或大赦等重要文告如何?”李柷突然开口提到此事。

“负责撰草任免将外、册立太子。。。”张承业听到这职责,顿时一愣,不解地看向圣上,“陛下,这不就是翰林学士加知制诰的权力吗?”

张承业并未说全,翰林学士加知制诰的头衔其实就等于中书舍人。

如今朝廷没有设立翰林院,中书省也废了,这样一来,之前草拟诏书的权力在内阁那边。如今圣上提及此事,是想分内阁的权啊!

“怎么?燕国公觉得不妥?”李柷好奇问道。

张承业犹豫了一会儿才试探开口,“敢问陛下,这是想削弱内阁的权力?”

李柷倒也没隐瞒,“是这个意思,内阁负责负责管理朝政,短时间或许没什么,长久以往,内阁若是想欺瞒君王也不是不行。到时候君王必定架空,朕不得不考虑。

把起草诏书的职责交给秘书省,也算是让秘书省充当真的眼睛,监督一下内阁。

至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这些职务,朕也不打算复设,多设几个秘书郎处理日常事务就是。”

听到圣上的打算,张承业眉头微皱,“陛下,这可不是小事,老奴担心会引起内阁的不满。”

“所以朕要扩大内阁大学士的人数,让他们没空去管这件事。”李柷这才说明缘由。

要知道在最初,宰相只有一个,后来三省六部制出现后,就有了四个,中书令、尚书令和门下省的两个侍中。

再后来就更多了,中书令和尚书令不常设,这样一来中书侍郎就代替了中书令的位置,加上那么多同平章事的头衔,宰相就变成了很多个。

不要以为这都是胡来,这样一来相权就一分为几,皇帝就能通过拉拢打压控制朝堂。

李柷做的更狠,有些像米国的三权分立,但其实也不是,相权、军权、监察权都被拆分,最后就听李柷这个皇帝的。这样一来,他就不用担心有人做到真正的权倾朝野。

虽然李柷说的有些道理,也考虑到一些后果,但张承业依然不放心,“陛下,若是如此,老奴建议以李嗣本为最后一名内阁大学士。如今朝堂需要更多有利于陛下的声音,梁震属于先帝时期的进士,是文官,肯定会阻挠陛下推行新政。

李嗣本不同,他是武将出身,但后来转入地方任职,无论在军中,还是文官中,势力都不深。他若进入内阁,必定会以陛下马首是瞻,有利于陛下推行新政。

等新政稳定后,陛下再把李嗣本调回军中任职便可。”

李柷点了点头,“你倒是考虑周全,那就这么定了,这件事你也别透露出去,等年后再说此事。”

张承业连忙起身行礼,“陛下放心,老奴并不是多嘴之人。”

“燕国公不必如此多礼,大唐能中兴,你也功不可没。好好养身体,若是空闲,也多多锻炼,说不准以后还有事情会吩咐燕国公,到时候没有一副好身体,朕岂敢用你?”李柷笑着扶起对方。

张承业顿时一脸惶恐,“老奴惶恐,只要老奴在世一日,只要陛下吩咐,老奴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对于张承业的忠心,李柷还是很相信的,若是他连张承业都不信任,这朝中恐怕也没人值得他信任。

马上就是天佑十六年,这也意味着自己来到这个时空马上就是第十六年,如今大唐几近一统,仅有东南沿海和岭南三方势力还未彻底归附,还有安南都护府,但已经不影响大局。

国内几近一统,内部的威胁减少,大唐也该向外看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