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1102章 迭剌服软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你们这是干什么?本都督是松漠都督耶律。。。李剌!”

看到眼前这些突然出现的骑兵,耶律迭剌有些不高兴,毕竟也是耶律阿保机的胞弟,一身气势还是有的。

不过对于李剌这个名字,他还有些不熟,自称的情况下还是没忘记耶律这个姓。

旁边一个年轻人也把手放在腰间的狼牙棒,大有一言不和之势就动手。而在他们身后,还有多名妇孺,都是他的亲眷。

安从进看了看耶律迭剌,再看了看旁边那配着狼牙棒的年轻人,双眼不禁放光,倒是一员不错的小将。

立于马上的安从进笑着拱手,“在下安东都护府副都护安从进,奉氏都护之名来迎接李都督。”

听到眼前来人是副都护,耶律迭剌有些意外,但依然保持着戒备,指着围着自己一行的数百士兵,神色不善,“那安副都护这是何意?”

安从进淡淡道,“李都督丢城失地,不思夺回松漠都督府,反而南下幽州,有临阵脱逃之责。安某奉都护之命,特请李都督入城,至于这随行人员的兵器也一律上交,听候朝廷的处置。”

“上交武器,按照你们汉人的话来说,不就是任人宰割了吗?父亲,不要听这些汉人的。”一旁的年轻人说话间已经拿出狼牙棒,显然对安从进的话并不相信。

安从进其实很想说自己是沙陀人,但他并未解释,而是看向耶律迭剌,“李都督,你可要想清楚。你在契丹已经没有活路,如今若是负隅顽抗,就是谋逆,即便是朝中太仆寺卿为你求情,你和这些人也难逃一死。

丢城失地的罪名虽大,但也不至于是死罪,李都督可不要自误。”

耶律迭剌一听这话犹豫了,他本来就没打算跟朝廷作对,只是不想留在草原上担惊受怕。

一听安从进的话,他当即让自己的长子放下武器,“丹儿,放下武器,所有人都放下武器。”

“父亲?”一旁的年轻人有些不甘。

“放下!”耶律迭剌厉声道。

年轻人一脸不忿,最后还是把武器扔在地上,‘砰’的一声落地,然后双手怀抱,侧过头,显然有些生气。

年轻人都扔下了武器,其他随行的亲兵也是如此,于是地面以下就出现不少武器。

耶律迭剌脸上有些尴尬,连忙向安从进解释,“安副都护,犬子年轻气盛,还望勿怪。”

安从进笑了笑,并未放在心上,“无妨,令郎身材魁梧,又能使狼牙棒,想来入了军中也是一员虎将,李都督可愿把他留在安东都护府?”

耶律迭剌自然不愿,可他又不敢得罪安从进,只能想办法搪塞,“安副都护也说了,李某得等朝廷的处置,到时也得看朝廷的旨意。”

安从进只是顺带一说,倒也没非得留下这年轻人,或许看到耶律迭剌一行人比较配合,便松了一个口子,“刀剑弓弩这些交出来便是,短刃可以留下。到了下榻之地不要乱跑,安东都护府的人对契丹人印象不好,到时候出了意外,可别说安某没有提醒你们。”

安东都护府跟契丹那真的是世仇了,早在刘仁恭时期,双方就互相征伐,更别说天佑十年的那次大战,安东都护府军民死伤不少,早已成了世仇。

当然,这两年死在安东都护府军队手下的契丹人也不少,反正这仇是理不清了,除非一方征服另一方,靠铁血手段把仇恨压下去。

耶律迭剌连忙点头,也认清了现实。

不过等他们来到住处,外面便出现数百名士兵,显然是把他们软禁在了这里。

见状,年轻人心中的不忿又重新燃起。

“父亲,为何我们要低头?”

年轻叫耶律丹,耶律迭剌的长子,如今也有一个汉名,叫李丹。

“现在我们是寄人篱下,不低头还硬来不成?不过看这去世,为父这都督一职怕是保不住了,等到了洛阳,投靠你伯父,看能否有其他出路。”耶律迭剌的性格软弱,如今倒也不觉得什么,能活着就行。

“洛阳有什么好的?我们是契丹人,草原才是我们应该驰骋的地方。”耶律丹一脸不忿。

“草原?哪里还有草原能让你我父子容身?你不知道你那大伯父,若是我们现在落在他的手上,死肯定是跑不掉的,好死不如赖活着。”耶律迭剌此时已经坚定了南下的想法,哪怕是丢官也行。

看到父亲如此模样,耶律丹气不过便跑外面置气去了。

。。。。。。

“李葛?他来干什么?”

洛阳紫微宫,李柷正在为准备淮王的婚礼而忙碌,便有宦官来汇报,说是太仆寺卿李葛求见。

还别说,李葛担任太仆寺卿一来,倒也做的不错,完善了不少牧场。

在如今,太仆寺下辖的官牧多达七十余处,其中上牧十三,中牧二十七,余者为下牧,总共有二十多万匹马。

这个数量并不够,当然是指马的数量。

在太宗和高宗年间,最多时有马七十多万匹,设八使四十八监管理。不过李葛认为马场不宜太多,所以建议精简牧场,恢复初唐时期的八使四十八监的规模。

他的意思是扩大中牧和上牧的规模,缩减下牧的规模。

目前朝廷的上牧主要集中在安西都护府、朔方道和安北都护府,牧和下牧主要在关内道、河东道、安东都护府、河北道、山南西道和四川道、河南道和齐鲁道。

李葛认为关内道等地不适合大规模饲养战马,主要是草场等不如朔方等地,当然这个建议也未完全实行,因为朝廷也有必要确保腹地有牧场,以免出现河西、朔方等地遭受战乱,而导致朝廷无战马可用的情况。

一旁的赵观文听闻,想到什么,当即回答,“陛下,这李寺卿可能是为其胞弟李剌而来的吧?前不久安东都护府传来的奏报,说是李剌丢弃松漠都督府,逃到了幽州。”

李柷一愣,都忙着去处理淮王婚事,倒是没想到这件事,他思索了一会儿点头道,“那便让他进来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