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暴君

《大唐第一暴君》

第1149章 乌氏之谋(二更)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多年前的幽州一战,契丹集结起了四十万骑兵,那算是契丹的巅峰时期。

因为几次诸弟之乱和跟大唐的三次大战,契丹及其附属部落损失惨重。

东奚分裂,胡损等归顺了大唐;黑车子室韦也是如此,近半部族归顺大唐。

加上跟渤海国的两次大战,契丹这边也损失不少。

可以说从幽州一战后,契丹在跟大唐三次大战中损失的战马就超过三十万匹。这还不算几次诸弟之乱和跟渤海国的战事,若是总共算下来,超过四十万匹战马都有可能。

这可是四十万匹战马,不是一般的马,十年时间能补充多少回来?

按照契丹骑兵的标准,都是一骑双马,四十万骑兵需要八十万匹战马,可此时契丹哪有那么多战马。

满打满算,此时契丹境内能集结起的骑兵也就二十到三十万,这还是最大的数字。

“陛下,虽然这些年我契丹战马损失不少,可唐人更缺骑兵。在骑兵上面,我们依然比唐人有优势,所以陛下不用过于担心唐军。”一旁的耶律安端自然不愿承认契丹不如大唐。

韩知古也连忙点头附和,“陛下,惕隐言之有理,唐人就算是来袭,骑兵数量比上次不会多出多少,我们完全可以凭借骑兵优势击败唐军。”

“韩仆射觉得该如何?”耶律阿保机还是很看重韩延徽的建议。

这次攻灭渤海国,韩延徽为其出谋划策不少,因此拜左仆射。

韩延徽听闻,神色有些严肃,“回避下,臣以为皇后、惕隐和中书令所言极是。即便是唐军来袭,我契丹也不用太过担心。”

“噢?韩仆射有何高见?”耶律阿保机露出好奇之色。

韩延徽连忙回答,“回陛下,若是唐军来袭,臣以为可能会从三路进攻。”

“三路?”耶律阿保机一愣,倒是没想到对方会这么认为,瞬间好奇起来,“爱卿怎么会有这种看法?”

韩延徽这么说,自然不是胡言乱语,“回避下,若是唐军大举来袭。主力肯定会走榆关;其二,唐军之前曾从饶乐偷袭,或许这边会有一支唐军偏师。

第三路很有可能是辽东。

当年唐人太宗皇帝征讨高句丽时,便有军队从莱州登船涉海攻打辽东,所以唐人现在是有可能这么做的。”

耶律阿保机听闻点了点头,“爱卿所言有些道理,可朕听爱卿所言是坐看唐军来袭吗?”

韩延徽直摇头,“回陛下,以我契丹的实际情况来看,被动防守无异于自寻死路。若是可以,我大军仍应该主动进攻,把战场放在草原上,最好是在幽州以北的草原。

从榆关到彰武军节度使,地形复杂,不便于骑兵大规模作战。”

地形复杂有地形复杂的好处,骑兵可以凭借地形躲避、偷袭,但只适合小规模骑兵。若是大规模骑兵在这种地形复杂的地方,优势就不太明显,除了跟唐军硬碰硬,没有其他方法可选。

在韩延徽看来,契丹的优势在于骑兵强大,若是放弃骑兵的优势去跟大唐正面决战,很吃亏。

耶律阿保机跟韩延徽谈了不少,述律平、耶律安端、韩知古三人也不时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也只是从各方面分析了一下唐军会怎么打,契丹这边又该怎么反击。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契丹大军真的该回撤了。

唐军不知道什么时候来袭,若是主力还在东丹国待着,有可能出现去年的情况。

。。。。。。

契丹这边在商议撤军事宜的同时,忽汗城内的乌氏一族也在商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乌氏一族作为渤海大族之一,在渤海境内的影响力不小,各府都有乌氏子弟任职。

如今渤海覆灭,国王大諲撰被契丹迁离忽汗城,城内大族都在思考今后的出路。

李氏因为遭受打压,所以直接选择离开渤海,虽然没有全走,但核心族人都离开了忽汗城。

乌氏因为之前把大唐的消息卖给了耶律倍,显然也是做了决定。起码在目前看来,乌氏并不想离开渤海,即便是渤海国没了,但有东丹国,所以他们想继续留在东丹国效力。

其实在他们这些本地大族看来,渤海国跟东丹国的区别就是换了一个国王而已。

不过乌氏有一个优势,他们跟大唐的关系比较不错。

乌炤度和乌光赞都曾多次入唐,乌炤度还是大唐的进士,虽然是宾贡试,但也有进士身份。

这样的情况下,乌氏目前像耶律倍靠拢,也只是想保住乌氏一族的地位而已。

“父亲,此时我们靠拢契丹,若是大唐出兵契丹,让渤海复国怎么办?”说实话乌光赞并不是很赞成其父的决定,一旦局势有变,复国后的掌权者肯定会清算他们这些人。

“渤海复国岂是那么容易的?目前归附契丹也是权宜之计,即便是契丹占领了渤海全境,但也需要我们这些人去管理,这就是我们乌氏一族的机会。

至于未来大唐助渤海复国,那也是之后的事。”乌炤度也知道这不合适,可以此时渤海的情况,复国可不容易。

“可孩儿听说世子大光显不见踪影,王弟大封裔在北边召集军队,意图反攻忽汗城,可见契丹想要彻底占领渤海全境并不容易。”说到这里,乌光赞有些担心。

乌炤度听闻有些惊讶,“没想到你连这些也知道了。有些事情,为父也不方便跟你细说,但以目前的局势来看,我们只能依附耶律倍。

此人跟其他契丹人不同,对我们这些渤海旧臣很宽容。”

乌光赞一愣,从父亲这话中他听出一些言外之意,看来父亲也有事情瞒着他。

乌炤度并不想过多解释,看着一脸疑惑的儿子,淡淡道,“大唐那边,你也要多联络,保持联系,对我们还是有好处的。

至于济显,伯父回想办法把你安排到西京鸭渌府任职,不必要都留在忽汗城。”

乌济显认真地点了点头,“伯父放心,侄儿明白。”

之所以他要去鸭渌府,主要是因为世子大光显在鸭渌府,这是很多人没想到的。别看鸭渌府在渤海灭亡之前就被契丹攻陷,但契丹并未彻底掌控鸭渌府,世子去鸭渌府也有灯下黑的意思。

但这件事知道的不多。

而乌氏此举则是同时在三方下注,这也是世家最喜欢做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