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脑如玉

《守脑如玉》

第17章 书评 6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第一次读他的书,是怀着敬意的,因为大把大把的牛逼作家疯狂爱他。当时感叹啊,不愧是一个资深酒鬼写的,画面支离破碎、情节神出鬼没,想找点什么呀、爆点呀,乖乖吐血去吧。你别想一眼看穿他到底要说什么,酒鬼的心理有那么好猜测么,有几篇简直是门萨测试,让人对自己的智商产生怀疑,这样就结束了?他到底要说什么?基本上你就当一个个脑筋急转弯看就对了。在留白这件事上,雷蒙德·卡佛倒是很奢侈,一点也不像个穷光蛋。抒情啊、修辞啊、议论啊,这些庸常玩意他根本不屑。他的很多句子是耐读的,讽刺都是冷冷的,不带温度。他的极简主义,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他有个喜欢玩裁切的编辑,活生生把他的1万字删成2000字2000字删成500字。豆瓣上有个网友说得挺有意思,“我们写的评论比他的小说还要长,我们制造了喧嚣评价他的沉默。”

测量一下与聪明文字的差距到底有多少

一个哈佛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讲师,刘瑜现在就是国内知识界一姐啊。当她拥有大坨大坨的智商和学识,还舍得玩点小趣味写点小文章,对于笨蛋横行的图书市场来说,这行为简直堪称一种慈善了。她说有两个自己,“一个自我忧国忧民、结构工整、情绪稳健,而另一个自我鸡毛蒜皮、七零八落、丧心病狂。后一个自己不堪忍受前一个自己的霸权主义,只好离家出走。”“前一个自我”的证据是她美国当代政治时评《民主的细节》,而后一个自我离家出走的结果就是这本随笔集。有几个人的博客结集之后,能衍生出各种版本的“精彩语录摘录”呢?刘瑜的文章存在意义就在于,测量一下与聪明文字的差距到底有多少,以便展开精确的自卑。她随性写来的句子都漂亮又有趣:“看来,有钱人也不是我们所期待的那么愚不可及。”“她小小年纪,怎可以放任自己的清醒。”

温柔又诚恳,但不妨碍里面有狗血八卦

《我读》是把《开卷八分钟》变成文字版,依然是那个梁文道,温柔又诚恳,但不妨碍里面有狗血八卦,梁文道介绍乔治·史坦纳的《大师与门徒》,说教育的本性是爱欲。学生必须要打开自己,让老师全面进入。比如道德大师苏格拉底,必须经常克制自己睡学生的。哪怕他的学生因为崇拜他,不嫌他是糟老头,自愿上他的床。呃,忘了说,该学生是男的。对了,《我读2》、《我读3》、《我读4》也都出了,读这一套书常常让我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书里提到有个人类学家专门研究卫生和社会风俗,不卫生不只是个自然科学范畴的东西,更是一个文化习惯。一个东西干净或不干净决定于它的空间和位置。事实上所有的禁忌都能够折射出一个社会或一种文化的宇宙观,可以从中看出它怎么去分类万事万物。

闺蜜看了一直纳闷跟做菜没半毛钱关系啊

闺蜜周二看了一眼书名,“超料理杀人事件”,一直纳闷跟做菜没半毛钱关系啊?满页全是量子、粒子、细胞分裂,但想到日本娃一贯爱把爆点藏在最后的闷骚怪癖,就默默忍了。看完最后一行,还是没出现一道菜。再翻到开头,原来是《超理科杀人事件》。

给《圣经》、《神曲》写退稿信

作为被梁文道称为全球最渊博三大高人之一,他舍得把浩瀚的才华用来耍刻薄。他写正太迷恋老奶奶,称对方为“乃莉塔”,深情迷恋她性感的皱纹和老年斑,太重口味了。他给《圣经》《神曲》《堂吉诃德》写退稿信,嫌他们无病呻吟、色情、猥琐,以此讽刺图书市场,太沁人心脾了。

其实,奈保尔真的很闷骚

看这本书的书评时被“深刻、孤独、深省”等大词吓坏了,以为《米格尔街》是大闷书,我错了。奈保尔真的很闷骚。什么叫高级的人文关怀?这本书就是。不煽情、不调侃、不做作,冷静地讲笑话,克制地叙述悲剧。他可以从人物的任何一个小动作中揭示深刻的人性,那么轻盈、那么自然、那么诗意。如果不顾后果,可以杀一个作家把他的书据为己有,我也许会选择奈保尔。

为了他的语录必须忍受局部无聊

伍迪·艾伦这老头可爱到爆,他的经典语录我百看不厌:“我很久没有亲近过女人,上次亲近一个女人的时候是参观自由女神像”;“当我被绑架后,我父母立即采取行动——他们把我的房间租了出去”;“我和我的老婆唯一一次同时获得是在法官签署离婚文件时”。其实整本书也有挺闷的部分,但为了这些伍迪·艾伦式句子,怎么都得忍啊。

声称自己天真单纯的人最老奸巨猾

当今世界上公然追逐权力会招致危险,你一定得当众表现出光明正大、体面优雅,还要机敏而巧妙。那些声称自己天真单纯的人最老奸巨猾!让别人做事,你拿走结果。不要与不快乐和不幸运的人为伍。学会完美地溜须拍马——《权力的48条法则》作者鼓励大家变得腹黑,据说他自己则是个不谙世事的学院派懒鬼。

每一页都爆笑,全程无尿点

这本书值得背诵。以帅克为首,所有人物都是。每一页都爆笑,全程无尿点。作者是我最爱的高智商神经病,卖药、贩狗、重婚、坐牢、当战俘、、被关进疯人院……最牛叉的是他在《动物世界》杂志当编辑,捏造了一批根本不存在的动物,大概遇到了捷克版吧,被解雇了。

这本书最好的是它的书名

故事本身是有爆点的,一个嫖客和三个女人:小学时的初恋、一个戏子、一个婊子,死的死,伤的伤,这么大悲大喜的设置,连《知音》都不会嫌弃。

这本书最好的是它的书名,它是标准的韩寒式姿态,我不要颠覆你、推翻你、蔑视你、超越你,我跟你‘谈谈’。韩寒不玩苦大仇深怨天尤人,他擅长化繁就简举重若轻。都说韩寒反传统,但这本小说暴露了韩寒本质上是传统的,他反的是对传统的恶意修改。他的妓女情结、侠客情结、人文关怀、草根立场、文艺审美,完全跟古典文人价值观一脉相承。

相比之下,更爱《长安乱》那种嬉戏气质和野人状态。

这完全就是一本公开教人撒谎的书

不管对方有多么肥肿,做菜多么难吃,皱纹有多么昌盛,你都要昧着良心假装没看见!至于如何讨好一个人,蔡康永说,那就必须动用推理能力了,你要用福尔摩斯式的NB思维,观察他和他周围的每一个线索,推测他更希望得到哪方面的赞美。

对人性,蔡康永和东野圭吾一样理解精准。只不过蔡康永教大家利用这人性取巧卖乖,东野圭吾教大家利用这人性杀人越货。

爱他的文字中最粗鄙最邪恶的部分

村上龙就是个王八蛋。作家中三观不正的典范。我爱的就是他的文字中最粗鄙最邪恶最可耻的部分:“美人三天就腻味,这是使丑女免于自杀的谎话。丑女就连遭人腻味都谈不上。”“丑女不在我的讨论范围。说什么磨练了内在,脸蛋都会变漂亮,这是弥天大谎。”“去逛百货商场或游乐场所,那些丑得叫人差点失声惊呼的女人,个个心安理得地结了婚。”“美丑、出生、成长、命运,这些都是才能的一部分。”“男人无论多么伟大,都有可能嫖最下等的妓女(忍不住评论一下,男人真的很有平等精神,嫖娼不问出处啊)”。

随便一篇都比《康熙来了》好笑

艾柯的书也有大把闷的,这一本绝对是他最有趣最通俗最毒舌最恶搞的,随便一篇都比《康熙来了》、《生活大爆炸》、郭德纲相声好笑100倍。如果你看了觉得不好笑,那么我建议你去看医生,你需要做手术,调整一下脑神经中的笑点分布。

徐志摩最大功劳不是诗而是取地名

黄永玉这可爱的“老头儿”以60多岁芳龄,去意大利沿路写生时的随笔,当时每周一篇,刊发在香港《壹周刊》。老头儿每次看到报纸,便很是得意,直说:“写得他妈的太好了。”虽是游记,又仿佛是零碎的意大利艺术史,间或有国内现代名人的典故。而让我欢喜的照例是那些浅薄的地方。比如,他评价徐志摩,说后者最极限的功劳便是为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取了美妙的名字,比如翡冷翠,比如康桥。比如,他因为喜欢拉斐尔及其老师佩鲁基诺,给家里的狗取名叫佩鲁基诺。这狗特别喜欢看他画的画,每次闯入他的画室,盯着画架上的画,左看看,又看看,很失望地摇摇尾巴走了,眼光太高了……比如,他说自己看咸湿书总是第一遍专挑重点章节看,至于那些书背后的意义啊,价值啊,总是不太在意的。书中插图几乎全是他的画,有的画透尽幽默感,尤其是他仿造《但丁和比雅特丽思在圣三一桥上的惊鸿一瞥》,原画是唯美的、曼妙的,被他戏仿来,直接画成猥琐的黄老头与三个老年胖妇的惊鸿一瞥,好玩得紧。

听听卢梭、罗素、萨特等大师的坏话

别被它厚道又无聊的名字骗了,这是一本专讲名人坏话的书,很赞,卢梭、罗素、萨特等顶尖大师都被写得特别不堪。卢梭《忏悔录》以真诚著称吧?假的。波伏娃女权界教母吧?结果一生被一个沙文主义贱男控制得死死的。这本书除了刻薄、记仇,还有一个优点:罗嗦。

他的语言是体制外的,蛮横、过瘾

几乎所有出版过的陈丹青的书我都读过,他对城市、文化、教育等几个大领域都有独家见解,表述非常蛮横、过瘾。他的语言是体制外的,跌宕起伏。“四个现代化就是四个美国化。”“我们国家的生活方式是由党发起的生活方式。”“外语考试制的制定者将外语等同于文化,就说明他根本没有文化。”“人死了,骨灰也能表达。”

闷死了,但有些句子太聪明

这套书有5本,闷死了,看他的书就是玩一把艰深的益智游戏。但我舍不得里面的聪明句子。“世界的秩序总归有其道理,这就是上帝的判决。上帝走了,但留下他的判决。”“死亡也会因为自己的不在场而光彩夺目。”“在近处观看人的脸部特征,和仰望摩天大楼一样,会令人头晕目眩。”波德里亚将自己描述为“二十岁时是荒诞玄学家——三十岁时是境遇主义者——四十岁时是乌托邦主义者——五十岁时是横跨各界面——六十岁时是病毒和转喻——这就是我的历史”,多拽呀。

可爱、有趣又矫情的胡说八道

蔡康永有一种通俗的聪明,他的文字充斥着可爱、有趣又矫情的胡说八道。“我们常常在恐惧中感觉甜蜜。”“我们自己创造了星期一,然后,好好地恨它。”“永远长不大是明星存在的意义,也是明星存在的方式。”

小宝的爱好是吃饭睡觉骂余秋雨

小宝是季风书店的合伙人,上海本土文化名人,这本是他的书评集,建议和他的专栏集《一生只为这一天》一起看了,他的兴趣爱好就是吃饭睡觉骂余秋雨。当然,安妮宝贝和韩寒他也时不时羞辱羞辱、调侃调侃。文化人的毒舌,它最好看。

愤青们一定要百折不挠地愤怒下去

有人看书名以为是本规劝的书,教导愤青们好好做人立地成佛。多虑了,人家希钦斯是美国资深老愤青、美国最受欢迎的专栏作家,逮谁骂谁就是他的存在价值,写这本书就是要鼓励愤青们,千万别息怒、别妥协、别乖巧,百折不挠地愤怒下去。

他的文字代表了现代汉语的高级形态

木心的文字就代表了现代汉语的高级形态,优雅、聪明、精致又暗藏机锋。东西两种文明、新旧两个时代,就在木心的文字之中,做轻柔的碰撞、美妙的交融。哪怕他骂人,都是一种温柔的刻薄,带着包容和悲悯。把谩骂写得很伤感,也是一种高段位的技巧。《素履之往》里,他写“眼看一个个有志青年,熟门熟路地堕落了”。他是外貌协会的VIP会员,《哥伦比亚的倒影》有段经典的话,“美貌,是一种表情,拥有美貌的人没有这个意思,而美貌却是这个意思。美貌是一种表情。别的表情等待反应,例如悲哀等待怜悯,威严等待慑服,滑稽等待嬉笑。唯美貌无为。美貌的人睡着了,后天的表情全停止,而美貌是不睡的,美貌不需要休息。老人睡着,见得更老,因为别的附加的表情率尔褪净,只剩下衰败的美貌这一种惨相,光荣消歇,美貌的废墟不及石头的废墟,罗马夕照供人凭吊,美貌的残局不忍卒睹……”

写一条秋裤都包含了合理的人文关怀

李海鹏曾是《南方周末》高级记者,所以他写一条秋裤都包含了合理的人文关怀。他曾是《GQ》的专题总监,所以他写一座水电站也会泄露出高级的时尚感。他曾是《第一财经周刊》的专栏作家,所以他懂得如何把千字小文写得泼皮又优雅。“人们在世故方面比较早熟,在廉耻方面则比较晚熟。十几岁的孩子就精明得不行,可是活到老了可能还不要脸。”“要是谁不知道权力长啥样,就看看央视新大楼。”

她能把辱骂写得温柔又知性

木木在情感专栏作家中不是最有名的,却是我私人最喜欢的。长期偷窥她的天涯博客“见字如晤”,她是足球控、阿加莎控,据说还是个法律工作者。她的刻薄和幽默不是一览无余的,稍带转折和含蓄,常能从柴米油盐中读出马克思或牛顿定律。她有足够的智慧和见识,能一眼看穿问题的要害与核心,同时又能把辱骂写得温柔又知性。“决定一个男人值不值得你跟他交往的,不是他抠不抠门,而是他把抠下来的钱拿来做什么。”“一般女人想要守住一个男人,她们统一的宣传口径是:家是心灵的港湾,有时候家其实跟索马里没什么区别,一样惊涛骇浪海盗横行。”

继续保持你的肤浅虚荣没心没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