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1

《重生1991》

第1706章 支持的条件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对对对,二位领导的话有道理,是我考虑不周。”

梁超知道这是在和自己谈条件了,好在他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陈广生只负责帮人约过来,并且尽力的帮自己促成此事,可也不是说,自己什么都不用管了。

这是不可能的事,应家平和李雄是堂堂的省领导,可不是普通的科股级干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要时刻注意。

“梁董,不知道你们的大海橡胶,在我们南方销售的怎么样?”

陈广生这时突然问了句。

“很好啊,南方是我们十分重要的市场,我们和南方的很多公司都有合作。”

梁超如实说道,他们的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是用在汽车生产上了,比如汽车轮胎。

汽车制造公司西北很少,几乎都在经济发达的南方城市,以及北方工业强市。

“不知道梁董有没有考虑过,在南方也建造一个大海橡胶的分部,专门负责其生产和销售?”

听到此话,梁超猛的抬起了头,至此,他终于明白陈广生这话的意思了。

合着是让自己在浙省,成立一个这样的分部。

梁超也说不上来,此时自己心里是什么感觉,有种被陈广生带沟里去了,但又觉的这要求很合理。

想让人家支持自己南方搞建筑公司,肯定得付出些什么。

可梁超不是没考虑过,在南方建立一个这样的分部公司,不过做生意得成本核算。

现如今他们的橡胶生产,加工都在陕省,已经形成了很大规模,生产出来的商品。

最后再通过贸易和物流,运到全国各地。

这样一来,他们就等于多付了一个中间的运输费用。

可如果在南方,成立一个这样的分部,的确在运输方面,节省下来大批费用。

但南方的地价,人工费等等,可都比陕省要高很多,这么一算下来,如果成立分部公司。

非但不能省钱,还要多花不少钱,只能省点麻烦而已。

“梁董,如果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可以说出来嘛,大家一起来想想办法。”

见梁超紧皱眉头陷入思索,陈广生笑着提议道。

他是很想促成这件事的,奈何自己只是个中间人,只能牵个线搭个桥,无法左右他们双方,任意一方的决策。

梁超看了看他们,心一横,将这件事的困难,直接说了出来。

讲白了,这就是个成本的问题,一旦成立分部公司,可是一比极大的投资,他一个人甚至做不了主,需要和公司的股东商议。

“原来梁董担心的是这方面,依我看这不算什么大问题吧。”

陈广生一听顿时笑了,他就担心,梁超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想法,那强人所难就不好了。

既然梁超提出了这些,说明是考虑过的,问题一下简单了,如果能解决梁超所担心的成本问题,那这件事落项的可能性很大。

“应叔叔,如果梁董答应在浙省,投资这么一个分部基地,我想政策上,肯定会有很大倾斜的吧,而且各方面应该都会照顾。”

应家平毫不犹豫的大手一挥。

“这是当然,人工,地皮等等这些问题,省里一定会充分考虑大海集团的要求,商量出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眼下浙省的经济发展的确很快,但给人一种比较虚的感觉,讲白了,就是缺少这种大型的实体工业。

所以浙省很迫切的需要,大海集团这种公司,来浙省做大投资。

只要能确定下来,他们是肯定会全力配合,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能给的绝对一步到位。

可这番话,并不足以说动梁超。

陈广生又问。

“梁董,那你们的橡胶有出口到国外的打算吗?”

梁超摇了摇头。

“这个倒没有,不过以后肯定会去努力的。”

虽然他们的橡胶质量,在国内来说已经算很好了,可是和欧洲,美洲那些发达国家一比,差距还是有的。

毕竟人家进入真正的工业现代化社会,比华国早了几十年,现在他们所用的技术,工艺,都是对方淘汰剩下来的。

他们的橡胶质量,国外根本看不上,只有国内的公司要,因为他们从国外进口的话,实在是太贵。

“南方有很多港口码头,现如今海贸做的越来越多,梁董如果在南方设立一个这样的分部,对你们以后的产品出口,一定是大有好处。

还有,现在的经济发展态势,你也看到了,我国为了发展这方面的高尖端技术,不仅从国外引进了大批这方面的专家。

那些顶尖学府的高材生,他们毕业后,大都也会选择南方的城市,做为他们以后工作和生活的落脚点。

你们的橡胶工艺技术,如果想达到国际水平,离不开这些人才,在南方的话,你们这方面会有得天独到的优势。

这个分部公司,可以集生产,销售,研发为一体,我觉的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可以试一试。”

陈广生的这番分析,不仅让梁超眼前一亮,应家平和李雄也同样如此。

这可比他们刚才的话,质量太过了,有理有据,而且每一步都十分合理。

梁超下意识的点了根烟,很显然是被陈广生,说的有些心动了。

“我要是梁董您,我是肯定愿意投资的,哪怕多花一些钱又能怎样,这可是有利于公司以后发展的大事啊。

现在这年份,正是最好的时候,如果再往后几年,等经济发展的更好了,恐怕就为时已晚了。”

陈广生幽幽的说道。

他也不知道,自己讲的这些,能不能成功劝动梁超,但陈广生说这些话,从不会睁眼放屁瞎叭叭。

他讲的这些,在后世都得到了验证,顶尖的科技公司,网络公司,大部分的总部都在南方,比如杭市,粤东省,南圳,沪海等等。

大批的高尖端科技人才,也都集中在这些城市。

至于大西北,东北那些地方,不是说没有,但相较而言比较少,他们主要还是以工业实体经济为主。因此别的不敢说,未来三十年,经济发展速度,城市的发展速度,还是要看南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