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人在直播,刚搬进上亿豪宅

《打卡,人在直播,刚搬进上亿豪宅》

第685章:旅行回忆录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凡总说的很对。”

“作为澜雨数码的经理,我向大家承诺。”

“只要澜雨还在一天,我们公司上上下下所追求的就是让大家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电脑。”

“我也相信,在凡总的带领下,澜雨会克服所有困难、做大做强。”

“在这里,我仅代表公司全体员工谢谢大家,也希望大家多多监督!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成长!”

“大家敬请期待未来不远的澜雨!”

林瑾心中憋着一口气憋了很久。

他今天本来不想说太多有关公司被攻讦、被针对的事情。

只是一旁的韩凡就差指名道姓的开喷了。

他自然不能弱了自家风头。

一旁的常庆余则是笑而不语。

从之前的发言也可以看出来。

林瑾和常庆余作为韩凡的左膀右臂。

完全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企业管理者。

无论是性格、才能还是做事方式都完全不一样。

这是好事,代表韩凡用人不拘一格。

无论是什么人,只要有能力,都能在韩凡麾下担当重任。

韩凡点头道:“好,那各位观众朋友,给你们答疑解惑的环节就先到这儿。”

“林总、常总,幸苦了,抓紧回去休息吧,明天有很多工作。”

“晓柔姐,帮忙送一下二位。”

把林常二人拉来,最主要的目的绝非是给观众们解答问题这么简单。

更深层次的,其实就像林瑾说的那样。

韩凡是在公开表态,鼓励自己旗下品牌的消费者监督企业、鞭策企业。

让澜雨也好、森明也罢。

无论何时,都不要养成了躺在钱上赚钱的坏习惯和风气。

也要让公司上下都知道。

无论是他韩凡这个董事长,还是林常这样的总经理。

都和消费者、和广大群众站在一起。

谁忽悠消费者,谁就是在忽悠他们。

公司里无论谁敢忽悠他们,谁就要滚蛋。

这是韩凡对于‘经济’、对于‘管理’的认知。

很简单明了。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只要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心,那就能战胜一切。’

至于其他那些什么虚头巴脑的,总有一天会被这股无可抵挡的力量淹没。

“好的凡总。”

穿着羊毛衫的林瑾和西装革履的常庆余纷纷起身道别。

等他俩走后。

韩凡便继续道:“兄弟姐妹们,接下来进入今天复播活动的下个环节或者说话题。”

“这个话题就是关于我这一趟在非洲有哪些最记忆深刻的瞬间。”

“之所以选择这个话题专门拿出来讲,其实也是来自很多粉丝朋友的私信,包括在粉丝群里很多人也在聊这个。”

“既然大家都很想听,那我本人就现身说法,和大家聊聊我所经历过的西非之旅。”

韩凡自己本身也很想和大家聊聊这个。

“说实话,旅行中让我记忆深刻的瞬间真的很多,我昨晚选了三个。”

说着,韩凡打开早已准备在电脑桌面上的图片。

第一张图。

是在45号沙丘,朝哥用手机拍的一张照片。

里面恰好是韩凡背对着众人,一个人朝夕阳西落、日暮昏黄走去的剪影。

“这张图我很喜欢。”

“不仅意境、构图都很好,更重要的还有我当时的心境。”

韩凡说着,眼里露出陷入回忆的色彩。

在非洲的时候。

总想着啥时候能结束。

因为思念在煎熬,因为身心很疲劳。

回来之后呢,韩凡昨晚在整理非洲拍下的照片时。

当他看见这张照片后。

再次无比惊艳于初到非洲、第一次看见正儿八经的沙漠时的震撼与触动。

那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大家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觉得其实真的可以去沙漠看一看,尤其是第一眼。”

“那是大自然的艺术品,是任何电影、文学、游戏等人文艺术都无法给你带来的冲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正儿八经去感受过,才能读懂古人们几千年前的情绪,特别震撼。”

韩凡说的很认真、投入。

继而打开第二张照片。

这是一张韩凡戴着墨镜在开车的招牌。

照片里的韩凡光着膀子,手腕上是雨濛送的表。

脖子上戴着老妈送的玉菩萨。

“这张照片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但我还是把它从几千张照片中选了出来。”

“因为...”

韩凡说到最后,又回想起当时拍这张照片时的情景。

他记得,这应该是在赞比亚的时候。

那天的阳光比之前都要猛烈。

车子快没油了,韩凡害怕断油,不敢把空调开太高。

空调开低了,又热的不行。

所以干脆脱掉了短袖,光膀子开车,反正当时大家都在车上睡着了。

这里面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那就是韩凡脱衣服的时候,节目组把他的直播镜头给切了...

然后当天,节目组在围脖上被女观众们骂了整整一天

那时候,韩凡觉得时间过的好慢。

开着车,窗外是早已厌烦的景色。

窗内,是熟睡的众人。

只是现在转头回想,时间又过的好快,让人唏嘘。

最后一张照片。

是在斯瓦科普蒙德港。

也就是‘浪漫主义’的那场晚会的夜晚。

照片上,在用餐的餐厅旁的工地里。

都喝了不少的七人像群孩子一样爬上一台龙国制造的挖掘机上。

工地的高吊灯忽明忽暗。

迎着大海和月光,他们拍下了这张最后的合影。

韩凡道:“这张照片是我最喜欢的。”

“我永远都会记得,属于当时我们七个人的浪漫主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