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重生诸葛

《三国之重生诸葛》

第104章 短兵相接 1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董卓和牛辅同一时间涌起震惊之色,他们都是用刀的大行家,自然晓得这种境界,最能发挥刀法的精妙之处。韩当现出了严峻的神色,他深明伏羲刀法重守不重攻之理,欺诸葛亮年轻气躁,铁了心,决定了不作主攻。假如不是诸葛亮显现出那么恐怖的气势,他一定不会这般忍手谦让。

诸葛亮眼神落到对手的青釭上。在灯火下,犹如暴长磷光的刀体散发着一种无可名状的璀璨光芒,纤尘不染,可见极为锋利。心里面不由诡异起来,伏羲刀法以拙为巧,这种锋快的长刀,不是与伏羲刀法的精神相违背吗?除非韩当别有密招,要不然这种刀绝发挥不出伏羲刀法的精妙之处。想到此处,心里面已有计较,提起伏羲刀,一步一步,缓慢有力的向韩当迫去。韩当双目射出阴鸷厉芒,紧盯着诸葛亮双肩。

大堂一根针掉到地下也听得到,只剩下诸葛亮似与天地万象相合无间充溢着节奏感的足音。大家涌起一种诡异的感觉,就似眼前的所有都在诸葛亮的操控中,万物都要向他俯伏叩首,那知这恰好是伏羲三大杀手锏的精神。

诸葛亮想起蓟县司马徽的观天台漫天星辰的诱人美景,心里面牵起万象豪情,一声裂帛般的大喝,使出三大杀手锏见龙在田的招式,伏羲刀似缩似吐,倏忽间循着一道玄奥无匹,含着物理深义的径路,直击韩当脸门。以韩当那么沉狠的人,也吃了一惊,只感到对手刀势若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假若自己只采伏羲刀法的守式,立马会陷于捱打之局,更骇人的是对手的刀势朦胧克制着伏羲刀法,偏又是伏羲刀法中不能猜疑的招数,百般不愿意下,青釭化作点点寒芒,以攻对攻。

诸葛亮恰好是要迫他施出压箱底的本领,这时见得逞,蓦接着退,使出龙潜深渊其中的“回马式”。韩当大为高兴,还以为对手优越的刀法只是灵光一现,随即又落回伏羲刀法的老套里。他这套刀法乃出于自创,名为“武侯刀法”,专门用来应对伏羲道场内的对手,因此对解决诸葛亮果真是自信满满,此时何曾情愿浪费那么良机,忙抢前狂攻,早忘了方才拟好以守为主的对策。诸葛亮脑际心如止水,见对手刀芒暴张,然而目标却是自己的右肩,那也是他特意现出来的纰漏。

龙潜深渊乃伏羲三大杀着的首式,内中包含了一百二十势,每势都有一个纰漏,而这些纰漏都是精心部署的圈套,引对手入彀,这恰好是龙潜深渊的精义。这时见韩当上钩,仰天大笑,闪电移前,韩当立即刺空。诸葛亮略一沉腰,伏羲刀电疾回旋,正正重砍在对手刀上。

他晓得韩当刀法高超,功力老练,一定不会输于自己,即使是自己有三大杀手锏傍身,始终是刚刚学晓,未够纯熟,因此不求伤敌,然而却把握了时机,以比对手长刀至少重上三、四倍的伏羲刀,又凭着自己过人的臂力,硬是迫对手比拚内劲。韩当立马阴沟里翻船,右手发软,青釭差不多甩手落地。诸葛亮也面如死灰,原来韩当在平常人看起来精瘦如铁,然而臂力却十分骇人,那反震的力气,也使他右手一阵麻痹。

韩当闷哼一声,往侧移开,使出伏羲刀法的守势,门户森严至泼水难进。旁观诸人看得吃惊不已的时候,诸葛亮刀交左手,由一个彻底意没想到的角度,伏羲刀似燕子翔空般弯向外档,再回击而来,扫往韩当右肩处。韩当何曾料到对手左手使刀同样高明,右手血气又未康复,不得已再退一步,变成面向对手,青釭使出巧劲,往伏羲刀斜挑而出,打算化去对手重逾千钧的横扫。

诸葛亮大笑道:“你中招了!”伏羲刀一绞,已与对手宝刃缠在一起。人影乍合倏分。在大家面前看起来两人毫无损伤,然而人人都瞧出韩当阴沟里翻船,脸色苍白无比。诸葛亮“嚓嚓嚓”一连上前三步,往韩当迫去。韩当咬着牙根,相应后退。又同一时间齐往左移,似假如有根无形的线,将两人牵着。

韩当不愧长年苦行的人,神色很快回归常态,就像没有受伤那样。原来韩当方才被诸葛亮起脚扫中小腿侧,假如不是他马步沉稳,又马上侧移化力,早仆倒地上,然而依然隐隐作痛,晓得不应该久战低叫一声,青釭疾如流星似地往对手击去。诸葛亮斗志如虹,数着韩当的呼吸和步调,当对手出招前,早由对手转急的呼吸和步伐轻微的变法察觉优势,觑准底细,使出三大杀手锏最高明的“亢龙有悔”,将自己投进死地,全凭稍占优势的优势,和对手比赛本能和第六感的回应。

一声惨呼,韩当长刀堕地,趔趄扑跌,脸色若死人,左手蒙着右肩,鲜血由指隙泉涌而出。这一刀固然不致命,然而韩当短期内将难有再战的力气,右手会不会给废掉,依然在不晓得之数呢。随即有人抢出,要掺扶这目空一切的人。

韩当站直身体,喝开扑来的人,瞅着诸葛亮道:“你怎么会要网开一面?”诸葛亮回刀到身后革囊里,泰然自若地道:“伏兄固然因你而死,然而始终是你伏羲道场本身的纠缠,与我诸葛亮无干,怎么会要分出生死?”

韩当沉声道:“方才你使的是什么刀法?”诸葛亮平静答道:“是本人自创的刀法,舵主感觉还不错吗?”韩当眼中射出深刻的敌意,喝了一声“好”,头也不回,朝正门走去,连刀也不要了。

韩当黯然败走后,诸葛亮借势作别。

李楚原高兴地送他一程,着贴身随员让了三匹马出来,予关羽等三人,诸葛亮被他邀到车舆上去。

车队慢慢地开下乔家山庄。

李楚原盘算一会儿,叹息道:“我们这一趟是退无可退,兵行险招,借貂蝉的事与董卓作最后的抗衡。”接着伸手搭上他的肩头,语重心长地道:“我和丞相一直留心着你,孔明你是我大汉这数代人里难得的人材,而且还是那么年轻。”再仰天长叹道:“假设这一趟皇上依然要维护董卓,孔明马上离开大汉,到别处闯天下,不要像我们般瞎守着这彻底没有盼望的国家。”

诸葛亮诧异地道:“我们获得了鬼谷宝鉴,怎么会大将军依然那么悲观,我看大汉的人丁正兴旺起来,一旦再多几个年头,就能恢康复气!!”

李楚原打断他道:“孔明你对国事认识尚浅,即使是没有黄巾之乱的大伤元气,我们也有先天的缺陷。那就是不断寇边的突厥,使我们为了收拾他们,国力长期损耗。因此各地诸侯中,惟我大董卓的人丁最是单薄,固然是名将辈出,然而建国后一向只有守成的份儿,没有扩张的能力。”

诸葛亮打从深心里面喜欢这与长孙无极齐名的盖世名将,按耐不住道:“大将军既看清楚这点,怎么会也恋栈京都不去呢?”

李楚原望往车窗外,眼中射出悲天悯人的神色,轻轻倒吸一口气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长期警卫北疆,与突厥作战,与边塞的住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若我弃他们而去,凶残狠毒的突厥人还有谁能抵挡,我怎忍心让他们任人屠戮呢。唉!”

言下既无奈,又不胜感慨。

诸葛亮心里面感动,斩钉截铁道:“大将军能不能将上书皇上一事,推迟一两天。”

李楚原双目精光一闪,瞅着他道:“你似乎有点把握,究竟是怎么妙着?”

诸葛亮对他是打心底生出钦佩之情,毫不遮掩将董卓可能是东吴人派来颠覆的间谍一事交待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